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豫中会战中的侵华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一) -- dazui

共:💬15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豫中会战中的侵华日军战车第三师团(四)

七、洛阳外围战

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从许昌经临汝快速穿插到洛阳南龙门,令国军第一战区十分震惊。尽管在日军包围圈中的国军汤恩伯集团已经或正在突围中,但日军对洛阳的威胁已经是火烧眉毛的紧急了。5月7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从洛阳西工好不容易联系上刚刚经白沙镇突围而出的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蒋鼎文要求汤恩伯立即返回洛阳商量对策。当天傍晚,满身污泥尘土的汤恩伯从嵩县匆忙赶到西工,蒋鼎文要求汤恩伯指挥部队保卫洛阳,但是汤恩伯发愁的是自己的部队还不知道突出来多少。两人爆发了一场小小的争执,最后汤恩伯愤愤抛下一句:“反正我是守不了,谁能守谁来守。”言毕如同来时匆忙般离开了洛阳。几天后,这个曾经掌握数十万大军的将军竟然在豫西山地被一些地方武装缴去了电台,以致于无法与外界联系,这也是战争史上一件咄咄怪事。无法坚守洛阳,蒋鼎文也就在当天夜晚匆忙带领自己的司令部离开了洛阳这个九朝古都,沿着洛河河谷向卢氏撤退而去。根据他行前留下的命令,防守洛阳的艰巨任务落在了15军身上。

15军,是洛阳土产的一支部队,因为它的前身是民元时期的镇嵩军,所以长期以来背负着土匪部队的恶名。军下辖64和65师,64师师长刘献捷是镇嵩军总司令刘镇华的儿子,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的侄子;但65师师长李纪云是黄埔出身,骄傲自大,向来不把趟将出身的军长武廷麟放在眼中。临时配属给15军保卫洛阳的94师原来隶属14军,与15军从无渊源,能不能指挥的动,着实让武廷麟为难。接到命令后,武廷麟军长与几位师长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以自己最为得力的64师守卫最为难守的洛阳西工,65师守卫洛阳北邙山一带,洛阳城关则交给装备最好实力最强的94师守备,15军军部设置在邙山上的上清宫,各部队在5月8日拂晓进入阵地,开始紧张备战。

此时的日军指挥机关却爆发了一场不太显露的争执。在围攻汤恩伯集团作战告一段落后,日军华北方面军于5月9日向参谋本部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电告战况,电报中称:“企图策应洛阳防卫的汤恩伯集团之29军、85军及第13军主力,在2日以来的作战中,已遭到溃灭性的打击”。同时,冈村宁次还向中国派遣军汇报了洛阳会战指导方案。该方案要点是集结于黄河以南的日军第一军在5月11日南渡黄河遮断陇海铁路,以防止国军第八战区经潼关向东增援;继而集中12军和第一军及63师团包围歼灭洛阳守军并占领洛阳。5月10日这一命令下达到日军各部队,但是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却有不同的看法。内山英太郎认为汤恩伯集团的13军主力在前期战斗中并未被消灭,目前正在伊河上游一带,随时都有可能夹击洛阳以南龙门一带的日军。因此对汤恩伯集团还需要继续集中力量予以打击;另如果能让国军第八战区的增援部队抵达洛阳,然后日军第一军南渡黄河,即可创造条件集中力量歼灭更多的国军,这样做要比占领一个洛阳城而失去歼灭对手主力更好一些。出于这个想法,内山在下达给部下的命令中做了一些改动,并未将所有的部队都如华北方面军命令的那样投入到洛阳西北方向,而是仅指派战车第三师团和110师团前进到洛阳西北,其他部队分三路向宜阳、洛宁方向追击退却中的国军。遵照这一命令,5月9日在龙门一带的国军主动撤离后,日军战车第三师团即以机动步兵第三联队为前锋,于当日渡过伊河经关林前进到洛阳郊外。国军15军外围警戒部队在关林与日军前锋略为交火即退往洛河以北。

洛河是洛阳城南的天然屏障,三十年代为了沟通洛阳南北交通,曾修建有桥梁一座,名曰林森桥。此桥以东为守军94师阵地,以西则是守军64师守备阵地。5月9日,战车第三师团主力开始向洛阳南郊集结。此时日军自登封西进的第110师团和第37师团也陆续抵达洛阳东郊。110师团将指挥部设置在洛阳名刹白马寺,而37师团则遵照12军命令,向北迂回洛阳城,沿途与国军守军外围警戒部队爆发了一些小的战斗。

5月10日,日军战车第三师团推进到洛阳以南东西一线,守军94师一个营奉命坚守林森桥北桥头堡。为了阻截日军前进,守军忍痛炸毁了林森桥,这座1936年在盛唐时代天津桥遗址旁边建立的现代化水泥钢筋桥,仅使用了不到七年就毁坏,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日军见桥梁被毁,即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投入步兵强渡洛河,同时集中战车装甲车近百辆,轰击对岸守军阵地。守军营长夏念民在掩体中被日军战车炮弹直接命中壮烈牺牲。在与日军战车隔河对战中,94师的四门战防炮在一天之内就被日军摧毁两门,剩下的两门到入夜时分也将炮弹耗尽。至此洛阳守军已经没有任何专门的反坦克武器。

