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枫叶国杂感 -- trunkzhao

共:💬116 🌺3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枫叶国杂感 (二)

出国前去向老板辞职,老板对我说:在中国你肯定比在加拿大更有机会,即便不在我这里,在别处也同样有许多机会。加拿大的五六千元也就跟中国的五六千差不多,何况你还不一定能马上拿到这个数。对于这个话,我现在感觉不打认同。从物价来说,除去农副产品和汽车差异过于悬殊之外,其它产品的价格差异不会有汇率那么大,我的感觉是在二到四倍之间。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的汇率应该不会超过四的。所以加拿大的百万富翁含金量应该比中国的百万富翁搞得多。

在中国,在北京,如果一家收入在两万元,这日子基本上就是苦哈哈的了。而这里可以过的相对滋润得多,车、房都能供得起了,虽然需要算计着花。在中国我身边有不少百万富翁,千万级也有几个。百万富翁一般是企业的小老板、包工头、国有企业的中层、国家有权力部委的科长或科员或者是外企职员。有钱之后,大房新车一般为标志,当然房子要大的,只能在郊区;车要好得,夏利、奇瑞不在考虑,但一般也就在捷达到帕萨特之间。自己肯定不会动手干什么事情了,家务事请小时工或者保姆,公事一般也极少亲力亲为。在加拿大,我认识两位富翁。一位是我的第二位房东,大约是个千万富翁,因为真得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我们住的公寓和旁边的一栋公寓都是他的资产,据说这样的还有好几片。在我们家附近还有一栋他女儿的House兼办公室,他自己住一栋独立House。他还有自己的私人飞机。每年光我们这里的十二户人家房租收入就要七八万。他的公司交女儿负责具体事务,老头干吗?维修工!这么多人家,通通下水道,刷房子这种活哪天也少不了。他曾来我们家修过两回下水道,穿得破破烂烂的,整个一民工。据前任房客说,老头愣是一个人把一个大炉头、一个干衣机扛到了三楼。我曾感慨地说,如果我有这一半的钱,我也要雇人干这个,决不自己干。直到我遇到了我的前任店主我才改变了想法。

为了生计,不得不挣钱。可我实在没什么本事,没什么专业,英语法语全不灵,只好买了一家一元店。我的前任店主是个意大利人,六十多的人了,身体也不好,老两口要退休,剩下儿子一个人难以支撑,索性就卖了。老头在蒙特利尔岛里有一个Duplex(就是一栋房子,两户人家,分住楼上楼下),还有一栋建筑,下面是我们店面,楼上四户两室两厅公寓。在北边的一个风景区,老头(我们都这么称呼他),有一个小House和一个大院子,一个上住下店的建筑,一个自由市场的停车场和大约有一平方公里的森林(按照市价大约值八九十万)。原来老头老太太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店里上班,周末到乡下去,在停车场收费,收工后还要收拾自己的院落。他的院子里有自己搭的工具房,自己浇灌的水泥桌凳,自己做的大车,总而言之,只要是能自己做的全部自己来做。想想每天有多少工作量。

老头从意大利来白手起家,开了一个面包店,每天五点起床,晚上九点关门。关门后再收拾收拾到家业九点半了,没有休息日,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作了十九年,然后才开了这个一元店。老太太也是一把好手,干活又快又好。有一次我有点头疼,病殃殃懒洋洋的样子,老头看到了说:“那你就多干活吧,干活才能治头疼,我就是这么治病的。”干、干、干,不停地干,这就是老头的生活。工作和挣钱已经不是老头的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我接触的供应商中有不少百万千万富翁,像Kayali,开着Audi A6给我们送货,一箱箱地搬东西,跪在地上为我找东西;像Glazer,当着老板还兼着Salesman。所以在加拿大,你根本无法分辨百万富翁和民工,最起码是从外表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