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军吹破天的心理战,在志愿军面前仿佛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 忘情

共:💬1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美军吹破天的心理战,在志愿军面前仿佛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作者:忘情

美军的心理战,在海湾战争后就被一些人吹上了天。

的确,美军可能是历史上最重视心理作战的武装力量之一。从第二次大战期起,美军集团军一级编有心理作战处,军一级编有心理作战科,师一级编有心理作战组,并配备了专门的宣传部队,情报机构也大力配合。其具体的心理战手法,无非是实施物质引诱、宣扬美国“自由人权”及生活水平、造谣中伤引发混乱这程咬金的“三板斧”罢了。

你还别说,这“三板斧”在对付伊拉克这类没有信仰的弱鸡军队时确实起了重要作用。到伊拉克战争时,甚至连号称最忠于萨达姆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都给收买了,让外界原本估计会爆发的血战,最后竟成了一触即溃的武装游行。不过,在1951年至1953年的朝鲜半岛上,美军的心理战在志愿军面前,却仿佛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经常在对志愿军实施猛烈空地火力打击后,从低空盘旋的心理战飞机上,从抵近志愿军前沿阵地的坦克上,用大喇叭向志愿军响话。不但有“香蕉人”操着生硬的汉语炫耀:“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厉害不厉害?”,还招来台湾女特务用嗲声嗲气的台湾腔对志愿军实施“声诱”。美军情报部门发现发现来自华东、西南的新部队后,又会从台湾找来会讲山东、江苏、四川方言的“政战人员”,以“老乡”身份,针对中国的国内政策和志愿军部队供应困难进行挑拨、威胁和利诱。从运动战末期开始,美军还让志愿军中的极少数败类,通过广播向昔日的战友们“现身说法”。

志愿军第38、第50军在汉江南岸实行阻击期间,美军欺负志愿军火力薄弱,竟派坦克到前沿扯起银幕,向饥寒交迫的志愿军指战员播放宣传美国国力强盛、生活水平高的电影。美军还利用飞机和汽球,将精美包装的水果糖、点心、照片、传单和“安全路条”投放到志愿军阵地上。在三八线附近的春川狭小地段,美军还创造过5分钟向志愿军撒放154万份传单的纪录。

对美军的心理战,刚开始,志愿军沿用国内战争中的政治保卫方法,对敌方宣传和诱惑单纯采取查禁防堵,要求不听、不看、不议论,不拿其投来的物品,违者给纪律处分。但这个办法在部队频频转战,供应又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显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第5次战役结束,战线稳定下来后,志愿军决定采取积极清理、加强内部控制和主动揭露批驳三项措施,以应对美军心理战。从1951年夏天起,各部队开展了内部清理和评比,将来历复杂和不可靠者调离前线,并在各单位建立了政治保卫小组,同时又以主动揭露批驳敌宣传内容作为主要措施。

志愿军政治部门将美军宣传内容向指战员们公开,发动干部战士提问题,展开辩论,由政工人员解释,并组织批驳。美军针对志愿军的心理战材料,多数是由国民党特务机关操刀的,基本都站在国内被被打倒的劣绅立场上说话。如美机大量投撒的贺年片上,绘着一个穿旗袍的漂亮女人怀抱衣着华丽的小孩,旁边写着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大多出身于贫苦农家的志愿军指战员们看到后不仅不懂诗意,还对这种脱离自身生活的画片心生反感,纷纷骂:“不知是哪个地主婆子!”

当时美军宣传中国国内的土改是“人民挨饿”,志愿军绝大多数指战员的家庭,都在土改中得到了世代盼望的土地,生活质量大为改善,自然对这种歪曲宣传嗤之以鼻。美军污蔑国内镇压反革命运动是“屠杀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却亲身感受到被镇压的是欺压人民的恶霸。政工人员抓住这些谬论大力批驳,使广大指战员认识美军宣传完全是颠倒黑白,以后越听便越起到逆反效果,只是在心理上增加恶感。

美军曾大量散发印着“联合国军”均戴钢盔的照片,并写着“防炮防弹防碎石,钢盔戴头很重要”,想让志愿军指战员由此对上级不配发钢盔产生不满。志愿军的政工人员针对中美物质条件的差距,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承认态度,同时进行针锋相对的解释,以摆原因、再看发展的教育方法,说明艰苦主要是由旧社会遗留以及现在敌人的轰炸封锁造成,同时我军上下都是同甘共苦,今后随着祖国的支援和国内经济发展,物质条件一定会得到改善。这样的解释使指战员们心悦诚服。大家都认为经过短期忍耐困苦,从长远来看在物质条件上也一定可以追上美国,而自己进行的保家卫国之战恰恰是在保障国家的建设发展。

面对物质供应困难的事实,志愿军各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影响着基层战士。部队吃不上菜时,彭德怀司令员几个月坚持不吃菜,并同大家一样穿带补丁的军衣。毛泽东的儿子也一样上前线,牺牲在朝鲜,埋葬在朝鲜。在这种模范作用影响下,基层部队的指战员遇到生活困难也不埋怨领导,美军的挑拨性宣传诱惑便无缝隙可钻。

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全国人民都在想尽办法改善前线供应情况。毛主席下达过一个命令:必须保证前线每个战士一天吃一个鸡蛋。后勤部门开始运输生鸡蛋,在突破敌机轰炸扫射的运输途中因颠簸往往会打碎大半,国内便改以提供特制的蛋粉,并运来大批罐头、海产和干菜。当时国内部队多供应高粮米、小米,志愿军供应定额却是米、面这样的细粮占70%。部队又普遍在战地种植了蔬菜,加上散烟遮光灶的推广使敌机难发现做饭的火光,前线部队基本都能保证有热饭菜和开水。到了1953年春,除前沿少数执勤人员外,指战员们早餐还都有油条豆浆。

志愿军的生活条件在战时得到显著改善,极大提高了士气和对抗敌心理攻势的能力。多是吃糠咽菜长大的中国战士们每餐能端起香喷喷的大米饭,并有罐头肉和蛋粉炒的菜,心中便升腾起满足和自信感。他们明白自己的生活水准还不如敌人,却也深感祖国蒸蒸日上有着光明前途,那些美国巧克力、玻璃袋装奶糖和野战饭盒也就此失去了诱惑力。

1952年,数十万志愿军第一线部队中,只有数十人投敌,仅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一。到1953年,志愿军指战员们对于敌人的“心理战”已经司空见惯,对其传单、广播和各种投放物嗤之以鼻。美军传单只有一项最大的用途,便是解决了指战员的手纸供应,还能充分满足烧柴引火、糊信封或用其反面作练字本的需要。

美军耗资巨大的心理战攻势最终黔驴技穷,黯然收场。

通宝推:nettman,不如安静,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