西西河

主题:说点什么,算是吐个槽。 -- 审度

共:💬202 🌺1329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孟河友你是缓则?

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生产过剩自动减产,怎么能找市长多发400块钱?

孟河友,你的例子是骗人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问题就出在限定条件偷换了,情况已,变了。

最初的限定条件是什么?

假设社会里一共10个人,每人有10块钱,货币总量为100。

10个人每人需要一双鞋子。每双鞋子5块钱。

后来生产出100双鞋子,如果按市场经济理论的话,这得降价1块钱1双,每人需要一双,那么需要货币10铁而已,不缺货币,足够。好吧,市场经济也不按市场经济的套路了,走计划经济,规定每双5块,那么还是50块,也不缺货币。

那么为什么那些理论会说缺货币呢?因为他们把设定条件改了。

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依次从每个别人手里买双鞋子。供求又平衡了。

这里如果你“买双”是指最后把100双鞋子都买了,那么是偷换了条件,把原来每人只需要1双变成了10双。如果“买双”是买1双的话,需要货币还是50,货币总量100的情况下,还是不缺。500,只用了50,那么450去哪了?原来鞋子5块,占总财富的5%,现在5块占1%,资产占比缩水了5倍。

无独有偶, @巴搏萨 河友的新贴子,谈经济,他的数学模也是假的。

你说

西方经济学里的供求分为商品供需和货币供需还有劳动力供需。三个供需概念互为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

我借铁老大的话:这些是规律还是规则?

你会说为啥不把鞋子降价到每双1块?这也不是不可以。但这还是货币短缺啊。

这是规律还是规则?

你看,你解释了他们的供求理论基础,我提出他们的理论作假。大家没意见的话喝杯茶睡觉觉吧。

你看,模型简单我这老工人大粗都能看出问题。所以经济学家金融学家的模型越来越复杂,术语越来越多,公式越来越多。说起公式,他们的数学水平是不是太差?是不是应该引入大量学理工的?比如陈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