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狭路相逢勇者胜:刺刀见红上升为我军的一种精神 -- 船长阿道克

共:💬6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狭路相逢勇者胜:刺刀见红上升为我军的一种精神

[编者按:刺杀训练在现代战争中的实际作用大大弱化了,但刺杀训练可以锻炼军人的勇气,鼓舞斗志,严肃纪律,培养体能。未来战争虽然强调武器装备技术,但基础课目的训练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官兵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即使因为部队的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或被取消,以后的战争中也很难见到刺刀见红的真实场景,但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是一支追求上进敢打必胜的部队所必须具备的。]

刺刀见红的距离为1.5米左右。这个距离,被刺中者的血可以沿着刺刀的血槽喷射到持枪者身上。因此,刺杀不仅仅需要技术。我军在战争年代的口号是:“要敢于刺刀见红!”一个“敢”字切中要害,正应了那句老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血性、胆量和勇气也。于是,刺刀见红被上升为一种精神。

在陆军时代,刺杀曾被列为步兵三大技术之一,另两项分别是射击和投弹。军人在练习刺杀时,杀声如炮弹出膛,在练兵场上空久久激荡。许多部队在训练结束时,指挥员解散令下,兵们似虎豹之敏捷跃开,同时狮吼一声:“杀!”

据说这“杀”的背后有一个故事。那是在战争年代,一支部队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攻占一极有战略意义的阵地。硝烟散去,指挥员下达解散口令后,疲惫的军人头枕焦土呼呼大睡。不料,又一股敌人反扑上来。这支部队猝不及防。后果是,战斗悲壮惨烈,伤亡无数。幸好另一支部队及时增援,避免了全军覆没丢失阵地的惨痛。事后,这支部队在总结时得出:部队解散,军人的警惕性不能松,斗志不能丢,气势不能散。为了警示一代又一代的军人,这支部队从这之后每次解散时,都要求军人高喊:“杀!”

“……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中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后,八路军就会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中,鬼子兵山田的这段回忆为我们拉开了一个激越的年代。那个年代,军刺伴随着一场场短兵相接的战斗。

作为连接冷兵器与热兵器的最后一点痕迹,军刺的尊严被世界多数国家军队装备的步枪象征性地保存着。“刺刀见红”的字眼以及刺刀闪耀的光芒要么飘散在一些历史书页里,要么闪回在一些往昔经典的影视作品中。

有时,我们也会在阅兵仪式上或者仪仗兵的手里看到那些光芒以及自己的羞愧。我曾经一度羞愧的是,作为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一员,我熟悉“向右看——”齐步换正步以及端持步枪动作的每一步,熟悉正步扬起的灰尘中闪耀的军刺的每一道光芒,但是我不熟悉刺杀,无论是动作,还是原理。

我知道,这个时代,军刺正在成为军人之外的发烧一族的收藏品,成为军事博物馆里静静的陈列品……

我也知道,生活在和平年代,人们无疑经受着另一种意义上的考验。和平的生活就像一块石头,不知不觉中会磨平人的斗志、磨钝刺刀的锋刃。

有一段时间,我负责保养一枝步枪以及上面的一把军刺。我每天上油、拆装、擦拭,可还是担心它老去。那时候,我便想起那些刺刀见红的故事和传说。在那些属于刺刀的阵地上,有一些喊声早已上升为一种必须传承的理念。

尽管刺刀见红的时代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在擦拭军刺的时候,有一句话总该让我们记住:“是刺刀,就有可能见红;是军人,就有可能牺牲。”这是班长告诉我们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