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686章 再赴战场

休整结束,“小军”又一次进入战场。

在再次参战前,我又被召到俄军前指,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看来这里是俄军围攻车臣武装的大本营,让我们住在此地显示了俄军对中国特遣队的信任和款待。

一位少将接待我,在向他敬礼后,将军拥抱了我,行的是更显亲密的“拥抱礼”,嗯,是没想到的礼遇。

坐下后,少将开口,先是说:“陈,我代表前线俄军官兵对中国特遣队表示慰问,也对中国官兵的英勇善战表示欣赏与钦佩,你们的指挥和素质都很棒!我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

这个先扬是为了后抑做的铺垫,接着他又说:“陈,你也得承认,在攻坚战中,你们与我们的部队之间协同是困难的,多几个联络军官也是不够的。”

将军说完,看着我,似是逼我表态。

我接口说:“将军,您说的对,特遣队各作战班与俄军武直、装甲兵、炮兵的协同确实是有问题的。”我只说“有问题”,而不承认不行。当然将军也没用“不行”或是“不成”定义,指出的是“困难”。

“经俄军前指商议,认为让中国特遣队独立作战,这样的困难会大大简化,所以要你来,是想向你解释清楚俄军指挥机构的意见。”

让中国特遣队独立作战已经成为俄军前指的既定方针了。

既然将军说得清楚,我只有服从,还能争什么呢?确实没有可争取的东西。

我问:“把特遣队调到哪个战场?”

“南部的山区战场,作战条件将很困难。”中将只说了大致的派遣方向,又是强调“困难”。

“请将军相信,特遣队会在新战场克服困难,同样表现出色的。”

“那就预祝你们再接再厉喽。”

将军说完便站了起来,我知道是让我离开。军人嘛,就是如此干脆,没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俄军方面为降低“小军”在前线的影响和关注,也与军官观察组做了沟通,大意是将“小军”调到另一条战线——山区,那边会离开人们的视线,不再被对手盯死。

观察组的管事军官很大度地说:“请贵方多对特遣队指导……”那个话中之意,实际是对俄方把“小军”排斥出攻打格罗兹尼的遗憾。嗯,对联合作战的接触才刚开始就接哨了……

回到特遣队住的地方,我向队干部传达了俄军方面的安排,指导员第一个反应是,“到山区保温问题怎么解决。”

这是个问题,不该是对将军提的,而是要向俄军前线的供给保障部门要求,于是通过联络组的军官向俄军方面打了报告。俄方回复:已经做了妥当的处理。

到前线后我们明白了是怎样的妥当,是和前线的俄军同等待遇。这个,这个不是难为特遣队,当然特遣队也没难为俄军供给部门,就是我们把那个“妥当”理解作优待了。

但优待也有!

临出发是前线的前一天,联络员阿列克谢伊少校带来一个青年军官,对我们说:“这是我的上级分配给特遣队的副官。”然后,他又明确说明是给我的。俄军安排个特种部队的谢尔盖中尉充当我的副官,跟随我到前敌行动。啥意思?我一时不解,却也能想到是对我的优待!

但我和谢尔盖相处不错,他是个勇敢的特种兵,熟悉后对于我的大胆和军事技能很佩服,很快我们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我让他教我俄军语,讲解俄特种兵的战术,对他说:“这有助于我与俄军协同作战。”

谢尔盖似并无保留,对我的要求认真对待,进行了充分的讲解,犹如老师那般。但一个中尉似乎也无法泄出多少俄军不愿我知道的东西不是?

他身背一把PP-19野牛冲锋枪,腰挎一把APS手枪,很老式的手枪,据说很多俄军特种兵喜欢。

要说PP-19野牛冲锋枪,是伊孜玛什公司的两位工程师——AK设计者的儿子维克多·卡拉斯尼柯夫和SVD设计者的儿子阿列克赛·德拉贡诺夫在1993年共同设计出的一种新颖的冲锋枪,名为BIZON(野牛)。该枪有几种不同作用的枪口装置,可根据战术需要而更换,包括有:消声器、枪口制退器、消焰器、枪口补偿器等;其特色是采用64发容量的合成材料制筒形螺旋式弹匣,可半自动、也可全自动射击,操控性好、射击准确,端是一把好枪,让我也喜欢。非是英雄所见略同,也是战场打出的同好。

谢尔盖是个很英俊的俄罗斯青年,蓝色眼睛,金色头发,身体匀称健硕;军校毕业,文化军人气质足,是我欣赏的那类军人。我曾对他说:“你到中国去,肯定有好多中国漂亮的女孩追你,愿意和你生孩子。”大家不会说我在出卖自己国家的女孩吧?

“是吗?你是说我该到中国去发展么?”

听他这样说,我笑而不语。

他又问我:“你有自己的女人么?”

“妻子我没有,长年在山沟里服役,也没机会交女朋友。”

“那我们俄罗斯姑娘也是不错的。”他是推荐么?

