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一些关于解放战争讨论的内容 -- 杰瑞

共:💬68 🌺4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47年8月初鲁西南态势谈起

(一)

正史上说:“47年8月初,国民党军在鲁西南集结重兵,准备围攻刘邓大军,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刘邓跳出包围圈,胜利跃进大别山”等等。那么究竟有哪些“重兵”?为何不去拯救66师?为何在刘邓南下时不与其交战?也没有立即追击?鹦鹉学舌们都避而不谈,在下不得不仔细查找,现将47年8月初鲁西南国民党军态势摘录如下,请指正:

刘汝明5个旅集结荷泽地区(55师181旅,68师81、119、143旅,独骑1旅);罗广文(王仲廉8月2日被撤职)6个旅在定陶与金乡之间(10师10、85旅,40师39、106旅,52师82旅,206师1旅),79师奉命归属(98、194旅)实际未到;王敬久5个旅固守金乡及附近(3师3、20旅,58师183、新10、新11旅);有7个旅(5军45、96、200师,75师6、16旅,85师23、110旅)进至宁阳、济宁、兖州地区;另有57师(117、预4旅)归王敬久指挥(还未会师);国民党还从鲁中调张淦5个旅来援未到(7军171、172师,48师138、174、176旅);还有84师(155、161旅)及32、70、72师残部也位于鲁西南。

“重兵”的意思是什么?对刘邓13个旅11万多人来说,闻风逃窜的刘汝明不能算“重兵”(否则55师被围时早该来援);躲在金乡不敢出战的58师也不能算“重兵”(否则32、66、70师被围时早该出战);84师和32、70、72师残部更不能算;罗广文部早在7月下旬就开进鲁西南,王仲廉为何不去救66师?(为此还被撤职查办)原因也很简单,10、40师的战斗力远低于32、66、70师,其不敢与刘邓野战。能算“重兵”就仅剩下刚到的邱清泉部(到后由王敬久指挥)和还未到的张淦部;以5、7、48、75、85师这样的阵容,的确可算是“重兵”,再加上述其它部队助威,的确可以使刘邓不敢再呆下去。

如果只看国民党的“重兵”,就会被毛之崇拜者的“春秋笔法”蒙骗,没有计算当时鲁西南究竟有多少共产党军队,以致得出我军无法再在鲁西南继续作战的结论。现将8月初华野外线部队态势摘录如下,也请指正:

“8月1日,1、4纵队渡过泗河与3纵会师,随后立即西进,随同西兵团(3、8、10纵)于8月7日与刘邓会师。”“由山东来援之5军、57、85师,协同罗广文兵团,于8月6日向郓城地区分进合击,被3纵等成功阻击。”“叶陶8月1日白天过泗河与陈唐会师,当晚至济宁以东;2日遭遇84师激战破敌,84师退入济宁;3日绕过济宁,于大长沟过运河;敌5军经兖州西进,6日赶到大长沟;而我军已进至嘉祥地区。”

所以,当时在鲁西南的不但有刘邓13个旅11万多,还有华野14个旅约10万,且处于联军态势;而国民党军分处东、东南、西南三面难以联系,总数也不过25万左右(包括未到部队),主力在东却还未全部抵达,西南微弱,南、东南虽众却战力不强。而我华野1、4纵队虽损失很大,重武器丢光,但每纵还有一半以上战力,3、8、10纵损失不大,这可以从3纵队单独阻击5军和1、4纵轻易击破84师得出结论;而中野更是兵强马壮,实力完整。加之处于以主欺客之势,主力以逸待劳迎战来犯之敌,完全可以再依托根据地再战。

(二)

也许有人会说,8月初的鲁西南国军优势是不大,但这只是暂时的,国民党以后还会调来更多的援军。这话对吗?这“以后”是多久?几天?几周?还是几个月?而共产党方面还能不能再调来援军?分析如下:

国民党方面

1兵团11、25、64师在鲁中

3兵团9、28、44、51、65、83师在鲁中和鲁南

1绥区4、21、暂25师在苏北

2绥区荣1、8、12、45、54、73师在鲁北

3绥区59、77师在鲁南

还有直属20、暂23师、6绥区暂24师、8绥区46师

——1绥区等4、21、28、44、暂23、暂25师都在苏北对付华野11、12纵队及掩护江南核心区,最多只能抽调1、2个师,且战斗力一般或差,并且在实战中21师随后被调至台湾反暴乱。

——2绥区位于济南、青岛及胶济路沿线,根本无法抽调,且荣1、8师损失很大、73师还在重建中。

——3绥区及徐州直属各部有徐州、合肥及津浦、陇海路需要防御,也无法抽调。

——主力1、3兵团中11、25、83师损失也很大,其余从6月25日起连续行军作战,有些更是从鲁中到鲁南、从鲁南到鲁西、再从鲁西回鲁中连跑三趟,已疲惫不堪,实难以再作行动,且再动则有被华野内线击破的危险,只能抽调少量部队增援。

