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汉文化扫盲】(13):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 语迟

共:💬61 🌺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汉文化扫盲】(13):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此贴有改动。原文写得草率浮躁,不足以说清楚。这次写得详细点。以下是正文。

  一、服从与随从

  儒家经典中有几个著名的公案,历代争论不休,一直到现在都在吵,众说纷纭。子见南子是一个,说这个的贴我在河里发过了,再一个就是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先秦的古文没有句读,原著写出来的是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因为看不明白,搞不清楚什么意思,关键对其中这个“由”字犹豫,所以就在句读上别出心裁,想另辟蹊径。从古至今,搞了几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等诸如此类。还是搞不懂。越来越糊涂。如此搞不懂,于是除了这个“由”,又开始怀疑“使”,“知”这些字。

  范文澜解释这个“由”为服从。这个字这么解释,原句似乎顺溜了,那就是“子曰,民众可以使他服从,不可以使他知道。”于是孔子成了愚民政策的罪魁。铁证如山。改革开放以后对这句话的翻译柔和了些,改成“百姓可以指点他们去走哪条路,不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但这也不是定论,争论仍然存在。总之,到现在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仍然没有定论。

  《说文解字》解释这个“由”字,可能就是“A”字,这个字打不出来,先以A代替。那么这个A的意思是“随从”,这里这个随从是动词,跟随,跟从,是这个意思。这里就可以看出问题来了,老范搞了小动作,把“随从”说成是服从。

  到了《说文解字注》,对这个“由”还是不太明白,直接说“其象形会意今不可知”,但是还是给了几个参考,猜测“由”也许是“从田有路可入也”。从这条路到田里去。这个“从”就是由。从这个字显然是人跟着人,所以引申为跟随,跟从。《说文解字注》给的几个参考中,《毛诗》解释这个字也是“从”。把这个“从”字放到原句中看下,

  

  民可使从之

  不可使知之

  二、为人还是为政?

  南怀谨老先生在《论语别裁》中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论语》学术研究的重大原则,这个原则可以说是从汉及以后的历代学者,包括朱熹都忽略了的,没有使之明确化,那就是《论语》并不是单纯的无次序的语录集,而是经过精心选编,用语录编成的一本条理清晰意思连贯的书,书中的每一章节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章节中的每一句话都与此章节的中心思想有关。历代虽然也都觉得《论语·泰伯》篇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此篇中很有些突兀,与前后句子好象说得不是一回事,而并没有把这句话与《论语·泰伯》篇的中心思想衔接起来,只突兀着不管。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前后是这样的: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者,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矣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

  《论语·泰伯》篇以《泰伯》为名,泰伯是周文王的堂伯,文王祖父的长子,本该继承王位,却推让不做,干脆出国到蛮荒之地躲起来,是高风亮节的人。这个题目就确定了章节的主题,是说怎么做个君子,君子什么样,这是《论语·泰伯》篇的中心思想。可以明显地看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前后句子都不离主题。只这句话突兀。其他都是谈为人的,这句好象在谈为政。

  其中需要说下“好勇疾贫,乱也”。这句话似乎也可以说是在谈政治,解释为老百姓要是好勇疾贫,国家就会混乱。这样理解也没什么问题,从政治角度理解这句话也可以。但是传统解释还是认为整句话是谈为人的。是说好勇疾贫(厌恶贫穷,不能忍受清贫)与恶恶太严的人都会作乱。为人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恶恶太严,看到不好的事情一点也包容不了。非要达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人也会制造混乱。

  那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也是在谈为人,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句话,行不行?就是说,看着它似乎突兀,其实编书的人的本意还是拿这句话来谈为人的,和章节主题相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三、宋江

  梁山好汉活捉了高俅,喊杀的人很多。宋江不想与朝廷结怨太深,怕耽误了招安大计,把高俅放跑了。兄弟们气得无可奈何。宋江如此一味要投降,冷了不少兄弟的心,但是自始至终兄弟们还是紧紧跟随宋江,不惜赴汤蹈火。

  这就是说,宋江的心思兄弟们理解不了,宋江要归依朝廷,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与抱负,虽然兄弟们无法理解宋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与自己希望的不同,但是他们仍然跟随他,义无返顾。这就是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历代争论这个字那个字,似乎都没有注意过这个“可”字。可这个字会出现语境上的微妙差别,譬如这两句话,

  不可逾越的高峰

  不可随地吐痰

  

  其中的“不可”二字含义不同。前者是“不可能”,后者是“不允许”。还有“不可知论”,“不可思议”等等,其中的“不可”都是不可能的意思。拿古汉语来说,“道可道非常道”中的“可”就是可以能够,可能的意思。能够说出来的道不是常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中的可也是这个意思。不可就是不可能,说不出来,没办法说出来,不可能说出来,做不到。而不是能说出来却不说,不允许说。

  显然,“不可使知之”中的“不可”是“不可能”的意思。整句话可以这样翻译:

  你可以(有可能)做到让别人(人民)跟随你,却不可能做到让他们了解你的内心。

  尧去世时候,因为有个儿子丹朱在,尧选定的继位人舜就躲开到现在的登封(少林寺所在地)这个地方避嫌,表示不愿意跟丹朱争那个位子。但是百姓却一路跟随大舜都迁徙到了登封。这就是“民可使由之”。那么这些老百姓都有大舜的境界的吗?都了解大舜的内心吗?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不可使知之”。再举例说,不能否认现在还有很多很多人怀念毛泽东,那么这些怀念毛泽东的人都知毛泽东吗,这是不可能的。理解毛泽东非常非常有难度。

  不惟这些伟人,普通人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人缘”好,人人都喜欢,愿意与之接近,说为什么却说不出来,我问单位一个很喜欢刘德华的保安,问他为什么喜欢刘德华,他说“喜欢就是喜欢不为什么”,回答得很精辟很哲学。这也可以说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几个人了解刘德华?但是有很多人喜欢他。

  这就是说在感性层次可以做到让别人受你的影响。感性不需要逻辑,我被你吸引,却无法说明白为什么,这就是感性。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说为人可以做到有魅力吸引别人,却没办法让所有人都理解你。

  

  四、瑞典

  正如“好勇疾贫,乱也”可以当作为政之谈来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同样也可以。这个“不可”仍然是“不可能”的意思。可以使人民跟随,可以带领人民,却不可能让人民知道。

  譬如前年什么时候,瑞典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元区。究竟有多少瑞典人真正知道瑞典该不该加入欧元区呢?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有几个人才能清楚地了解?人民不可能知道。与其如此大张旗鼓搞公决,花那么多的钱,不如扔个硬币看看正反面算了。政治经济问题牵涉到很多方面,想要完全了解这些问题的内情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决策都不能用公决这种方式来决定,因为人民无法了解详情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无异赌博,是无政府主义。就象现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能不能搞个公决?

  人民有种地的有做工的,有教师有医生。各有各的事情,国家领导也是一种职业,工作性质就是来决定国家决策。国家领导这种特殊职业的人选也该由国家领导来决定,这本身也是很重要的国家决策。让一个搞鸡蛋孵化器的去投票表决几千公里外的一个财主能不能当总统?这不是开玩笑又是什么?然而美国居然也这么搞成了,总统也选出来了。这说明美国总统有和没有都一样。总统就是个摆设。

  结语:

  我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释是自己的想法,和别的解释都不同,这是需要说一下的。提醒诸位注意取舍,需要参看别家的解释。

元宝推荐: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