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军进入东北 -- p3p2p1

共:💬33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出奇制胜实事求是

读《隐蔽战线上的马敬铮》

--------------------------------------------------------------------------------

  读过《陈龙传》的人,都知道在我国的隐蔽战线上有一位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善于斗争的领导人陈龙。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陈龙有个得力助手,他多年来协助陈龙,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陈龙互补,因而取得了一系列称得上是辉煌的胜利。他就是马敬铮。李海明所著的《隐蔽战线上的马敬铮》一书,成功地记叙了马敬铮传奇而又平实的一生。

  马敬铮(1920-1978),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仅读了一年中学即外出谋生,当过学徒,做过采煤工。有一次矿井爆炸,他逃过劫难。1937年,他十七岁时投身革命,成为八路军120师的战士。1938年9月加入共产党。不久,组织上选调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被分配做锄奸保卫工作,从此踏上隐蔽斗争的战场,毕生在隐蔽战线上进行斗争。

  李海明写此书,从接手这一任务到交稿出版,历时二十年。其间,他走遍了马敬铮工作过的地点、单位,查阅了有关档案;访问了与马敬铮一起工作过的老战友,举行过多次座谈会。收集、掌握并分析了大量材料,终于对马敬铮有了深入理解,发现并抓住了马敬铮的独特性格———即出奇制胜,又实事求是,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展现马敬铮谋略过人、业绩惊人、平易近人、赤诚为人的不平凡而又求实的人生道路。

  从到中央社会部治安科报到那天起,马敬铮就加入了没有枪声没有硝烟的隐蔽战线,同国民党派遣到陕甘宁边区的特务进行紧张激烈而又尖锐复杂的斗争,为了弄清嫌疑人郑行潮的行踪,他向顶头上司陈龙建议:先跟踪侦查,看郑行潮到绥德干什么,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侦查措施。跟踪侦查,得知郑行潮去绥德是为了寄信。什么信不在延安寄,非得到绥德寄?郑行潮的疑点越来越大。获得了证据,发现郑行潮与绥德国民党特务机关联系,并检获国民党特务机关寄给郑行潮的信,内有一张通过国民党地区的秘密通行证。证据确凿。以郑行潮为突破口,再利用这张通行证,社会部把国民党特务机关设在绥德一带和延安周围的秘密据点和情报网搞得清清楚楚,一举将之歼灭。这是马敬铮在陈龙领导下首次立功。

  日本投降后,马敬铮又随同陈龙到哈尔滨投入隐蔽战线上的斗争。在活捉大汉奸、后为国民党新编27军军长姜鹏飞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马敬铮在陈龙的支持和领导下,将民主联军后勤部佟科长和“赵团长”巧妙引入姜鹏飞内部,取得姜的信任,后来不但活捉了姜鹏飞,而且及时镇压了反动会道门头头与国民党特务共同策划的一起妄图营救姜鹏飞的暴动。

  在解放长春的重大战役中,又是马敬铮巧施妙计布“飞锏”,将国民党中尉军官杜夫派回乌云笼罩的长春,策反了国民党保密局长春站的主任参谋汤执中,扣发了军统向蒋介石密报60军即将“哗变”要蒋介石决定对策的电报,使曾泽生军长得以抢在军统动手之前就把60军的上万人马拉出了长春,加速了长春残敌的崩溃与消亡。

  马敬铮在与隐蔽战线上的敌人作斗争时,多次出奇制胜,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来不搞“逼、供、信”。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他尤其强调,一切从事实出发,不能轻信嫌疑人的交代材料。他在“三反”中想到延安“抢救”运动的历史教训,提出:“打‘老虎’要跟平常办案一样,光承认了不算,对交代的贪污事实要一笔一笔核实清楚,还要取证。”

  1953年7月,马敬铮被提升为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1955年4月,上海汽轮机厂发生—起重大事故。厂里领导断定是反革命分子所为,已将几个有关责任人控制起来,要求拘留审查。经马敬铮深入调查认定是工作操作过程中失误造成事故,排除了政治破坏事故的意见。在他任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兼青岛市公安局局长期间,他冒着被市委书记打成“反面教员”、“包庇右派”的风险,坚决反对市委书记将一批好同志打成“右派反党集团”。由于在“文革”期间遭受了七年漫长的苦难生活,马敬铮的身体被搞垮了。1978年,他在安徽去世。

  李海明在《马敬铮》中紧紧抓住马敬铮的出奇制胜而又实事求是的独特性格不放,通过马敬铮的语言、行动,通过马敬铮活动场景,多侧面揭示他的这一独特性格,因而一个活生生的、深沉持重、出奇制胜而又实事求是的马敬铮的艺术形象,也就跃然纸上,站立在读者面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