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崩地解:明清易代的历史大变局》节选 -- 碧血汗青

共:💬43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卢象升、杨嗣昌的战和生死斗(续三)

卢象升、杨嗣昌的战和生死斗(续三)

文/碧血汗青

卢象升部队绝粮后,全赖民间自发贡献口粮果腹,遂令杨廷麟前往真定求粮,不果。而各地镇官为阿谀杨嗣昌、高起潜等人,故虽卢象升亲至哀恳疾呼,亦莫肯救之。象升所部三军,上下奔走达千里之遥,空腹而驰,未尝一饱,百姓知其为奸臣所害,欲陷其于死地,莫不涕泣。《明史》记曰: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畿南三郡父老闻之,咸叩军门请曰:“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象升泫然流涕而谓父老曰:“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众号泣雷动,各携床头斗粟饷军,或贻枣一升,曰:“公煮为粮。”

最后,卢象升部队已经七日靠掺杂冰雪为食,但却依然无一人叛。卢象升知道如此下去也是不免,于是出帐,向四面军士跪拜道:“吾与尔将士共受朝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全军无不涕泣,莫敢仰视,誓与清军一战,于是全军拔寨而起,出师决战。

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率领五千人进军钜鹿贾庄,高起潜率领数万关宁铁骑驻扎鸡泽,距离贾庄五十里不到。卢象升推进至蒿水桥,遇清军,急遣杨廷麟奔驰高起潜军求援,高起潜不应。

卢象升此刻已经出军,先射倒清军一人,清军大噪合围而进,结果为卢象升率军冲杀击退。清军首战不利,退还大营。

是夜,卢象升自领中军,以虎大威帅左营,杨国柱帅右营,坚营自守。夜半,清军号角声四起,至天明,清军数万骑围卢象升营数重。

卢象升在此战开始之前,就知道定将不免,所以早已萌生死意。为了避免自己过早战死,导致本军大溃,因此他这天穿的不是主帅制服,而是穿的普通士兵的号衣,又将印绶缚在肘后以方便辨认。随即卢象升麾兵与清军激战,整个战场杀声震天。

此战自辰时打到未时,卢象升军终于炮尽矢穷,两军开始肉搏。清军主力乘机对卢象升所在的中军发起了冲锋,卢象升大喝:“谁为我取彼者!”总兵虎大威应声而出,杀入敌阵,但他兵力实在太少,因此虽然死战半晌,却不能杀退敌军,眼见势不能支,卢象升见状大呼道:“虎将军!今吾辈效命秋,无自爱!”遂带全军杀入,与虎大威一起并肩力战。

卢象升在清军阵中引刀奋战,大呼不已:“关羽断头,马援裹革,在此时矣!”独力格杀数十名清军,最后身中四箭三刀,落马阵亡。

卢象升部下掌牧杨陆凯怕清军残害督师尸体,伏身其上,身中二十四箭而亡,仆人顾显亦于此役殉死,虎大威、杨国柱二人杀出重围,仅以身免。

原本忠臣大将战死,回报朝廷,皇上给个谥号封赏一番家属,最多再哭得几声,就算完了。而中国历史上象这样忠臣为奸臣所害,皇帝凉薄之事体,比比皆是,原不希奇,譬如岳武穆。

但明季之事,却往往匪夷所思已极,即使穷尽小说家之想象,怕亦未必能想出其中之万一来。

卢督师为国捐躯,以身殉节,部下为怕清军残害他遗体,不惜以身受死,因此他死后清军倒真能没摧残其遗体。可是他们却万万想不到,卢督师的遗体竟然会被自己人拿来做起了文章,闹出一场大风波,以至于又有忠义之士为此而不幸陨身。

高起潜在闻知卢督师战死后,一箭不发率数万关宁铁骑仓皇逃窜,又怕被追究拥兵不救的罪状,因此不敢上奏说卢督师已死。此一战中,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数万虎狼之士,在高起潜的率领下,对五十里外郑和清军殊死一战的卢象升五千部队作壁上观,随后更落荒而逃,是为关宁铁骑建师以来头一遭。袁督师一去,雄兵利卒便沦落至此,夫复何言。

而杨嗣昌则更狠,他不但要回避给卢象升掣肘致使陷入死地的问题,竟还欲乘机治卢象升一个举动失宜畏罪潜逃的罪名,因此绝口不说卢督师已经战死。

通常而言,一般的庙堂之争乃是权利或者党派之争,因此如果有一方下台或者身亡,这斗争也就算结束了。但杨嗣昌却竟然在对手死后还要继续进行报复,杨、卢二人这仇结得如此之深,似已经超出了党争和争权的范畴,更似江湖上的私人恩怨。究其原因,大约一是当初卢督师责杨嗣昌意图向清军求和,让他失了面子;二是因战、和之争,两人之间暴发的一场的争执,使得杨嗣昌觉得自己差点首级不保。

当时,杨嗣昌曾经派遣一盲人算卦者悄悄去找清军媾和,那知清军大怒,以为议和乃国家大事,你派个残疾江湖人来算个什么?因此差点杀了那算命的。

结果此事为卢督师所知,便因此责问杨嗣昌:“公等坚意言抚,独不闻城下之盟,《春秋》之耻乎?且某叨剑印,长安口舌如风,倘唯唯从义,袁崇焕之祸立至。纵不畏祸,宁不念衰衣因绋之身,既不能移孝作忠(卢、杨、高三人当时均有孝在身,尚未出服,故有此言),奋身报国,将忠孝胥失,尽丧本来,何颜面立人世乎?”

杨嗣昌大约以为卢督师欲取其项上人头,书载其当时“色战”,大声叫道:“公直以尚方剑加吾颈耶?”

卢象升慨然道:“尚方剑须从己颈下过,如不歼敌,未易加人。若舍战言抚,养祸辱身,非某所能知也。”(5)这话既说得慷慨激昂,又直指杨嗣昌如果舍战言抚,则迟早会养祸辱身,不免身败名裂。但他话中不说尚方宝剑绝不加人颈,只说“未易加人”,最后一句“非某所能知也”,意可双解,可做非我所能知道的意思,也可说是不知道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估计杨嗣昌是理解为后一种意思的。

杨嗣昌仓皇而去,双方自此彻底决裂。在他那里,国家大事就此成了江湖恩怨,于是和卢督师结下了这个解不开的死结。

关键词(Tags): #尚方剑#国家大事#江湖恩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