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石油勘探杂谈 -- 清水涧

共:💬79 🌺4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续三

下面先引述一下“无机”派俗家弟子的高论:

“我国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杜乐天研究员提出,巨大油气资源主要来自地幔放气,并在70年代提出了开采方案(只需打10公里左右深井)。如能获得成功,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天然气严重不足的局面。”

可惜直到现在还是无人喝彩,备受打压,叫人情何以堪?!

现在“有机”门里是波澜不惊,一派祥和。然而,几十年前却也曾剑拔弩张。因为这“有机”门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生出了“陆相生油”派和“海相生油”派。这要从电影《创业》说起。

看过《创业》的也许还有印象,铁人“周挺山”说过:“我就不信那石油都XXX(此处删去三字)埋在人家的脚底下。。。我们要摘下贫油的帽子,把它甩到太平洋里去”!到底要甩给谁呢?这要是在七十年前,恐怕铁人的话要破坏“邦交”了。

到底是啥气得咱铁人生了气?原来那时流行“中国贫油论”!

知名度这么高,这么让咱中国人生气的“理论”是谁发表的,那些年我们到底在和谁置气?查来查去,原来事出有因,到也不是空穴来风。

有一种说法是:1915~1917 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栋臣(洋人的中国名)、王国栋曾率领一个钻井队,在陕西北部一带,打了7 口探井,花了不少钱,收获不大,撤了。1922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转了转,回国后写文章说了,“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部分不会有大量石油”。这位可说是始作俑者了。学问太大了,往往如此!

那个没找到油的马栋臣反而觉悟很高,撰文反驳,“美国对自己的石油已调查研究很久了,而中国仅作过很少的调查研究,因而没有人能在此时说中国能不能产出具有商业价值的石油”。这伙计要是个中国人可以当勘探司长了!

本来洋人之间争一争也就罢了,却不知对我们的前辈们很伤害。不知从何时起,每当推翻一个洋人的观点(或者是假想的观点)时,我们都美得屁颠儿屁颠儿的。

其实以当时的勘探程度,妄下“贫油”或“富油”的结论,都是轻率的。不少前辈牛人津津乐道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先见之明。不少前辈已经去了,子弟门人们还在鼓吹。

当年对贫油论不服气的中国地学家也有。

李四光,他在1928年发表的《燃料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油田,到现在还没有好好地研究。。。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难怪人家能当地矿部长。

翁文灏,他的学生谢家荣回忆道:“翁先生力排众议,继续勘探,先在陕北获得若干成果,继而在甘肃玉门奠定了西北石油的基础”。当到行政院长算是奖励吧。

还有一种说法是“阴谋论”:“中国贫油论”是帝国主义者(尤其是指美国的)为了向旧中国倾销石油产品而故意散布的谬论”。也是事出有因!

1953年2月,一位苏联专家在一个全国性的地质人员会议上,讲到革命前的俄国,资本家为了得到高额利润,制造并传播一种论证俄国贫油的“科学理论”,并说:“中国在石油发展上,有很多地方与俄国相似。。。。。。向中国输入石油产品最利于外国资本家获得超额利润”。(引自陶世龙的文章)

看来苏联专家的话对“阴谋论”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不知道这“中国贫油论”是怎么就和“陆相生油论”挂上了钩。到处是以“陆相生油论”来揭批“中国贫油论”。看来“中国贫油论”的理论基础是“陆相不生油论”或“陆相贫油论”。可在下查了半天,没有找到是哪位洋鬼子提出的“陆相不生油论”或“陆相贫油论”。鬼子们倒是在强调“海相生油论”。

在“陆相地层”里找到油说“陆相生油”,在“海相地层”里找到油说“海相生油”,各自依据自己的经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本来是天经地义。如果非得倒过来,“海相地层”里找到油非得总结出“陆相生油论”,那才是有病呐。这也就是个盲人摸象的水平罢了,谁也别看不起谁了,只不过洋鬼子们摸到了象腿,咱们摸到了象尾巴。

提出“陆相生油”的观点当然好,可是非得把“陆相生油论”吹成指路明灯,没它我们就找不着北了,这跟当年“学毛选”的劲头也差不离儿了。

“陆相生油论”成了多少大师的金光闪闪的勋章。谁提过谁闪光,谁要是再多句嘴“俺估摸着。。满州那嘎达有油”,嘿嘿。。。你可就不得了了!

1937年,“海相”派传人孙健初,抱着寻找“海相山间残留盆地”油藏的目的奔到甘肃,在石油沟和白杨河里头看到了油苗,他追呀追,追到了玉门,发现了玉门油矿,仔细一看是“陆相”的!从此,孙先生提前明白了小平同志的黑猫理论,闷声发财,给江总作出了榜样。这种指哪不打哪的事情,在我们的工作中是屡见不鲜的。

1931年,潘钟祥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4次到陕北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并在四川等地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他指出:陕北的石油产自陆相三叠系及侏罗系,四川产天然气的自流井无疑也是陆相地层。他写了文章,结果没有杂志给他发表。

1941年,潘钟祥的《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陆相生油》这篇“光芒四射”的划时代论文首次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议上宣读。“中国陆相生油论”正式诞生。

可惜(或是可喜)的是另一位大师黄先生没有看到这篇论文,据说是由于抗战,交通不便。黄大师把这一伟大的理论又发现了一遍,后来又直接用于指导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在国家颁发大庆油田发现奖时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李四光;第三位,谢家荣。

关键词(Tags): #陆相生油论(嘉英)#中国贫油论(嘉英)#海相生油论(嘉英)元宝推荐:不爱吱声,ArKrX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