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很多人似乎都觉得国内经济不行,到底为啥不行呢? -- 胡一刀

共:💬2174 🌺13017 🌵46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共: 249 / 0

    好上加好
    7/0
    稳中向好
    84/0
    不死不活
    64/0
    越来越差
    62/0
    自己晕菜了
    32/0
    已结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央地矛盾其实源自原来的大包干。

上世纪90年代初李鹏总理去浙江协调资金,听完浙江同志一番汇报说:中央不是叫花子。然后开启了分税制,有了国税和地税。改革开放前没有你说的那种央地矛盾。分税制后增值税归中央,营业税等小税种归地方。之于后来开启的房地产模式中,土地出让金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土地的价格并不怎么值钱,我记的很清楚,90年代初为了能搞开发区,地价很便宜,一亩也就是1万左右,而且政府做工作让企业买,我熟悉的两个朋友,一个买了60亩,一个买了150亩,因为生产规模没有如愿地扩大,企业也没有做起来,这些地在他们手里成了包袱,每一次见面总得说说这些地影响自己的经营云云的,至于在2000年初原价出手,每个人都高兴得如释重负,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再过几年自己的包袱就是十倍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价格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让很多企业都破产了,原来的银行贷款都成了死账,只能是用另外一个更大的交易标的物来把这些死账对冲,这就是地价。为什么是土地,因为当时这些企业都在市区比较好的地段,为了救这些企业已经把第一批挣了点钱的那些所谓民营企业家给坑了一遍,最后这些企业只有土地,啥都吃光卖净了,银行贷款倒是欠到以当时地价卖N遍都还不上。当年为什么会有央地矛盾,因为增值税占了大头被中央拿走了,地方税很少,但是地方上企业普遍都死了,大下岗的责任需要地方政府来承担,这才有了中央睁只眼闭只眼的土地财政。这是第一次土地财政,即原来烂掉的那些企业,可以把厂里的土地用来集资建房,或者是一部分改造做其他商用,既解决了一部分职工的住宅,又能解决一部分就业,还有一些职工把自己的集资指标转让给别人,是自己的亲戚、熟人等,有的要一点点钱,大部分都没有,也不好意思要钱,但是缓解了当时很多企业的麻烦。但基本上把这些企业欠了N年的贷款都给冲销掉了。

第二次土地财政,就是加入WTO以后的事了,这个我已经说了很多次,就是为了解决住房需求、市政建设资金、外贸顺差发行人民币的对冲。

你说的央地矛盾在我看来,基本上都不是个事,因为再怎么严重,也没有到总理去省政府那去协调资金吧?也没有把总理气得甩下一句:中央不是叫花子“走人吧?地方债地方投资平台的事,一开始就是财政局下面成立的投资公司把一部分国有土地弄到名下,缺乏资金时间把土地抵押到银行融资一下。再说地方债是数不清,但也不能小看了银行的智商,有着当铺思维的银行肯定会让地方投资公司抵押相应的资产,所以地方债不仅仅从一方面看,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债是这些地方全体老百姓的财富,当然了这种财富中的大部分都变成了免费的基础设施供当地老百姓享用着,也有一部分可能大家都感觉享用的不那么爽,比如贵州的水司楼。

现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一是针对中国的经济规模而言需要大量发钱,在中央政府暴力机器作用范围之内发的钱就是特殊商品,发到老百姓手里,自然就能起到交换千万种商品的作用,咋就不能让老百姓买三碗豆腐脑喝一碗倒一碗送一碗呢?二针对美元,我们要强力要求美国改革人民币兑美元的不公平汇率,可以分几步走,但第一步必须是从现在的1:7.2直接到1:5。条件是在中美两国共同维持这个汇率逐步在十年内到人民币1.6兑1美元。经济问题就是这样的大目标,让老百姓越来越有钱,让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为了保证这个目的,军事暴力必须得跟我们的经济规模和实力想适应。当然是还得有敢于使用军事暴力的意志和勇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