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玄奘法师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伟大的友谊 -- gb2312

共:💬2 🌺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说说玄奘法师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伟大的友谊

《西游记》中以唐僧为首的师徒四人取回真经,故事便结束了。在历史上,玄奘法师西行归来,却是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伟大的友谊的开端,这两个人一个是高僧大德,一个是千古名君,自然免不了要惺惺相惜,引为知己了。

玄奘法师回国路上,在于阗停驻了较长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法师要给太宗上表,说明情况:

玄奘往以佛兴西域,遗教东传。然则胜典虽来,而圆宗尚阙。常思访学,无顾身命。遂以贞观三年四月,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出发之前是和很多人一起请示过太宗的,答复是“有诏不许”。其他人就放弃了,只有玄奘法师在“贞观三年四月,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先要看看是否欢迎他回国。太宗的答复是:

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其国僧解梵语及经义者,亦任将来。朕已敕于阗等道使诸国送师,人力鞍乘应不少乏……

短短几句话,表明了李世民急切的心情。不仅没有追究“私往天竺”的事,还命令西域各国护送法师归国。

为什么还要说“人力鞍乘应不少乏”呢?

因为玄奘法师在表章里面说:

为所将大象溺死,经本众多,未得鞍乘,以是少停,不获奔驰……

原来法师本来是用大象驮着经文回来的,后来大象溺死了,缺少驮经的马匹……

《西游记》里面有驮经的大龟,历史上有驮经的大象,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事实上,玄奘法师最后带回国的舍利,佛经,佛像非常多,一共需要二十多匹马来驮……

时帝在洛阳宫。表进知法师渐近,敕西京留守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使有司迎待。法师承上欲问罪辽滨,恐稽缓不及,乃倍途而进。

法师从于阗到长安一路上都和太宗有书信交流。当时太宗在洛阳,就命令留守长安的宰相房玄龄负责接待法师(然后法师可去洛阳见他),法师知道太宗要从洛阳出发去辽东,生怕见不到面,就倍道兼行。

按现在的话说,法师和太宗只是在线上聊了两句,就惺惺相惜,有相识恨晚之意,恨不得立刻就能线下见面……

贞观十九年春正月景子,京城留守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等,承法师赍经像至。乃遣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寔,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祐等奉迎。自漕而入舍于都亭驿。其从若云,是日有司颁诸寺具帐舆花幡等拟送经像于弘福寺。

玄奘法师贞观三年出发,在贞观十九年终于回到了长安。

(正月)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见于仪鸾殿。帝迎慰甚厚。

玄奘法师又马不停地赶到了洛阳,终于见到了太宗网友……

他们主要聊些啥呢?

因广问彼事。自雪岭已西印度之境。玉烛和气物产风俗。八王故迹四佛遗踪。并博望之所不传。班马无得而载。法师既亲游其地,观觌疆邑。耳闻目览,记忆无遗。随问酬对皆有条理。

太宗急切地想见到法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了解西域,以及西域以西各国的境况,法师的亲身经历对此很有帮助。

帝大悦,谓侍臣曰:昔符坚称释道安为神器,举朝尊之。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

太宗也为法师的风度所折服,认为法师是道安那样的国之神器。既然这样的的话,不如……

帝又谓法师曰:佛国遐远灵迹法教。前史不能委详。师既亲睹。宜修一传以示未闻。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归俗助秉俗务。

太宗立刻就想到两件事:

一,请法师把亲身经历写下来,这就是后来的《大唐西域记》。

二,认为法师“堪公辅之寄”,也就是有宰相之才,就劝法师还俗,帮自己治理国家。

第一件事法师立刻答应了,第二件事法师坚决拒绝了。

法师是这样说的:

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即玄奘之幸甚。如是固辞乃止。

“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这是玄奘法师的大宏愿,也是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伟大友谊的基石。

这次本来计划是一次短暂的会面,两个人一聊起来就忘了时间,直到长孙无忌跑来提醒,天快黑了,这才告一段落。

太宗感觉还是意犹未尽,就想让法师陪他去辽东打仗。

法师谢称:玄奘远来兼有疾疹。恐不堪陪驾。帝曰:师尚能孤游绝域,今此行盖同跬步,安足辞焉。

这两句对话很有意思,法师说自己身体不好,不堪陪驾。太宗说法师“孤游绝域”都没问题,去趟辽东这点事还不是迈步就到了,这借口不行……

短短一句话,给人一种既尊重,又亲近的感觉。

什么叫惺惺相惜?