5月11日拂晓,日军经过准备,开始自关林、洛阳东郊两路向洛阳外围守军阵地发起攻击。战车第三师团仍以战车搜索队为前锋,从关林出发,向洛河林森桥以西国军西工阵地攻击。西工阵地是国军在抗战爆发后修建的永备性国防工事,15军接防洛阳防务后,又紧急埋设了地雷,设置鹿砦、拒马、铁丝网等障碍物。在5月9日日军第一次进抵洛河东岸时,日军机动步兵第三联队曾试探性强渡洛河,半渡中遭到守军猛烈打击。这次攻击日军首先以炮火掩护步兵渡河,继而工兵队紧急架设浮桥,到上午已经有三十余辆战车渡过洛河并开始掩护步兵冲击守军阵地。

守卫这一阵地的国军是5军64师,这支部队官兵多为洛阳本地人,家乡观念强烈,战斗决心很大。但部队没有战防炮,无法阻挡日军战车在阵地上横冲直撞。看到日军战车的嚣张气焰,15军军长武廷麟下令能破坏敌战车者赏洋一万。国军士兵奋勇争先,使用集束手榴弹塞入日军战车履带内,或登上战车将手榴弹拉火后塞入其了望孔内。双方激战至午夜,日军战车被炸毁多辆,但攻势不减。当夜,日军改以步兵为主,以万人之众由七里河、兴隆寨之间向守军发动猛烈夜袭,九次冲入守军阵地均被赶出。日军之蛮勇令国军震惊,刘茂恩在其回忆录中曾感叹日军顽强,尸体几满战壕。

12日拂晓,日军以飞机十余架、炮三十余门掩护,再度大举进攻。其攻击重点在洛阳通往磁涧公路上的七里河大桥。国军守桥部队为64师第三团第八连,该连在连长刘长捷指挥下,多次与冲入战壕内的日军展开白刃战,双方激战至十时许,七里河大桥被日军占领,同时日军由兴隆寨和瞿家屯之间突入守军阵地。守军旋即投入各级预备队反击。刘长捷连经过奋战,又夺回七里河大桥,而日军再度反击,致使七里河大桥三度易手。日军在激战中,将六十余辆战车投入到突破口,而国军无兵增援,只得放弃阵地选择新的防线坚守。至下午一点,守军阵地又被日军战车突破,同时日军在突破口投入大批步兵和坦克向两翼发展。64师伤亡惨重,不得不越过铁路撤退到邙山脚下,在史家屯至洛阳城西北角一线向南防御。

在林森桥以东,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以近百辆战车掩护步兵骑兵从林森桥以东向守军94师阵地连续发动波浪式进攻,激战至当日午夜,94师转移到周公庙阵地。第二天凌晨,日军强渡洛河后,再度向守军阵地攻击,双方伤亡均很惨重。

5月13日,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从洛阳城西分两路攻击,一路向北突击邙山脚下15军阵地,另一路则直扑洛阳西关。日军一辆九七改中型坦克首先突破守军城外的阵地,出现在西关桥头,但西关桥已经被守军94师破坏,于是后续而来的大约三十辆日军战车聚集在周公庙与火车站的环城西路,向洛阳城内密集炮击。在战车掩护下,日军步兵在周公庙与西车站地区与守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双方为这一段阵地往返争夺了三次。94师在此地伤亡巨大,师长张世光当时对军医说自己最好的四个连长,守卫城的四关,在当日阵亡了三个,另一个则负了重伤。当时守卫北关的连长曾英在12日与日军争夺洛阳火车站票房大楼时已经牺牲,在东关的杨扬连长则在东关被日军狙击手击中阵亡,南关的瞿愚特连长也在12日牺牲,负伤的刘亚超连长则在西关被日军枪榴弹碎片击成重伤。此四人均是黄埔军校学生,同日晋升为连长,情同手足。多年后幸存的刘亚超回忆起另外三名战友,依然满含深情。守卫城关的国军牺牲至大,刘亚超的连队进入战地时尚有140人,到13日晚,未负伤的官兵所剩无几。

14日,日军步兵三千余,在战车配合下,再度向洛阳西关发起猛烈攻击。由于守军力量消耗太大,日军曾一度强渡西门大桥冲进城内,94师官兵奋不顾身,冒死反击,在洛阳河洛中学前后与公园巷、安乐街一带,与冲进城内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日军不敌,被迫撤出城外。

在洛阳西北角,5月13日起,日军一个联队在战车配合下向守军15军重要据点史家屯发动了连续攻击。守卫在此地的是65师第一团第二营,营长李焱是65师里能征善战的军官,在他带领下,第二营与日军在史家屯展开拉锯战。日军每次攻击前,均有飞机轮番轰炸和猛烈炮击,继而以战车配合步兵冲锋。国军则以手榴弹与刺刀与日军拼杀。双方为了争夺这个重要支承点,连续战斗了七昼夜,最后史家屯被炸成一片焦土,原来的村子荡然无存。