而郑州集团除41、47、206师掩护洛阳、郑州、开封及陇海路中段外已全部投入鲁西南;西安集团可机动兵力10师等也已调来;后方更只有青年军和一些杂牌军,国民党实已无再可调之精兵。

反之,共产党方面

晋冀鲁豫8纵(22、23、24旅)、11纵(31、32、33旅)、12纵(34、35、独立旅)于8月1日正式成立,9纵(25、26、27旅)于8月15日组成,10纵(28、29、30旅)于9月1日组成。而8月中旬,陈赓兵团已蓄势待发(4、9纵及38军等),晋冀鲁豫8纵2个旅、11纵3个旅、12纵3个旅也可立即投入作战;8、10纵其余部队9月也可参战。在8月及随后时间内,无论在豫北、还是在鲁西南都可以继续保持并扩大兵力优势。所以,8月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在鲁西南及临近地区,占据兵力优势的实质是共产党而非国民党。

(三)

更有人会说,国民党方面还可出奇招,再次掘开黄河,造成新的黄泛区来“水淹七军”。黄河虽是悬河(虽然半个世纪前没有现在“悬”的那样厉害),一旦掘开随时会外溢,但这个“外溢”的效果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够达到泛滥的程度(因为黄河大部分时间中根本无足够的水量来制造黄泛区);而在47年夏季,只有山东暴雨(7月中旬)和豫西大雨(8月上旬)这两个时间段实施水攻才有较大效果。无论国民党何时掘开黄河,其只能从东明以南开掘,因为再往北直到大运河都已为中野控制(若在大运河以东决口只会淹掉鲁北);而有幸的很,鲁西南地势北高南低,菏泽以北的地势比以南高了几米,国民党在鲁西南控制区内任何时间掘开黄河都会首先淹了自己(首先是刘汝明部、其次是罗广文部);而国民党主力又在东面,根本无力在此处展开主攻夺回“高地”以利“水攻”,这也是国民党为何不在此处制造黄河决口的真正原因。

反之,中野主力南下,国民党退守城市或东去,黄泛区(无论是天然还是人为)正好阻拦在中野前进的道路上,迫使中野势必弃大炮、丢辎重而行。所以,只要共产党稳据鲁西南中央位置,国民党就无法依靠黄河决口来压迫我军,而只能淹掉自己控制区来阻拦中野南进道路。

(四)

既然8月初我军局势不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能越来越好,所以,中野和华野依托老根据地,还能在鲁西南继续作战,并在后续部队到达后,向东展开攻势,一举扭转7月山东之败。而依托根据地作战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粮食和弹药可以靠根据地生产随时供给、伤病员可以得到妥善安置、部队也不会因长途跋涉而造成不必要的大量非战斗减员、大批民工也可以随军行动大大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能力等等。

那毛泽东为何还有使用各种手段迫使刘邓率中野主力在匆忙间南下?并随后将晋冀鲁豫其余各军逐次消耗在外线行动中?其原因显然在军事以外的政治领域,不属于本论坛研讨范围,这里不作细究。

(五)

假若经过七月间华野的严重损失,军委能够放弃“跃进”计划,以下预测几种方案,请指正。

第一方案:(跟刘伯承学)

以华野3、8、10纵队用反击方式阻击邱清泉及随后之张淦部前进,以1、4纵队袭扰刘汝明、王敬久(金乡)两部,集中野1、2、3、6纵队攻击罗广文部(10、40师等6个旅)。鉴于有王仲廉先例,该部势必不敢不战而退或一触即逃,一旦与中野主力全面交战,以其战力难免步鲁西南后尘;而5师等部遭遇攻击,使张淦部向其靠拢,结果即耽搁了时间、又延误了路程,其先要与华野陈唐交锋、次要遭遇叶陶侧击、再次中野11纵参战,就算能够突破层层防线,论时间也难以接回罗广文;而与此同时,陈赓部向下游移动从开封段渡过黄河(因河南段黄河防御只剩41、47师等5-6个旅,陈赓可以在任何地点强渡)并沿陇海路东进,刘汝明部又会陷于刘、陈合围之中;中野8、12纵随即加入华野阻击部队或中野攻击部队(视敌援军攻击力度而定)。到8月下旬,罗广文和刘汝明势必非俘即亡(或被老蒋撤职查办)。而鲁中、鲁南之敌由于有华野部队牵制,最多只能抽调9、28、65、83师中的两个师逐次增援,并且要连续依靠步行行军,已难以对鲁西南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再后就是王敬久的生存问题,外有中野、华野12个纵队两面、甚至三面夹击,内有张淦和58师等部出工不出力或已经不战而逃,援军已远水难解近渴(79师除外),是保主力(5、75、85师)?还是保金乡(3、58师)?显然已无法全身而退。

