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问题】长城到底有多大的军事作用? -- 老虎五

共:💬47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城墙

中国古代的城市多有城墙。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就很少有城墙。

地形一直是军事作战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的因素。直到今天虽然讲究空地一体,大纵深作战,但是对地形的考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拉登大叔在阿富汗的山地能游刃有余,到了伊拉克的大沙漠之中恐怕就要虎落平原了。

在古代,没有有利的地形,数千精锐骑兵全歼灭数万步兵并不是天方夜谭。

攻方具有人数优势,掌握主动,守方则具备地利。城墙是人工的构筑的有利于守方的地形。在冷兵器时代,缺乏强有力的攻击手段,攻城往往要付出沉痛的代价。许多时候往往攻方蚁聚而上,尸体与城墙相齐,而城仍不拔。

一代天骄,蒙哥,努尔哈赤,都死于攻城。

这种情况下,即使攻下,攻方往往也元气大伤。短期内缺乏继续进攻的实力。

长期困顿又往往造成攻方的内部矛盾,比如粮食匮乏,瘟疫流行,新归附部队的叛乱,大本营内部政治斗争等等。除非对敌方都城,否则围困一年以上的例子极其罕见。

在中国历史上,困于坚城之下,兵老师疲,最后不得不撤军的例子数不胜数。

攻城是指挥官最后的选择,往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孙子兵法把攻城列为最下策,是很有道理的。

高明的指挥官往往要引诱敌方出城决战,比如北魏(?)消灭赫连勃勃后人的统万城之战。

当然,还有恐吓和招降。横扫欧亚的蒙古军在攻城之前,经常派出使者,要求对方投降。“如果现在不投降,以后发生的一切只有上天才知道。”不过有些城市在投降之后,还是被屠城,因为他们处在蒙古军征程的关键地点。考虑到城市的巨大作用,蒙古军是不会留后患的。

为什么中国多城市,西方多城堡呢?

在下以为和中国的经济政治有关系。

中国是中央集权,西方是分封,中国在各地的是地方官,西方是封建领主。修筑城墙,工程巨大,不是一般的领主所能承担的。此其一。

有城就要有守卫的士兵。城越大,守城需要的士兵越多。供养士兵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西方农业不发达,领主领土面积有限,往往难以承担几千常备军的开销。有城无防等于无城。西方领主往往选择小型的城堡。

与西方领主之间磕磕碰碰不同。中国的中央集权决定各地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少,冲突往往是地区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的,改朝换代的。频率低,烈度大。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和平,地方有足够的时间去备战,去修筑宏伟的城防。另一方面,西方式的城堡根本难以抵挡数万,甚至数十万士兵的攻击。

此外,西方领主还要受国王甚至教皇的政治影响,修筑过大的城墙往往也会自找麻烦。

冷兵器时代城墙有巨大的作用。不过修筑那种城墙,修到什么程度要受当时政治经济条件的限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