嗯,俄罗斯姑娘不错,也体现在修养所的医生、护士对我们离去的挺依依不舍,因为中国特遣队的官兵对他们尊重,有礼貌,给他们留有极好的印象。

医生对指导员说:“请放心你们留下的伤员,我们会好好医疗的。”

“待他们伤好了,我能和其中一个结婚么?”旁边一个护士开心地问。

她认为这么好的男子汉,把他们医护好,会有感情的。

这个可不好回答。

不好回答也得好好与他/她们告别,我挨个与热情的军医和姣好的护士拥抱告别,显得依依不舍,又留恋有礼。

我对一个护士说:“下回我来住休养所,请你们不要嫌弃。”

“少校,你能来,我会全心全身都投入进来爱护你。”

旁边有懂俄语的,让我怎么回答?“哦,我太期盼了!”合适么?

到了步战车上,同车的干部打趣我,“你好舒服吧?好过瘾吧?真是难舍难分吧?”

这太伤人心了吧?

开往前线,特遣队再次“享受”了装甲行军的待遇,可是此时我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是不是有些“读书无用论”?只是严格遵守机械化行军的要求,保证安全抵达战区。

当到了目的地,特遣队从步战车、装甲车上下来,我挥手送装甲运兵车队走时,心里又升起莫名的留恋。

此时的特遣队亦今非昔比,因几战都打得十分出色,颇有斩获,特遣队过来,车队拉的家底可是不少,俄军看在眼里,大概心里会不那么高兴的。

“小军”的缴获多了些哈,AK-74已基本被缴获的AN-94所替换,与开始俄军配备武器时大有不同,同样是俄制武器,队员们现在可以选择趁手的枪械了,很多的队员都携带突击步枪和微型冲锋枪,远近战皆可参与。

有了趁手的武器则壮大了“小军”队员的胆量。

这一次,不是单为特遣队建个营地,而是把“小军”的驻扎点安排在俄军南部军队的一个营区边上,单独划出的区域,我们去之前已经安排布置好了。

进到营地,看到友邻是穿空降兵服装的军人,开始我纳闷,为什么在山区使用空降兵呢?如此精锐的部队如此用不嫌浪费么?

谢尔盖对我介绍:“俄军陆军基本是机械化部队,山地部队,轻步兵部队不多。轻步兵大概只内卫部队算是。”

“原来如此,内卫部队拉到山地打狡猾和善战的车臣武装,怕是力有不逮。”这个让我比较为俄军遗憾。

是啊,目标作战地域是东欧大平原,现在却是山地,所以武装力量建设不能只有唯一的目标!

根据“小军”的实力与作战特点,俄军指挥部提出调中方参战兵力到车臣南部作战,美其名曰,凭借我们手中简单的武器,在城市巷战中,难以取得好的战果,却容易遭到极大的损失。

或许另有原因吧,如不让我们使用装甲战车,并减少与其直升机部队的协同,攻打格罗兹尼的战术也要对我们保密等。

最简单的就是让中国特遣队独自在战场行动,而这在山区就可以实现。但调去山地,“小军”并不抵触,我的作战特点就是擅长山地战,只不过是在雪中的山地打得少罢了。现在补课,尚且有的可训练。

不管中国特遣队在哪个战场作战,俄军指挥官都是欢迎的,盖因“小军”打出了名气。

为彻底封锁车臣叛军的逃窜,12月9日,俄军开辟南部作战方向,追击退向山区的以阿拉伯雇佣兵头子哈塔卜所率兵力为主力的车臣抵抗集群,该头目甚是凶恶、残忍。

纵观战场,双方的交锋已达一个新的激烈阶段,让我内心激动,也很忧心;而且,“小军”到了新战场,又要迎接新的挑战,所以我也怕队员牺牲数的上升。矛盾啊!

尤其,在战场侦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有与车臣武装装备不同、着装不同,行动方式大不一样的它国武装人员的模样。经询问俄方,得到的答案,他们是西方军事强国说不清“真假”的所谓退役特种兵组成的雇佣军,里面有来自美国的海豹突击队成员,有来自德国边防军第九大队成员,有来自法国的宪兵部队,还有来自波兰的雷鸣特战部队。这些成员久经战阵,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我们观察到,他们也是小组行动,基本三人一组,每小组配有狙击步枪、火箭筒、机枪,可对付遇上的不同目标。他们行动很谨慎,伪装也很到位,确实是势均力敌的对手。

而我们的老A则像是闻到了香味的老鼠一下就不见了,去追逐新的“玩具”。

“小军”调到山区,部署到韦杰诺峡谷一带,但没有立刻进入交战,而是在俄军山地进攻时,在近旁观战,由俄军联络员予以介绍,熟悉俄军的作战方式,建立与俄军协同的概念、方式。同时,也观察对手的作战状态和特点。

其实独立作战这个“协同”也是要的,哪里有几十个兵跑去山中瞎闯的?!

友邻的俄军是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空降兵、陆战队的小分队,以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活跃在战场,给我们“小军”留下深刻印象,很快队员便开始想如何让对方(可是两三个哟)看我们来此显威风。

恶山狰狞,雪林肃杀,“小军”踊跃,勇气尤佳。

通宝推:梓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