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汤包说汤包 -- 小汤包

共:💬46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小汤包说汤包

汤包,亦称灌汤包,各地皆有,唯口味、大小、制作手艺参次不齐,一般说来北方人的汤包个大,皮厚,汤汁少,这样的包子其实跟狗不理源出同门,算不得真正的汤包。两广一带流行叉烧包,讲究的是馅料的多样和新鲜程度,且靠海吃海,以海鲜为馅料的也层出不穷,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却失去了汤包那独特的原始口感。真正好的汤包,讲究的是皮薄多汁,口感纯正,肥而不腻。余走遍大江南北,惟独有三处之汤包令在下实难忘怀。

这第一处是南京的尹氏鸡汁汤包。当年余在南京求学之际,尹氏汤包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名气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老板有一手绝活。将纯正的老母鸡汤急冻制成汤糊,加上新鲜的猪肉绞碎拌匀,加上其他的作料制成独门秘方之馅料,再飞速卷入制好的包子皮中上笼蒸治,一般几分钟后一笼十八个热气腾腾的鸡汁汤包就端至各位食客的面前。只见每只汤包只有大拇指节一般大小,玲珑可爱,外表雪白晶莹,咬一口浓郁的汤汁在整个口腔激荡,让人欲罢不能。我吃汤包喜欢加一碗现做的干丝汤或者鸭血汤,吃一个汤包喝一口汤,让汤汁把我口腔残留的鸡汤之鲜味一起带进我的胃肠,好让味觉经受下一只汤包的洗礼。待十八只汤包齐齐下肚之际,用碗中最后几口汤汁漱漱口,打个饱嗝欣赏街头的美女来来往往,不亦快哉~~!!工作后到南京出差,看见如今的尹氏鸡汁汤包是遍地开花,兴之所制打算鸳蒙重温,谁知送上来的汤包满是鸡精味道,鸭血汤也如温吞水一般,让人兴致索然狠狠而去。看来记忆中的鸡汁汤包,跟我的青葱岁月一般一去不复返了,思量至此,唏嘘不已。

这第二处是常州迎桂茶社的汤包,也叫小笼包。要说迎桂茶社的汤包,历史可以追溯到前清道光年间,当时迎桂茶社已经是老少爷们摆龙门阵的好去处了。后来迎桂茶社的师傅自创这独一无二的汤包,成为迎桂茶社最受欢迎的小吃。要说常州迎桂茶社的汤包跟上海豫园的汤包很相似,但口感完全不同,它的用料相当之讲究,除了通常的猪肉皮冻之外,还有许多不传之秘方,口感是鲜香可口,回味无穷。迎桂茶社的小笼包上笼蒸致的时间较鸡汁汤包要长一些,一般在十分钟左右,个头也稍大一些,一般一笼在十到十二个左右。待小笼蒸毕上桌,一阵雾气散去,十个晶莹剔透的汤包如美玉一般静静的躺在莆苇中,仿佛透明一般,隐隐看到其中的汤汁波光流转,变幻无穷。用筷子轻轻提起一只汤包,在顶盖附近咬破一个小口,用力一吸,一股浓郁的但清澈的汤汁顿时占据了食客所有的味觉系统,那种纯正的猪肉的清香是别处无论如何吃不到的。待汤汁吸尽,里面一个浑圆的小肉丸庸懒的等待您的临幸,嚼上一口齿颊留香,更是不可多得。此间的汤包,唯一的缺点是稍显油腻,这时您可以要上一碗茶社自制的蛋皮汤,清淡可口,洗却满口的油腻,令人顿觉清爽,如果再泡上一壶好茶,那可真是人间一大幸事了。可惜随着城市的变迁,迎桂茶社的旧址已经被铲平,徒留遗憾给一众食客,只能在回忆中回味往昔的荣光了。

这第三处是靖江的蟹黄汤包,也是最具贵族气息的汤包。这种汤包用料十分考究,是以金秋前后的新鲜河蟹,取其肥美之膏黄蟹肉,急冻后加五花猪肉、猪肉皮、猪筒子骨、光母鸡等原料绞碎而成馅料,用擀得极薄的面皮包致而成。用这种方法蒸制而成的汤包,个大皮薄。满腹的汤水,一只汤包就等于小半只河蟹的精华,可见用料之珍贵。此种汤包一般一笼只能放置四只,大火急蒸而成,端上桌揭盖发现四个矮墩墩的大将军在等待您的光顾。吃这种汤包有一句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服务员一般会替不熟练的客人搭把手,只见戴上手套的服务员轻轻提着汤包顶端,原本扁塌塌的汤包象一个水袋一样变形成长条形在空中颤颤巍巍波动,里面的蟹肉蟹黄清晰可见,服务员稳稳地将汤包放在食客面前的小盘上,用一根吸管插入汤包的内部,食客就可以贪婪的大口吸吮美味的汤汁和蟹肉了,那种味道独特的难以忘怀。待汤汁吸尽,把表皮卷起剩下的蟹肉精华一股脑儿送入口中慢慢咀嚼,口感滑而不腻,如丝绸般在口中迅速融化沉淀,食客往往未解其味就已经吞入腹中,懊恼之余细心的服务员会及时再为您送上一只饱满的滴汁的汤包,供意犹未尽的您继续享用。

蟹黄汤包虽好,但蟹性偏凉,不可多食,一般两只即可。吃饱喝足之余,回味其间的过程,所谓轻轻提慢慢移,恰如形容吾辈在江湖中行走,步步为坚如履薄冰,惟有小心谨慎方可一世太平。小小的汤包居然包含为人处事之道,所谓世事皆学问,信亦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汤包元宝推荐:landlor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