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浑不吝的电影 -- 王崴

共:💬29 🌺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浑不吝的电影

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中,记载了美国早期电影业发生的一件轶事。当时各个电影公司都是刚刚开业,彼此之间竞争得很厉害,除了互相挖墙角抢演员之外,就是为了抢地盘大打出手——那时候的交通没有现在发达,大家的钱包也都不是很鼓,所以如果附近有块适合拍电影的场地,就往往会成为争抢的对象。这种场景,和十几年前中学生抢篮球场差不多。其演变大致也类似:开始各路神仙还讲究个先来后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比起谁胳膊粗来了。这一天,A公司组织了一批人,气势汹汹地奔着邻居B公司的摄影场杀奔而去。A公司的人手里拿的什么家伙,书上没有写,但估计也不过铁尺大棒一类。但B公司反击的武器却连让人做梦也想不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大概是:被袭击的人看见对方的队伍杀来,先是一惊,继而就镇定下来。只见他们朝两边散开,中间让出一条通道,而从那条通道中推出来的居然是——几门大炮!

原来他们这天正好在拍南北战争的戏。那个时代的道具业远不如今天发达,很多时候拍戏都是用的实物道具。虽然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火炮了,但打起毫无防御工事掩护的活人来,大概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这件事情的结果是:来打架的人互相看了看,没说更多的话,麻麻利利地走了。

拍电影变成了打冤家,这种事情当然不值得肯定。但是我想说的是,翻翻世界各个电影大国的历史,好像都能找出点这种浑不吝的例子。在日本,黑泽明的制片厂嫌他的《白痴》拍得太长,提出要把片子再剪剪短,黑泽明回答说:要剪的话,请把胶片横着从中间剪罢!在德国,维纳·赫尔佐格与克劳斯·金斯基在拍摄《陆上行舟》时,俩人针尖对麦芒闹到打架的地步,差不多是大打三六九、小打天天有的频率,以至于几个和赫尔佐格交好的印第安群众演员问这位著名导演:需不需要我们帮你把那家伙做掉……不管怎么说,一些人可以在电影上投入到如此程度,不顾形象、不顾前程、不顾安危、我行我素,以浑不吝的姿态应对一切阻碍。无论对于他们当下所创造的作品,抑或未来电影院中的观众而言,毋宁说是一种福份。

更有意思的是,这浑不吝的程度,似乎是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身份的提升,而会有所减少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演了一辈子西部片,到老了还是一副牛仔脾气。年初有风声传说纪录片《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想把他拍进下一部作品中,老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让他来吧,他来了我就毙了他。

至少这一点,在我们这边是行不通的。我们讲究的是: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应该渐渐变得法像庄严起来。好像小时候读《西游记》,读到四人组取经回来,在长安的寺庙里住下,“此时八戒也不嚷茶饭,也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个个稳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静。”

不知怎么搞的,突然就觉得非常没劲起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