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国史探之一:曹操领东郡的袁绍背景 -- 曹仲德

共:💬21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探讨几个细节

恭喜仲德终于将这个思路变成文字,的确思路新颖,讨论一下:

1、袁绍为何东下?

仲德文中提到,袁绍东下是因为张杨及于扶罗的反叛,也就是他自己说的“臣乃旋师”,要去“奉辞伐畔”。当然谁都知道这是官样文章,但却也不是其东下借口,仔细琢磨《张杨传》中“单于欲叛,绍杨不从”,这是很有意味的一句话,明明关东盟军干的就是反叛朝廷,而且袁绍还是盟主,那么单于要袁绍张杨反叛的对象是谁呢?

《后汉书·袁绍传》载“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通鉴》认为是因为“韩馥以豪杰多归心袁绍,忌之”,正是由于缺粮,袁绍才不得不另谋出路,刚好鞠义背叛韩馥,袁绍遂顺河东下与之联合。

固然,雄据河北是袁绍的理想,但正是这次东下的过程,才有了逢纪的献策及付诸实践,逢纪话中的“举大事而仰人资给”就是针对这次缺粮危机,算计韩馥是袁绍东下的果而不是因。

另外,韩馥从事赵浮、程涣率部从孟津驰还,一方面可能是公孙瓒南来,恐怕更可能是监督袁绍(双方的行军路线是一致的),但绝不会是如书中所说的闻知韩馥有心让位才回来。

现在再来看单于,赵浮曾对韩馥称“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可见他在延津路过袁绍大营时,单于尚为背叛,而当袁绍成了冀州之主,当然也谈不上“绍杨不从”了,于扶罗反叛的时间只能是袁绍与韩馥交涉过程之间,对象是只能是韩馥,目的是抄劫为生。

2、袁绍为何屯延津?

据《九州春秋》“浮等闻馥欲以冀州与绍,自孟津驰东下。时绍尚在朝歌清水口”,胡注认为“清水口即淇口,其南岸即延津”,袁绍选择这个地方屯军有三个意图:一是便于和张杨、于扶罗及鞠义联合;二是等待谋取冀州;三是若韩馥不肯轻易屈从,只得顺河返回渤海。

显然,延津虽处东郡与魏郡交界渡口,以袁绍在赵浮口中“军无斗粮,各己离散”的凄惨状况,恐怕不会有同时图谋兖、冀那么大的胃口。

3、袁曹攻于扶罗是不是同一次?

《通鉴》将于扶罗屯黎阳置于初平二年,而单于是在被鞠义于邺南所败之后才转到黎阳的,曹操击于扶罗是在初平三年。于毒进攻曹操东郡的东武阳,曹操反而引兵入西山进攻于毒本屯,西山在魏郡境内,这完全是曹操自己的战事。同样的,攻击于扶罗可能是顺带,也可能是和袁绍联盟间的配合,恐怕不能仅凭越境作战(那时讲究的是实际控制区域,谁心中还有“境”的概念呢?),就会有那种上下级间的指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