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看了一个黄奇帆的讲话 -- 思想

共:💬280 🌺93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首先我不可能跟你说南街很细的事

另外南街村有成绩,但为什么周边的村没有学习他们,这是啥原因,你为啥不说说呢?当年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为什么全国那么多的城市没有学成大庆?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农村没有学成大寨?为什么后来不学了?要实事求是,不要人云亦云!

另外即使南街好一点,也不是就说南街周围的村就是稀烂,河南的情况还真不是你说的那样,有好的城市,有好的农村,但每个城市跟农村,除了那部分山区,其他地方,你还真不能说南街能在天上,别人一定是在地上,以我看,最多也就是南街比别的村多吃块豆腐的事,如果南街天天吃肉,别的村吃不饱饭,那肯定是南作假了,或者是南街受到了当年大庆和大寨那样的照顾,被照顾的话,也就不值得附近的村去学习,典型是个啥,农民比你我都清楚,如果自己没有被树为典型,那就老老实实走自己路,过自己的日子,千万不要没有拿到典型的条件,却按照典型的路子去走,那就是坑了自己。你可能不记得,也可能忘记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就是在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如果你闲的话,可以去看看。就知道为啥河南人从大跃进之后保守落后,不愿意走在前面了。为什么我怎么推崇南街村,因为跟这个村同时诞生了很多同样的村,只是南街村作为漯河内陆小特区在那个时间段被保的典型。很多原来比南街经济成果更好的村,因为没有了后续的支持,大都销声匿迹。你说的巩县回郭镇,1986年的秋天我去一个项目投运送电仪式,回来坐公共汽车上听见两个回郭镇生产电线的事,一开始他们生产不了那种电路板插座连接用的细导线,他们讨论着怎么能生产那个细电线,因为当时我们生产的变电站控制设备里就用大量的那种电线,利润率比较高。所以很多事,你是年龄问题,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机会接触到基层运转,大部分信息基本上来自于网络和道听途说。

另外我从没有给你说我去南街参观学习,我给你说的是84年7月去了新乡留庄参观学习,第二天去下坡杨,我直接请假没有再去。在留庄那天中午,史来贺给大家讲了话,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因为很实在,很有道理,到现在我还能说出来:有些人总是喜欢说当干部比群众干的事多,付出的多,最终收获的少。我不这么看,因为你是干部,在村里食堂跟群众一块吃饭,那食堂的师傅看你是干部,给你多盛了一点,多加了一块肉,是不是占了便宜,是不是已经多干的活已经比别人多获得了?我以为是。另外,你是干部,即使吃完饭在村里溜个湾,群众见到你,大都对你笑脸相迎,给你说着你喜欢听的话,精神上你是不是也已经比别人多收获了?我认为是。这段话我记到现在。我想这段话从来没有出现在史来贺的所有采访中。你现在动辄是留庄,南街,我以为你都没有认识到他们之所以是留庄是南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1986年前漯河只是县级市属于许昌地区管理,当年许昌有不少县的村,比临颖南街都强,只是后来漯河单独设市以后需要这个典型。

84年我去留庄参观学习,那是学习怎么办乡镇企业,在落后的县市发展工业经济。目标明确不?不是你说的有关土地的事。因为83年河南基本上已经全部分田了,83年是最后期限,也就是说最晚是83年年底前。也就是说其他地方已经分了好几年了,分田单干的结果,干部们已经清楚了,这个事实是分田后的产量,并没有有些歪曲宣传的那样,分田之前吃不饱饭,一分田马上打的粮食吃不完,卖粮就能发大财。干部们那个时间还是很着急的,粮食产量即使有增加,但是离富裕起来靠种粮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大办乡镇企业。你可以想象一下,84年的7月份,干部们已经开始着手要派年轻干部下县工作,主要就是要发展乡镇企业,而不是你说的什么宣传包产到户分田什么的。你赞扬的南街村也是做方便面起家的,论经济效益的话,比很多村办企业都差,只是内陆小特区漯需要这个典型。跟你啰嗦这么多,就是想给你说,事实总是不以你想象的那样存在。另外就是特殊是可以学习的,千万不要想着靠特殊来套一般,没有意义。

