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Tom Lehrer:1967年哥本哈根演唱会 -- 万年看客

共:💬6 🌺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个人对于达尔文的个人信仰并不感兴趣,我认为这并不是最有趣的历史问题。更有趣的问题在于思考人们如何解读达尔文。我在上一场讲座的结尾提到有些人认为进化论可以带来慰藉。达尔文在“生存斗争”这一章的结尾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文字:“当我们想到此种斗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坚强信念引以自慰,即自然界的战争不是无间断的,恐惧是感觉不到的,死亡一般是迅速的,而强壮的、健康的和幸运的个体可以生存繁殖下去。”当然这段话提供的是与传统基督教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慰藉。这是基于统计学的慰藉:平均来说健康的、优秀的、幸运的个体将会幸存并且繁衍后代,一般来说情况总会向好的一面发展。这种慰藉方式并不能给予你身为个体的目的或者意义,也不能解释你自己的生命当中刚刚发生的不幸,但或许这也是这一理念的优势所在。我在上次讲座提到达尔文夫妇失去了三个孩子。维多利亚时期婴儿死亡率非常高,起码相当于今天的二十五倍。还有些证据表明婴儿死亡率或许在维多利亚时代呈上升趋势,根源则在于城市化、传染病与糟糕的卫生等等。即便像达尔文这样的有钱人家可以购买最好的医疗养护,仍然避免不了婴儿死亡。想一想传统的常规基督教认为上帝无处不在,监督掌控一切。要没有上帝的意旨,连麻雀都不能落下。要是从这种角度来看,这种事情就很难应对了,因为上帝亲自出手杀死了你的孩子——为什么?从神学角度来说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没有资格衡量,我们今天时间也不够。但是许多维多利亚人都很难接受传统基督教的这个侧面。这种更加扩散的进步图景,这种长期来看总能达到最好结果的理念,对于有些人来说确实提供了某种慰藉。

因此,从猿类到人类的进化意味着人类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没有不死的灵魂,没有明确的创造行为创造了我们。这一理念固然削弱了传统基督教,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或许是好事。我认为“已经而且正进行的进化”表述了对于更美好未来的信念。显然很多读者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物种起源》的最早书评之一来自当时的一份高档文学评论,评论文章写于《物种起源》出版之后不久。我就用这篇书评里的语句来结束今天的讲座好了:“这不曾断绝的、尽管缓慢但却可靠的、指向完美动物的鲜活进步是令人高兴的愿景。自然与渐进的乐观主义是值得欢迎的幻想,为什么还需要明确的创造呢?”这话说得有点取巧,但这也是解读《物种起源》的一种方式,将进化视为缓慢而渐进的运动,一路指向完美。评论者显然也注意到了达尔文文章结尾的时态问题,并且继续写道:“如果猴子都能成为人——那么人又有可能成为什么?”谢谢大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