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回国卖房记 -- hansens

共:💬919 🌺5445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一个事,如果农民还想走出去,谁还想建设农村?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农民人口多,地方多,总得有人建设,即便是今天,也是如此。

况且,加热河友仅仅是试图宣布自己是农民呢?

想出去,合理,但是不是啥好事。

他在这里没说,以前不是一直说吗,在这里他不也是辩解了嘛。

还是自相矛盾啊。

第三点,是给了温州很多机会,比如一两天的牛皮鞋嘛。

这点我是承认的,但是假日河友还是在坚持自家努力说,这个不是问题,但是这并不有代表性,包括他用他同济大学的同学来试图证明他的合理性正当性嘛。

他从来不会强调他的温州的特殊性,而是说,包产到户导致了他们家富裕。

他的这个观点,你不会不知道吧?

“你爹也不是种地的,你家白米饭管够和种地毛关系?和承包土地毛关系?”

我父亲现在都还是农民身份,名下有五分地左右,只是自己不种了。

在2000年前我们家没买过米,难道我们吃的米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你的理解能力真堪忧。

如果不承包,我父母很可能就一辈子当民办教师,民办教师从本质上还是农民,还得参加农业生产,并不是完全脱产的,而我父亲力气比较小,拿工分少,所以我们在生产队的收入算低的,再加上我们那里人均耕田一亩都不到,土地产出本来就少,所以我家在生产队期间确实贫穷。

感谢承包政策,我父亲可以把主业转成个体医生,家庭收入明显提高。

既然你提到了70,80年代的比较。

我们那里的最大改变就是,本来白米饭吃不饱,要添加如番薯这样的杂粮,承包后白米饭管够。

然后就是很多人家在80年代造了房子。这是我看到的事实,你信不信是你的事情。

具体到我家,最大的好处是我父亲从集体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我父亲力气比较小,但是读书不错,生产队的时候他只能拿6个工分,比不少妇女还少,相应的收入也低。

承包后,我们承包田的粮食够吃,我父亲的主业变成个体医生,收入比纯农民高不少,大致和木工或泥瓦匠工头的收入差不多。

在这里他晚了一个花招,把承包的好处转到了,第一,所谓从集体劳动中得到解放。难道民办教师就不算工资了吗?这我就很奇怪。

第二,承包了,白米饭管够,意思是自己家种出来白米饭可以不用上缴了?我没看明白啊,呵呵。

总之意思不是以前说的,一承包就他们家吃饱了,这也是有意思。

我找找。

我父母都来自农村,我父亲是个体医生,一直是农民身份,我母亲原来是民办教师,我出国的时候已经转成公办教师。

我家在86年的时候造了房子,当时借了债,大概在90年左右还清。

之后的大开支是我92-97年读大学,不需要交学费,第一学年时大约年花费3000元左右,最后学年时大约年花费5000左右。(此处也有奇怪,同济大学不用学费吗?此时是刚放开学费啊)

另外我姐姐94年出国花了4万元左右。我在97年工作了8个月,净收入大概1.5万,省下来7000左右。

具体到86-98年这段时间,我父母除了医生和教师之外没有其他职业,另外还种1.8亩的责任田。能存一些钱主要靠省。我们有自己的房子,不用交房租或房贷。我们家除了一个电视和电灯,没有其他电器。我们那里没有自来水,所以没有水费。我们吃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但是肉类和鱼类要买。我们家里主要烧稻草,偶尔烧蜂窝煤,大概95年左右才有煤气灶。我们那里没有机动车,只有进城才会坐渡轮,我们家可能一个月一人次进城吧。全家中间只买过两辆自行车,买第一辆自行车前,我姐姐来回花2小时走路去初中两年,我一年。我高中住校,为了节省交通费和时间,一个月回家一次。衣服前期是找裁缝做的,后来买的衣服。

看了这些我没太明白,这和包产到户到底什么关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