在日军战车第三师团和110师团向洛阳发动进攻时,日军第一军抽调部队自垣曲一带渡过黄河,击溃了国军河防部队第36集团军47军,从而切断了陇海铁路交通。同时日军第63师团也从洛阳东的巩县黑石关一带渡过洛河,并于13日迂回到洛阳以北和西北地区。5月13日,日军63师团司令部抵达洛阳外围,从而完成了对洛阳的全面包围。在日军第一和第12军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抵达指定位置后,华北方面军于5月14日下令由其直属的63师团负责攻击洛阳,而战车第三师团则遵照命令开始向西追击撤退中的国军第一战区主力。

八、洛河追击战

根据日军第12军在5月10日下达的追击汤恩伯集团的命令,日军第110师团从洛阳北迂回到洛宁以西,战车第三师团一部则沿漯河向洛宁攻击前进。37师团则从宝丰一带攻向西北的汝阳、嵩县。遵照这一命令,战车第三师团由福岛甚三郎中佐的搜索队、机动步兵第三联队第三大队、机动炮兵第三联队第三大队、九零野炮一个中队、机关炮一个中队组成洛宁追击队,自14日开始向宜阳、洛阳方向前进。驻守在宜阳的国军部队番号众多,但坚守宜阳县城的是13军117师351团,这个团经过此时只剩下500余人,守卫一个县城人数的确少了些,所幸在宜阳城北隔洛河相望的段村一带还有40军李振清将军的第106师坚守,这个师拥有一批反坦克地雷,为了防备日军沿洛阳-卢氏公路使用战车突击,李振清决定将这些地雷埋设在下河头一带的公路两侧。

5月14日,日军战车第三师团洛宁追击队,在62师团田中权一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14大队配合下向宜阳发动进攻,日军战车首先试图从下河头突破,继而占领段村扩张战果。这批日军战车在下河头恰好走进国军埋设的地雷区,当即被炸毁数辆。而此时天降大雨,日军步兵没有及时跟进,致使攻击段村失利。

这场大雨暂时使日军攻击洛阳外围的劲头减少了许多,但未影响日军向西追击。当日晚日军日军骑兵第四旅团跋山涉水冒雨西进,骑兵第25联队第一中队在行进中迷路,又冻死三名士兵,但这也未能使穷凶极恶的日军停下脚步。同一天,日军62师团所属步兵第14大队冒雨进抵宜阳县城东南,日军大队长田村中佐决定单独发起攻击,半个小时后,日军主力开始向东关猛扑,战至11时30分,宜阳东关陷落,南门攻击的日军也突入城内,守军在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巷战后放弃了县城。

5月15日,因为大雨造成洛河河水暴涨,后续抵达的日军步兵无法渡河支援洛河对岸的洛宁追击队,但是洛宁追击队在河对岸的炮兵配合下,从早晨8时起,向段村阵地发起进攻。第一次攻击失败后恰逢雨停,日军战车再次投入战斗,激战至下午三时,日军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傍晚,日军再度调整部署,以110师团一部为主力从北面迂回,18时30分,日军第三次攻击,日军战车终于突破了国军战地,双方展开残酷的白刃格斗,在付出很大代价后,日军终于占领了段村阵地。后来日军110师团长林中回忆说:“重庆军在洛河河谷沿线的抵抗,此处最为坚决。”日军战车部队在此地因进入国军埋设的地雷伏击圈和大雨和泥泞造成的机械故障,损失也较严重,以致于当天夜晚连夜继续向西追击的部队只有福岛甚三郎的搜索队。这支战车部队与后续的机动步兵第三联队第三大队一同,于第二天冒雨攻进洛宁城,夜晚洛宁即被攻陷。

日军占领洛宁后已经完成了12军下达的作战任务,后续战车部队也因大雨滂沱停止前进,在雨后战车第十三联队陆续抵达洛宁一带待命。这时,从12军传来命令,令战车第三师团执行追击任务的各部队立即返回洛阳参加攻城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车第三师团机动步兵第三联队在伊河河谷前进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车第三师团机动步兵联队第一大队指挥车在前进中,从车辆伪装及人员装束上分析,估计可能是在1944年夏天的湘桂战场。请注意车辆上的符号,那是战车第三师团第一大队专用标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车第三师团战车第十七联队第五大队部分官兵在豫中会战中的合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车第三师团战车第十三联队第三大队的士兵与战车合影,注意战车上的符号。根据有雪且周围房屋特征,这张照片有可能拍摄在1944年冬天的豫中某地,可能在河南漯河、许昌一带。

战车第三师团徽标

战车第13联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四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五中队

战车第17联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四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五中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整备队

战车第三师团机动步兵联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大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大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大队

关键词(Tags): #豫中会战(嘉英)#洛阳外围战(嘉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