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崩地解:明清易代的历史大变局》节选 -- 碧血汗青

共:💬43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卢象升、杨嗣昌的战和生死斗(续二)

卢象升、杨嗣昌的战和生死斗(续二)

文/碧血汗青

事实上,就当时的情形看,和清廷议和算是个比较务实的策略。当年袁督师在关外就试图与清廷议和来争取时间积聚力量,好日后一举灭之。因为如果不能暂时休战,那么明清双方始终是在不断地进行拉锯战中,虽然大家没有大胜负,看上去也都没太大损失,可明军却会因此无法巩固阵地并聚集起压倒性的优势兵力,因而始终无法解决满清这个边患。所以袁督师试图以议和诱惑清廷暂时停战,以便加强各处堡垒城防,同时积聚物资和兵力,以图最后一举击溃对手。

而杨嗣昌此刻面对的情况则要更恶劣一点。

在他面前,是已成燎原之势的农民军,原就应付得极为艰苦,可清廷这个时候又从斜刺里杀了出来,两面作战显然非是明智之举。

农民军是无法议和的,招安也不是没用过,可大大小小的农民军势力势穷则降,一旦官军兵力和防备松懈马上又反,是以显然不可能真正地去招安他们。而清军入关,在杨嗣昌等人看来,无非是志在钱财物质,只要诱之以利,是可以让其退出关外的。一旦此计得行,那么明军就可以先聚集全部力量绞杀关内农民军,回过头来再去对付关外清军也不迟。

应该说,这个认识是比较客观也是可行的,可在中国历史上以及充满夷夏大防的道德观中,凡是和外族议和的,大都会被冠以昏君奸臣的名号,是以历来几乎无人敢和外族议和的,即使有迫不得已的权宜之策,最后也还是要想尽办法掩饰,乃至不惜修改史书,譬如贤如盛唐明君李渊、李世民父子,也是对此极为忌惮。当然了,他们两位做的更过分些,他们是向突厥称臣借兵,这远要比议和来得严重,因此饶是李世民后来灭了突厥帝国,一雪前耻,可依然对此还是耿耿于怀,是以唐书本纪之中,绝口不提此事。如果不是李世民在李靖大破突厥后,一不小心说出一句“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而被史官记入了《李靖列传》,只怕后世还不能断定他父子对突厥称臣过。

鉴于此,杨嗣昌和崇祯想和清廷议和,也只敢偷偷摸摸的,决计是不会让人知道的。大明朝后来有个兵部尚书陈新甲,便是因为秉承崇祯的意旨悄悄和清廷议和,事不密泄露被杀头的,其实议和还不是他被杀头的真正原因,千不该万不该的是他居然为了表白自己不是擅自议和,竟然一口咬定是崇祯指使他这样做的,于是就掉了脑袋。

倘若他聪明那么一点点,独自把这个黑锅背下来的话,我想他的脑袋也许还不至于搬家。

且再说杨嗣昌,这个人虽然有相当才干,但却非是安邦定国的大才,战略目光比较短浅,急功近利又不愿意挑担子。譬如他为了在短期内剿灭农民军,提出每年加征饷银的额度多达九百二十余万两,实为饮鸠止渴,竭泽而渔。这个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在崇祯十三年的旱灾之下,百万农民再次揭竿而起,形成了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

他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但却不是个好统帅,因为他很明显地不愿意负责任,所以事事都把崇祯请出来,以避免自己受责。《明史》道:“嗣昌据军中报,请旨授方略,比下军前,则机宜已变,进止乖违,疆事益坏云。”

另外,杨嗣昌的心胸狭隘,报复心极强,为私人意气而不顾大局,甚至不惜诬陷杀害忠贞之士。当时有位编修杨廷麟对他处处刁难卢象升,意图置卢象升于死地实在看不过眼,就上奏道:“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以南宋主战的忠臣李纲、宗泽比卢象升,以奸臣奸宦耿南仲、黄潜善来分别比杨嗣昌和高起潜。

此处,得为杨嗣昌说句好话,他虽然人品不怎么地,但他坚持不两面作战的策略,应该说是客观的,也是当时当地的最佳策略之一。而杨廷麟和卢象升虽然忠心耿耿,在此问题上却不免失于迂腐,他们简单地把议和等同于奸佞行为,显然,他们在此混淆了道德和战略决策的界限,把道德观混杂到了纯粹的军事与政治的战略决策中。

不过,这也怪他们不得,中国的历史,从来就不是战略和军事第一,而是道德第一的,李陵之于汉武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陵以数千战士独行大漠,力抗十万匈奴,杀伤数万,力尽被擒。“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在这里,汉武的意思很清楚地甚至连一点掩盖也没有地赤裸裸的说了出来,并且是对着李陵“母及妇”表达的,他希望李陵“死战”。

于是,仅仅因为李陵没有战死,他以数千人对抗十万匈奴的的全部功绩和无奈,便被一笔勾销了,而汉武因此产生的怒气,则足以使得此前来报信说李陵勇猛深获士卒欢心的陈步乐就此自杀。

从战争和军事角度看,李陵身为一个帝国军人,他尽力也尽职了,而且还做得非常之出色。但他的“污点”,是在于他没有死,因此他就要被后世的道德“楷模”们所唾弃。

与此相仿,中原历代皇朝在战还是和的问题上,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一条标准,这标准以道德和夷夏大防为第一要务,而不是以军事和政治上的角力胜负做为界定标准的。谁想和异族议和,谁就将被后世所唾弃,无论这个议和是不是权宜之策,甚至是不是政治、军事上的欺诈行动,都非常容易被冠以“奸臣昏君”的封号而被钉上历史耻辱柱。

是以卢象升对崇祯说“臣主战”,杨廷麟说杨嗣昌、卢象升二人之争是“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两人实际上使的同一个招式,而且这是一招无解的绝杀。

他们两人这招,甫起手就已经从道德上彻底封杀了崇祯和杨嗣昌这君臣二人议和的企图,“主战”两字一出,即使对面是君临天下的天子,最后也只得乖乖说声“战”,再也不敢言“和”了。因为无论是谁,都不会也不敢去挑战中国千多年来庞大的道德和价值体系,这不是和什么具体的人在交手,这是在与天下为敌,是和一个根本没有实体却又无处不在的对手作战,就算你贵为天子,也是一样不成。

面对如此严重的指责,当然杨嗣昌在知道后,会大为恼怒。

当下他先把杨廷麟派去卢象升手下任赞画军事,然后又设法夺了卢象升的兵部尚书职位给陈新甲(就是日后替崇祯偷偷议和不慎泄露机密,最后为崇祯背了黑锅被杀掉的那位兵部尚书),《明史》曰:“戊子,罢卢象升,戴罪立功”,卢象升未动一兵就已经获罪。又使大学士刘宇亮前去督师,并要巡抚张其平(此人后来以失地罪被崇祯杀了。其实若卢象升不败,他也不能因失地被杀,颇有自作孽的味道)切断卢象升的粮饷,随即又以云、晋有警,把总兵王朴的部队从卢象升手下调走。

其余还有一大堆手脚不提,总之在杨嗣昌如此这般一番算计之后,号称总督天下援兵卢象升的部队,此刻就只剩下了杨国柱和虎大威的五千人,且粮饷就此断绝。

关键词(Tags): #杨廷麟#陈新甲#虎大威#夷夏大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