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迷雾重重的赵侗之死 -- 赵侗

共:💬16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平西抗日根据地初期片段中对赵同的描写。

根据1938年夏天宛平中心县委第一任书记李金亭向视察平西的晋察冀区党委书记林铁的汇报(我跟林铁一起来平西,到平西后为宛平县委委员):国民党卫立煌的军队由 髻山退走后,青白口,斋堂成了沦陷区。这一地区的群众在魏国元、魏国臣兄弟二人带领下,转移到桑峪、马栏,田寺各村山中。日军西去后,地方势力派,如青白口区的李文斌、斋堂区煤窝的吕玉宝、郭玉田等组织了地方武装,进行所谓维持地方治安的活动。魏国元等同志有计划地安排了自己的同志打进地方武装,对其进行争取、改造。把魏国臣、魏国杰派到了李文斌的队里,给这支武装打下了党的基础,使其成了北平学生军(红兰箍)来平西创建根据地的主力军。这支军队,当时叫平西游击总队,魏国臣是这个总队的营长。邓宋支队到平西后,这支军队部分编入了邓宋支队,开到了冀东。1939年,魏国臣在白河反包围战斗中牺牲。

  地方武装在党的统一战线感召下,

与学生军配合作战,打开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局面。由1937年冬到1938年春,北方局和北平市委派来不少干部和原宛平县委结合。不但争取地方武装走上了抗日道路,同时发动群众参军、参政。建立了各地各界抗日救国会、地方工作委员会(即县委),整顿了原有支部,还建立了不少新的支部。如大三里、高铺、傅家台等村的支部都是新建的,在此期间,在宛平中心县委领导下,建立了房良、房涞涿、宣涿怀县委和县政府。中心县委书记是李金亭。委员有:焦若愚、黄秋平等。

  1938年春,邓宋支队到平西,是平西根据地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局面:北由平绥线上的宣化近郊,南到琉璃河镇,由南口两侧到冀东或出入北平,都畅行无阻;西部与涞水易县和晋察冀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在这块山川交错的大地上,到处有抗日武装活动,较大的村镇都有了抗日救国会,有了抗日救国的歌声,当时县以下的救国会代行行政职权。

  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引起了部分上层分子的不满。在邓宋支队开到冀东,平西兵力空虚之际,地方势力开始分裂、叛变,发生了“矾山堡”“桑园里”事件,杀害了我不少干部。房、良各地的武装接二连三的投敌逃跑,号称五支队司令员的赵同也乘机分裂出去,在永定河北成立了另一个昌宛县政府,和焦若愚为县长的县政府争地盘,搞对立。以上事件发生后,北方局为了巩固平西,支援冀东,6月间,调杨成武独立团到平西稳定局面。9月20日,敌人开始九路围攻平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党政机关随军撤出平西,县委书记李金亭因爱人——县妇联主任杨满生小孩不能走,便和王清、付长安四人到大三里村去坚避她母女二人,没跟上部队,留在了平西。房良县委书记郭强下乡,没有接到撤走的通知,也留在了房山县的山村里。我军撤走后,地方武装风涌而起。村镇维持会很快成立,人民又进入了十八层地狱。

  10月下旬,邓宋支队由冀东返回平西,重新打开局面。在恢复地方工作中,因撤走的党政机关还未回来,冀东区党委决定组建昌宛县政府,主要成员:张克宇为县委书记,王清组织部长,郭强宣传部长,蔡维新县长,康记元武委会主任,共五人负责地方工作,解决当时征粮、征棉衣等军队的供给问题。11月中旬,原撤走的党政机关回到平西,新组建的县委解体,人员回到原单位。回来的各县、区干部到原地方开展工作,因李金亭夫妇在平西沦陷后回到了北平。昌宛县委书记由郭永明担任,县长还是焦若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