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谈岳飞平杨么 -- 高秀岩

共:💬12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也谈岳飞平杨么

因为最近和梁同志(numzero)讨论此问题,感觉有必要详细说一下。梁同志是比较同情钟杨起义的,认为岳飞的平叛行动并非正义,理由大致如下:

1.官逼民反,钟、杨等人不得已起义。

2.自给自足,起义军对周围百姓骚扰不大。

3.官军残暴,经常出尔反尔,屠杀义军,所以义军与朝廷之间不存在谈判的可能,只能抵抗到底。

对此我是有些异议的,下面分项说明,因时间原因,引用的史料主要来自邓广铭和王曾瑜师徒二人的《岳飞传》和《岳飞新传》,此二人都是宋史专家,搜集的史料十分全面,而在对待岳飞平杨么问题上,观点又恰好相反,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因此他们搜集的资料,是可以用来进行对比分析的。

一、宋金交战的大局势决定了南宋政府必须迅速整合国内势力

绍兴初年,南宋小朝廷虽然度过了最大的危险期,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北面的金国虎视眈眈,虽然主攻方向暂时转到了川陕,但仍然随时可能大举南下。南面则是一团糟,政府能控制的军队数量不多,各种军贼、义军横行南方各省,大大削弱了朝廷的控制力。

为了应对金以及伪齐未来的大举进攻,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把这些分散的各种势力统一起来,在一个统一的领导下进行作战、生产,否则很有可能如南明一样被各个击破。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矛盾、偏见都应该暂时抛开,就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样,一致对外。任何一个有民族责任心的首领,不论以前与朝廷有什么过节,此时都应该认真考虑合作的问题。

二、南宋政府对招安杨么较有诚意。

南宋军队确实有杀降的行为,但总的来说不普遍,如戚方、曹成、邵青这样的大寇,手上血债累累,屡次反覆,一旦接受招安,基本还是受到优待的,后来南宋军中高级将领有很多都是“军贼”出身。

主管征讨杨么事宜的是张浚、岳飞,岳飞自不必说了,梁同志对张浚表示怀疑,其实从史料上看,张浚对招降洞庭湖义军是抱有很大热情的:

(1) 枢密院的长官又乘机向皇帝赵构说道:杨太等作过日久,先因张浚奏乞招安,特与放罪(放罪即免罪),许令出首;而迁延累月,终无悛心,理难容贷。

(2) 这时正建立了都督行府、担负着南宋王朝全部军政职责的张浚,对于湖湘起义军也是主张招抚之议的。他不但又派人到杨幺、黄诚、周伦的营寨中去进行诱降,而且深信他们这次一定会出来投降。

张浚一心想对起义军的首领进行招安,起义军的首领们也要反转来利用此事愚弄一下张浚,当张浚已经抵达长沙之后,黄诚、周伦便派人去向他示意:准备接受招降;可是,过去既屡次杀害过官方派往水寨进行招安的吏士,怕官方再算这笔旧账,所以还不敢匆遽之间就下定决心。说穿了,这番话无非是想使张浚再受一些时候的欺骗,发生一点缓兵之计的作用而已。及至过了一些日子,张浚如醉初醒、恍然大悟的时候,他只有督催岳飞赶紧向鼎、澧州和益阳县快速进军。

而且赵构本人从开始就比较同意以“抚”的方式来解决洞庭湖问题:

(1) 宋高宗还应岳飞的请求下诏,规定杨么、黄诚等“如率众出首”,可以授予荆湖南、北路的知州差遣,这当然也是很高昂的招安价格。

(2) 南宋王朝对湖湘起义军又想采用“剿抚并用”亦即软硬兼施的两种手法,因而在发布了上一道诏令之后不久,就又颁发给岳飞十副金字牌旗榜,供他对起义军首领进行招安时使用。

(3) 为了和张浚的这种招安和种种部署相配合,在岳家军还没有向湖南地区进发之前,岳飞也向南宋王朝建议说,如果打算招安黄诚和杨太,最好能使二人各去做荆湖南北路中某个州的知州。南宋王朝接受了这一建议,即用黄榜宣布,赦免黄诚、杨太和起义军的造反罪,同时还下了一道诏令说:黄诚、杨太等如率众出首,当议与湖南北路知州差遣。希望他们率领“人船,趁此春水,顺流赴张浚行府或刘光世军前,当议优与转官,仍旧专充水军。若有愿乞外任之人,许乞本乡或临近州郡矜辖、都监差遣。愿归农人,于鼎、澧州支拨闲田养赡,仍免五年税役”。