这大概就是超世之杰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效,虚负途路费损之惭。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奉。伏愿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帝信纳而止

法师只好说,自己不会打仗,戒律也不允许自己帮太宗打仗。还请太宗大发慈悲,放自己一码……这样一说,太宗也不好意思强人所难了。

法师又说了:

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一言未译。

小说《西游记》里面取回的“真经”,默认大家都是看得懂的。历史上玄奘法师带回的六百多部经,全是梵文的。没有专家翻译,和小说里面开始给唐长老的“无字经”没大区别。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带回经文,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所以法师请求去少林寺专心翻译经文。

太宗的心理活动大概是这样的:去少林寺,那以后见面聊天多不方便啊。

朕奉为穆太后于西京造弘福寺。寺有禅院甚虚静,法师可就翻译。

唐朝前期的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寺庙。弘福寺是太宗为母亲穆太后修建的寺庙,他让法师去弘福寺翻译经书。估计是等回来接着聊天也方便,还对法师说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找房玄龄。

玄奘法师贞观十九年三月回到长安弘福寺,开始翻译经文,并且口述《大唐西域记》,到了贞观二十年,这书就完成了。

直到现在,《大唐西域记》都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玄奘法师就把新译的经文还有《大唐西域记》呈送给太宗,并且请求太宗给新译的经文写序,太宗亲笔写了回信《答玄奘法师进西域记书诏》:

省书,具悉来意。法师夙标高行,早出尘寰,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法门,宏阐大猷,荡涤众罪。是故慈云欲卷,舒之而荫四空;慧日将昏,朗之而照八极。舒朗之者,其唯法师乎。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能仰测。请为经题,非己所闻。新撰《西域记》者,当自披览。

简单来说,表达了三个意思:

一,把法师猛夸了一番。

二,自称“朕学浅心拙”,婉拒了法师写序的要求。

三,说他会亲自披览《大唐西域记》。

可见,这时候太宗的心思在西域,对佛学兴趣不大。

到了贞观二十二年,太宗到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距长安大概一百多公里)避暑。六月的时候,召见玄奘法师去见他,这段记载很有意思:

六月庚辰,敕追法师赴宫。比发在途屡有使至,令缓进无得劳损。既至见于玉华殿甚欢。

法师在路上的时候,太宗不断派使者去说:不要着急,慢慢走就好,别累着……

这到底是着不着急啊?

个人感觉,这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催促方式……

法师到了以后,相见甚欢。太宗又提起了让法师还俗的老话题:

意欲法师脱须菩提之染服。挂维摩诘之素衣。升铉路以陈谟。坐槐庭而论道。

还别说,这次是下过功夫了。“脱须菩提之染服。挂维摩诘之素衣”这是引用佛教典故,意思是让法师不再当“须菩提”那样的出家人,可以做“维摩诘”那样的佛教居士,并不是让他放弃信仰。

然而法师还是再次拒绝了他……

在玉华宫避暑期间,太宗多次召见法师,相谈甚欢。也在法师的多次请求下,终于答应为新翻译的经文作序,即流传至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与此同时,太子李治为皇太后祈福,在长安城内宫城旁边的修德坊扩建了以前隋代的无漏寺。十月寺院落成,太宗敕旨,度僧三百人,别请五十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

玄奘法师奉敕由弘福寺移居慈恩寺,为首任住持。十二月戊辰,太宗为法师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

贞观二十三年夏天,太宗去长安以南的翠微宫避暑。召皇太子和法师陪同。经常和法师一起谈玄论道,还聊一些西域的古迹以及因果报应之类的话题。

这会不会影响法师的翻译工作呢?

每日自立程课。若昼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续之。过乙之后,方乃停笔摄经已。复礼佛行道。至三更暂眠,五更复起。

法师每天都有课程(其中包括翻译计划),白天有事耽搁了,就晚上补上。甚至是“三更暂眠,五更复起”,也就是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帝发京时,虽少违和,而神威睿虑无减平昔。至五月己巳,微加头痛,留法师宿宫中。庚午帝崩于含风殿。

太宗离京的时候,身体稍有不适。五月份的时候,突发疾病去世。在他弥留之际,法师留宿宫中,陪他走完了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英雄落幕,但是豪气不除。就像太宗自己说的: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

太宗虽然只活了五十多岁,然而这是壮怀激烈的五十多岁,可以说是此行不虚,此生无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自此之后,玄奘法师“专务翻译,无弃寸阴”。

麟德元年(664年)春正月朔一日,众人请法师翻译《大宝积经》,法师翻译了几句,就停笔对众人说:

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辞俱胝佛像。

意思是:这部经和《大般若经》(法师在此之前,已经翻译了《大般若经》)大意是相同的。我的死期将至,已经没有力气再翻译《大宝积经》了,让我去兰芝等谷,礼拜佛像吧。

之后不久,法师就圆寂了。

法师圆寂的地方,就是贞观二十二年他和太宗畅谈的玉华宫,后来改为玉华寺。

斯人已逝,但是法师和太宗这段伟大的友谊,会永远铭刻在文明的光辉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欢迎关注公众号:总钻风有来有去

通宝推:驿寄梅花,方恨少,桥上,游泳的鱼,strain2,北纬42度,落木千山,俺是老胡,崂山一道士,不远攸高,普鲁托,onlookor,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