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汉匈征战史 (上) -- 克明峻德

共:💬13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一章 和亲 第一节 白登山之围

汉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距项羽自刎已有两年,可是刘邦的心里还是不得舒坦。他的那些手握众兵,裂土封疆的异性王,那些功高枕主的大臣们,现在就像他喉中刺一样,让他时刻不得安宁。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项羽死后,那些开始跃跃欲试的各地诸侯,他可不敢担保他们会一辈子这么乖巧,他更不敢将这样一个诸侯分立的天下交给他的儿子。于是,登基两年,他先把谋反的燕王臧荼杀掉,接着又借同样的藉口将楚王韩信降为淮阴候,把楚国故地分为两国,分别由刘贾,刘交制之。就在他要继续屠戮诸侯的时候,传来了匈奴南下的消息。

  此时的匈奴,已不是当初被蒙恬数十万人压制得北退的匈奴了。此时距冒顿弑父自立已有九年,在这九年间,匈奴东破东胡,南并楼烦,悉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号称控弦之士三十馀万。匈奴族内各大小部族,都在冒顿的强硬手腕下俯首听命。在汉朝的北方,能与他相抗衡的国度已经形成了。

  高祖七年,匈奴兵南下,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当时的代王韩王信(与名将韩信同名)投降匈奴,因而匈奴继续南下,并攻太原。消息传到长安,刘邦震怒,决定亲率二十余万大军前往平叛。

  到了晋阳,有传言说韩王信准备和匈奴一起进攻。刘邦大怒,于是派使者去侦察敌情。此时,匈奴故意把精锐士兵和肥壮的马匹都隐匿起来,只把老弱病残示于外。使者归去皆言匈奴可击,只有郎中刘敬说:”两国相争,从来只有夸耀自己的长处的,而此次前往,只见老弱,这一定是匈奴故意这么做,而暗地里埋伏着伏兵。所以不可轻易出兵。”

  此时汉军已过句注山(山西代县北之雁门山),刘邦不听,径自北上。至平城,匈奴果然出伏兵围刘邦于白登山。汉军被围七日而不得救。无奈,刘邦从陈平计, 厚遗冒顿阏氏,于是在阏氏的劝说下,以及先前的汉军降将王黄,赵利未能如期而来,使得冒顿疑心其与汉军有谋,于是解围一角。在大雾的掩护下,刘邦仓惶逃回平城。随后,冒顿亦引军北还。

  汉朝与匈奴的第一次正面接触,由此结束。此役对当时汉人的震撼是空前的:横扫天下,击败霸王项羽的汉朝精锐步骑,在匈奴骑兵面前竟然不堪一击;武功卓绝,天下共主的高祖皇帝竟然差点命丧与此。这一切都促使汉人重新审视这个在他们心中是身处化外之地的蛮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从此后六十多年,直至武帝登基,汉军不敢出塞与匈奴交战。

  经此一役,汉人看到” 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駹,北方尽骊,南方尽骍马。”,而同时汉朝皇帝出行都难以找到四匹同色马,他们知道此时无力与匈奴一战,而在侥幸逃出的刘邦心中,比起匈奴,那些尚未剿灭的心怀不轨的异性王们对他的刘家江山更有威胁。为了能有宽裕的时间稳固他的江山,刘邦需要把匈奴稳在北方,于是,就有了后世所谓的”和亲政策”。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在盐,铁上依赖汉朝,加上对汉朝的”奉贡”十分满意,于是此后虽然不时入塞掠夺,但像马邑之战那样匈奴倾全国之兵南下的事件,至刘邦死去,再未出现。而汉朝也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得以在对匈奴的屈辱下,仍然能有条不紊的除掉各个诸侯,在匈奴的压力下积蓄国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