第二方案:(向粟裕学习)

以鲁西南损失较大的6纵牵制刘汝明、罗广文,以华野1、4纵随后加入牵制南面三敌;以中野主力、华野陈唐6个纵队突击敌主力(5、75、85师)形成对攻消耗敌人,以中野11纵阻拦张淦;令陈赓沿黄河东进,中野8、12纵南下,从鲁西南渡河直接加入主战场,赌杂牌军(张淦、刘汝明、鲁道源、李振清等)对中央军见死不救(这在国民党军中是惯例)。结果形成我军以4-5个弱的纵队牵制敌大部分兵力,主力8-9个纵队合围敌7个精锐旅的态势。国民党只剩一招是全部放弃鲁中(对老蒋在何时勇于下决心表示怀疑?但估算要等到邱清泉被完全合围以后),将1、3兵团全部赶来增援(但因部队疲惫、道路泥泞、东西向行军无铁路可以依靠,需要大量时间才能集结起足够兵力增援),而华野山东、苏北两部侧击和尾追牵制,估计10天内难以以主力投入鲁西南主战场。我军能不能在敌鲁中主力到达前消灭邱清泉?由于中野攻击初期敌仗势反攻会大量消耗实力,该部陪华野外线跑了半个月体力不强、也有大量非战斗减员(这种减员因多被收容属暂时减员),邱清泉与友军不和、与桂系更不和;而我军则有大量新锐后援可以参战,背靠根据地足以应付粮弹及人员消耗,胜算颇大。

我本人倾向第一方案,因为单单罗广文被围,老蒋不会为他全部放弃鲁中,这就给了消灭该敌的时间;等到陈赓及中野后续部队参战围攻刘汝明,由于我阻击部队实力大增,敌即使以主力增援也难以迅速解围。至于留下11、25、64师在鲁中,主力西进的方案显然不可行,因为这等于是放弃鲁中绝大部分地区,并以作战损失上万、非战斗减员严重且疲惫不堪的该部独自留守,这等于是再送给粟裕一次大好机会(华野增加13纵参战),这次又有谁来救他们?

共产党方面7-8月序列

晋冀鲁豫野战军——11个纵队34个旅

1纵(1、2、19、20旅)

2纵(4、5、6旅)

3纵(7、8、9旅)

4纵(10、11、12、13旅)

6纵(16、17、18旅)

8纵(22、23、24旅)(8月1日以冀鲁豫、太岳2个地方旅及军分区基干团组成)

9纵(25、26、27旅)(8月15日以太行2个地方旅及军分区基干团组成)

10纵(28、29、30旅)(9月1日以冀南部队组成)

11纵(31、32、33旅)(8月1日以冀鲁豫3个地方旅组成)

12纵(34、35、独立旅)(8月1日以原中原军区部队组成)

38军(17、55师)

另有豫皖苏独立旅可加入野战

华东野战军——12个纵队36个师(旅)

1纵(1、2、3、独立师)

2纵(4、5、6师)

3纵(7、8、9师)

4纵(10、11、12师)

6纵(16、17、18师)

7纵(19、20、21师)

8纵(22、23、24师)

9纵(25、26、27师)

10纵(28、29师)

11纵(31、32旅)

12纵(34、35、36旅)

13纵(37、38、39师)(8月17日以胶东3个地方师组成)

特纵

广纵(4个团)

另有渤海新11师可加入野战

国民党方面7-8月序列

徐州集团

第一兵团(5、11、25、64、75、85师17个旅)

第二兵团(70、72、84师6个旅)[其中70师7月被歼灭、72师在重建中]

第三兵团(7、9、28、44、48、51、57、65、83师23个旅)

第一绥靖区(4、21、暂25师8个旅)

第二绥靖区(8、12、45、54、73师14个旅)[其中73师在重建中]

第三绥靖区(59、77师4个旅)[59师7月损失1个旅]

第六绥靖区(58、暂24师6个旅)

第八绥靖区(46师3个旅)[重建中]

直辖20、63、暂23师7个旅

郑州集团

整26军(3、32、40、41、66师13个旅)[其中32、66师7月被歼]

第四绥靖区(55、68师6个旅)[其中55师7月被歼]

直辖47师2个旅

援军及就近部队

10、52、79、206师8个旅

——————————————————————————————————

上文的观点和我类似,就是要决战前置,我主张提前到华野分兵前,而不是分兵后。可惜刘邓这次南下,部队数量虽多,实际战力可能尚不及定陶战役、龙凤大战时期,居然会在羊山集挫了锐气。用卫长官的话讲,宋瑞柯在羊山血战十五天,赢得了时间。此后闪击徐州,截断津浦,震撼南线全局的机会就化为乌有了。

得失利弊从来是相伴的

挺进中原战役地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