说说我们村,因为我们村属于驻马店许昌地区的交界处,宋朝时已经是寨的规模,花知寨,小李广花荣那个官知寨,也就是那个时间我们村是个寨。75年村的牌坊街里的十几个牌坊被那个村支书给拆了。你想象一下就能知道,这是个多顽固落后的村。从解放到文革到现在村的集市从来没有停过一天,从我记事,村里的街上就有供销社、有公社里设在集市上常年营业的食堂,里面卖火烧、白面蒸馍,有时间还卖面包,炸的油条。不过这些都需要粮票才能买到。社员们可以把自己家里的鸡鸭鱼蛋羊猪去集上卖,家具什么的基本上随着时代的变化从板箱、柜子,到大立柜、组合柜等,木床、架子车车架,那两个轮子叫底盘,需要在公社里的供销社才能买到,77年开始,已经可以在集市里买到从漯河、平顶山等市里弄来的二手自行车。村里有东方红拖拉机两台,手扶拖拉机十二台,电动机每个生产队三四个,那种40马力的胶轮拖拉机两台,28马力一台。有自己的酱油厂,还有一家妇科诊所,治疗不孕症确实有一套,那个时间也属于村里,收入大部分是村里的,总共是5000多人口,一万亩地左右。当时分田到户,我已经上大学不在家了,过年回来听大人说,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分,结果一个大队三个小村,因为这个事,最终成了三个大队,最后是寨里面那个村先响应政策分了田。我们那个村是最后分的,被戴上了落后村的帽子,直到前几年才被摘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历任村干部除了我哥和另外一个大队书记他们两个在任的时间,比较积极通电办厂之外,其他的村干部,就是落后村的帽子戴着,不急不焦的,人家骑马咱骑驴,后面跟着担挑的,不做那最后一名就行。说实话,也就是名声不咋好听,实际上从来都不比周围的哪个村差,虽说看着村干部不咋作为,但是也不胡乱折腾,几十年下来,虽说爹不疼娘不爱的,也是正常的速度发展,至少没有被时代落下。周边村各种折腾的多了去,我大姨那个村,在我姨父的带领下搞起了皮革加工生意,生产的皮子都出口到美国了,可是十年下来挣了很多钱,那典型可不是当年南街的方便面能比的,结果呢?现在你在哪都不可能查到。因为当年把周边的地下水都污染了,沟沟河河的水都臭哄哄的。因为要加工皮子,副产品生产出来很多食品明胶,不知道的吃起果冻那个好吃,我哥只要一看见果冻都吐,我一直给他解释加工过以后不臭了,但是他主要是看见那个过程多了,想起来都受不了。后来是漯河建了很多小纸厂,又来污染一遍,最后规模大的被银鸽收购,小的直接关了。后来漯河还有个饮料,也在CCTV广告了一阵子,最后也垮了。但是双汇带出来一大批做食品的小企业,卫龙的辣条现在还卖着,双汇也在虽说卖给外国了,也经营着。很多人抱着跟你一样的思维,万隆行我也行。我高中的同班同学在双汇当年就是常务副总,双汇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经销点的时间,他打电话问我愿意干一个不?我说可以啊,就去参与了万隆主持的招商大会,同学告诉我说加盟费超过15万就不划算了,不能干。结果大会一开始,一个女博士作演讲,总共讲了不到五分钟,万隆一把抓到话筒说:现在机会来了,我就是希望大家跟着我一块挣钱,现在一个店铺的加盟费是75万,纯利润保证15%以上。由双汇在当地把所有开店的前期工作完工后,客户直接拿钥匙开始经营,前三个月由双汇派人直接带队经营。我给同学打电话说老板要75万,如果是郑州的店要价更高,同学说这货脑子烧坏了吧?不能干。事实是投75万开的那家店,第一个月营业收入是110多万。全年营业额近1400万,平均每天营业额3.6万多,谁也没有想到75万的投资一年回来三个。我同学后来认为机会来了,辞职到北京也去生产办肉联厂,听说头几年还可以,但是后来就不听消息了,即使是漯河也有不少人办肉联厂,一个朋友还跑到我这推销产品,后来他做了市政府官员,但是知道一点经营,最后被双汇在任上挖走去了做了董事长助理,前年退了。说这些,是想说,我们村尽管落后,离漯河市最远,这个最远也就是25公里,83年柏油路已经修到村头,但是我们村因为落后,死活不出一分钱,村里的路没有铺柏油,看着别的村里路都铺了柏油,村干部只能是让每家出一点钱,从漯河电厂拉点煤渣,把村里的路都铺一下,我回老家听我哥说村干部们不上进,不思进取,落后村渣滓村铺的渣滓路。不过也就是两三年,也跟其他村一样铺了柏油路。路铺好了,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最没技术的也能去漯河的工厂里打个工,后来因为双汇的崛起,需要大量的工人,村里的年轻人当年基本上都是没本事就让你去双汇杀猪去。那些年回家都是听说村里的有点技术的年轻人办厂,办公司,反正有成的,有败的,折腾的很欢,最终都归于无。这些事实摆在你面前,所以不可能有你读几篇文章就激动得这这那那的。说这么多,你满意了不?我需要黑南街吗?

通宝推:菜根谭,广宽,小泽珍珠,方恨少,踢细胞,假日归客,独立寒秋HK,Swell,翼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