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运七与中国的航空发展之路 -- 大厨

共:💬41 🌺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运七与中国的航空发展之路---续四

写到这里,回头一望,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原因,倒不是要说的不多了,而是突然觉得要说的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且更加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发现离开自己原来的题目也越来越远,好象到现在才写了“运七与中国民航发展之路”,甚至准确地说“运七与中国支线航空发展之路”,还刚写了一半。以目前的思路,保不齐还得再来外两篇--“中国的支线航空”,“中国的通用航空”,“中国的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呃,对不起,这就是三篇了。再这样发挥下去,眼前是无数的坑,大坑套小坑,而且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于是,得赶紧收口儿,转舵,回轮儿,停车,拉手刹--

喝口水,接着说。

话说这中国民航的支线航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似乎也不仅仅是新舟60的噩梦,即使是国外制造的,曾经在全球许多地方验证过的机型。METRO, DASH-8-300/400,SHORT360,SAAB340, ATR72, BAE146,----, 除了英国产的BAE146飞机,由于不得不的原因--得,又是隐约一个坑,赶快绕着走--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余飞机基本没有成什么气候。机型保有量低,造成飞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反过来又造成航空公司的兴趣进一步降低,在以后的计划上更加倾向于采购干线飞机,抢占高端市场。所以,在今天的民航市场,北京-上海航线可以不到一小时就一班,而在历史上曾经形成过通航条件的一些地方航站,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没有需求吗?显然不是,对比铁路、公路运输在过去十余年中始终在努力改善,进步,而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出行要求就可以看出来。

从支线航空的特点来看,首先就要求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要形成网络,又要求一定的密度,以我国的幅员和地理特点来看,必然要求一定的飞机保有量;以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面对的主要客户群来看,又要求成本,价格有竞争力。在支线飞机的相应人力资源成本基本等同于干线飞机的情况下,在进口支线飞机航材保障和支援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选用成熟国产机型就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就坏在然而上,民用航空和航空工业两大部门,在过去20年中,始终处于一种奇怪的关系。从渊源上来讲,大家可并不远,民航换下军装没多少年,那空军和航空工业又是什么关系?那是一个战壕里战斗,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关系(当然今天这关系也在变,在此不表)。那为什么在国产飞机方面始终彼此龌龊这么深呢?

先说民航。其实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非常早,远在,远在北洋军阀年代,一次大战后,随着大量轰炸机为寻求出路被改作民用,世界民用航空业才开始萌芽,而北洋政府这时候也买了一批,开通北京-天津,北京-张家口等不定期航线,主要从事邮政业务等。这与其说是一份事业,倒不如说是个时髦。后来,后来就不用说了,再后来就是连年战争了,这一下子就到了49年新中国成立。而新中国的航空运输,也是以军事航空为开始的,这也符合一般发展规律。而新中国民航的起步,一方面带有浓重的军事准军事色彩,另一方面从最开始的服务对象就是高端人群,这些在很长时间里影响到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而且这影响恐怕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所以,在后期民航的发展中出现的体制僵化,不尊重经济规律,贪大求洋等等问题就不奇怪了。

再说航空工业。那更是在战火中起家,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由于其主要精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军事需求为导向(这在当时是不得已,也是必须),其固定下来的思维模式,逻辑,工作方式,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大大得不适应,走了很多弯路,吃了不少亏。时至今日,所有大家认识的国有企业固有的毛病这里都有,这个转变过程是很艰难的,代价也是很高的。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一个是国家也想管,可是要管就得出钱,国家那时候又确实没有钱,外面市场上也有活动的空间,干脆就放开,基本不太干预,于是就进入了战国时代;另一个是国家必须管,而且必须管得很多,还在那里小国寡民着,这两家怎么合得上拍?所以项目谈了一个又一个,从MD-90, MPC-75(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AE100,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

而新舟60,实际上恰恰提供了一个民用航空和航空工业两家互相重新了解,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机会,以新舟60为平台,以新舟60的合作为平台,不但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手段,而且可以继续不断提高,改进,再提高,再改进,新型号开发,新型号改进,最终实现航空工业和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共同发展,并且在相关机械,能源,材料等领域起到带头作用,促进科技水平在更大范围的进步。

反观其它项目,型号,其发展过程不外是先解决有,该怎么用,然后才是怎么用更好,怎么改更好,这也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没有歼7的吃透,改进,提高,就不会有今天的歼10;没有火箭,卫星,飞船的系统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神舟六号。

运10的悲剧,恐怕根本原因在于此,而新舟60,难道还要把这悲剧继续下去吗?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