以上都说明,南宋政府从一开始是诚心招安的,义军和朝廷之间并非毫无谈判的可能。

三、杨么坚决不降

南宋政府开展招降攻势以后,洞庭湖各首领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

(1) 绍兴四年冬,杨么叛军的一个重要将领周伦,突然派人向岳州知州程千秋递送“申状”,说自己因受程昌(上宀下禹)的“凌逼”,“不得为王民,且在湖中苟逃各家老小性命”,请求宋廷撤换程昌(上宀下禹),使自己得以“保全老小,耕田种地,输纳二税,复为良民”。周伦在申状中还强调自己并未勾结伪齐,而是拒绝与之 “会合”,后又杀掉来使。

宋廷闻讯后,认为周伦是黄诚的亲信,他的申状大概是出自黄诚授意,就急忙递发黄榜,派人至周伦等水寨招安。黄榜被送到夏诚水寨,夏诚招众头领看榜,惟独杨么拒绝前去看榜。

(2) 岳飞本人未至潭州,就派人持檄前往杨么水寨,进行招降。在此之前,宋朝在荆湖路的官员,甚至像李纲那样的大臣,先后派使者去杨么军水寨说降,都被叛军杀死。故岳飞的使者叩头伏地,说:“节使遣某,犹以肉喂饥虎也。宁受节使剑,不忍受逆贼辱。”

招安结果,只有少数头领投降,大部分都只是与朝廷试探性的接触一下,杨么就更特殊了,连试探都没有,从一开始就摆出要顽抗到底的架势。

在岳飞军展开攻势之后,不少义军首领穷途末路,被迫投降,按照古代惯例,对这些人是不会给好脸色的,但岳飞却恰恰相反:

(1) 杨钦至此已别无选择,遂率全寨老小一万多人出降,其中有战士三千多人。此外,还有大小舟船四百余艘,牛五百多头,马四十多匹。

岳飞闻讯后,亲自到鼎州城东邻善湾视察受降的群众和船队,再往以报恩光孝寺地基所建的营寨,接受杨钦“降拜”。他立即申报都督张浚,按黄佐的前例,授予杨钦武义大夫的武阶官,并且将空名的官告填写后,立即给付杨钦。岳飞还将宋高宗赐予的金束带和战袍也转赠杨钦,并派副手王贵设筵招待。一系列隆重而优厚的礼遇,使杨钦只恨投降太迟,决定为岳飞尽心竭力。⒃他又为岳飞劝降了全琮、刘诜等部。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官军在摆姿态,吸引更多的人投降。其实从后来的历史看,朝廷并没有秋后算帐,甚至包括一直抵抗到底,最后才投降的黄诚、周伦所部。南宋朝廷的态度应该是,只要诚心投降,至少保命是没问题的。

(1) 从岳飞至鼎州后,到击破夏诚寨,约十四五日,而黄诚、周伦等到潭州出降则更晚,

只有杨么,一直没有与官军接触的意思,直到后来兵败被俘,依然桀骜不驯,岳飞只有把他杀掉(因为他与朝廷之间不存在任何合作的可能)。

(1) (杨么)就先将钟子义投入水中,自己也紧接着跳水逃命。官军中的水手孟安将杨么从水中挟起,牛皋又用抓子将他拖上官军战船。气息奄奄的杨么被押解到岳飞面前,还叫了几声“老爷”(指钟相),当即被枭首。

杨么的这些做法,说得好听的,是坚持自己的“主义”;说得不好,就是惘顾抗金大局,一心只想维持自己的地盘了。

四、洞庭湖义军真的那么高尚吗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虽然不少是迫于生机,不得不发,但其成势之后的所作所为,绝非如某些小说上描写的那样“杀富济贫”,其实与一般的地方割据势力也没有太大区别。钟、杨等人正如太平天国诸王一样,一边嚷着“均贫富”,一边又营建自己的地盘:

(1) 这个不大的割据政权内部,其实也无“等贵贱,均贫富”的制度。钟子义和杨么都称王,杨么称“大圣天王”。“官属名号,车服仪卫,并拟王者居”,“所居之室称曰‘内’”,钟子义所用有“金交床、金鞍、龙凤簟”等物品。“黄诚寨”内,又设置“太子楼”,有“龙床、龙屏之类”。在军制方面,更仿效宋朝,设有三衙。这仍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叛军的首领们“多是占据民田,或虽不占据,而令田主出纳租课”。宋时所谓田主,往往是泛称有田者,与近代意义上出租田地,收取地租的地主不能等同,但也应包括地主在内。“占据民田”,最初也许是“均平”措施,但此类民田很快便成了首领们的私产,他们成为新的地主。

面对杨么这样一心抵抗到底的割据势力,南宋政府在表达了一定招安诚意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那么作为具体行动指挥官的岳飞来说,除了将其歼灭,也就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了。岳飞平杨么之战,虽然谈不上什么正义行动,但也绝对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杨么们的覆灭应该更多的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