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山西新军今何在 (○) 序章 -- 夏翁

共:💬54 🌺1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山西新军今何在 (一) 决死第一纵队 (上)

七七事变后不久,1937年8月1日,山西新军正式成立。看看人家选的这日子!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正是咱们人民军队建军十周年的纪念日!当时的名称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团级规模,不久改称决死第一总队) ,在太原国民师范大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这是山西新军的第一支战斗部队。

决死!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在战场上与倭寇决一死战!刚看到一篇有关川军抗日的文章,说有一位老大爷送子参军并送一面“死” 字旗,不战死沙场,不凯旋而归,就不得回来见家乡父老!山西人民也是同样地把自己的儿女送上了抗日的最前线。

紧接着,在37年9月,决死第二、第三、第四总队相继成立。这儿的决死第一总队和第四总队就构成了决死第一纵队的雏形。

37年10月,老西的旧晋军吃不住日寇的进逼,节节败退,大同失守。老薄不失时机地向老西建议再搞它个5到10个旅的新军,正犯愁的老西大喜,马上命令老薄去招兵买马,于是决死队从目前的四个总队(团) 很快地发展成为四个纵队(旅) ,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对外则称“决死纵队” 。

决死第一纵队(旅) 就在37年11月成立了,辖第一总队(原第一总队) 、第二总队(原第四总队) ,年底又成立了第三总队,以后在38年和39年的大发展时期,又陆续成立了游击第一团、游击第二团、游击第三团、保安第五团、保安第六团、二十四团。

决一纵的这些团队来源是这样的:

第一总队:军政训练班、民训团的全部,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八团、第九团各300余名学员;

第二总队:原第四总队,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五团改编而成;

第三总队:由沁县、沁源、武乡、襄垣等县人民自卫武装升级改编;

游击第一团:沁县游击武装;

游击第二团:长子游击武装;

游击第三团:以“上党牺盟游击队”为基础组建;

保安第五团:以介休游击第五支队,榆武游击第七支队,第十五支队等武装力量与行署政卫营为基础组建;

保安第六团:以晋东游击队为基础组建;

二十四团:以介休游击第五支队为基础编成;

第一第二总队的军事干部来自老西的旧晋军,政工干部来自共产党八路军;其他团队的干部绝大多数是由八路军派来的。在“十二月事变” 前,决一纵已经是拥有9个团,11000多人的超级大旅了。

1939年“十二月事变” 后,山西新军进行整编,决一纵辖5个大团:

二十五团:由第三总队和游击第一团合编;

三十八团:由第一总队和游击第二团合编;

四十二团:由决死第二纵队游击第十二团的一个营和六专署汾东办事处政卫营,二○九旅一个连,第三专署政卫营合编;

五十七团:由二一三旅五十七团、五十八团和保安第五团合编;

五十九团:由第二总队和二一三旅五十九团合编;

另外,二一二旅也归决死第一纵队建制,二一二旅辖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三个小团。中共晋西南区党委(驻太岳区) 警卫部队“洪赵支队”( 团) 亦归决一纵指挥。

这里可以看出,游击第三团、保安第六团没有了,二一二旅、二一三旅被划入了决一旅的建制。游击第三团是因为团长叛变,后被整编为一个营并入游击第二团,团部和编余部队后又扩充成一个新的支队后编入决死第三纵队;保安第六团直接改编成了八路军太行军区十旅二十八团;二十四团护送一批旧军官去太行抗大学习,返回才改为决一纵独立团,后来部队编入三十八团。

40年6月,北方局决定成立太岳军区,当时太岳军区分三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由三八六旅兼,第二、三军分区由决一旅兼。41年8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野战部队太岳纵队(即陈赓纵队),辖三八六旅、决一旅(即决一纵) 、二一二旅。太岳区在“精兵简政” 中保留了三八六旅和决一旅(其四十二团撤销),二一二旅缩编为一个团(五十四团) 。42年,太岳军区的军分区重新划分,决一旅兼第一军分区。43年五十七团调到太岳三分区。44年五十九团南下开辟豫西。

解放战争打响,晋冀鲁豫军区把决一旅编入了第四纵队第十一旅,除二十五团编成十一旅三十一团,三十八团编成十一旅三十二团外,两个由一分区地方骨干部队的团队屯襄团编为十一旅三十三团,安泽团编为十三旅三十七团。49年全军整编的时候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4军第40师。整编时决一旅兼一分区机关一分为二,一部成为决一旅机关,一部成为一分区机关,分区又以各县大队为基础,组成了新七、新八、新九团,后改编为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第四十三旅(因为那个时候晋冀鲁豫军区已经和晋察冀军区合并成为华北军区了) ,即后来的第18兵团第62军第184师,第550团为原新八团,第551团为原新九团,第552团为平遥游击队改编。43年调出的五十七团后编入了第四纵队第十三旅为第三十八团,即后来的第13军第38师第113团。44年调出的五十九团大部开赴豫西为河南军区第二支队五十九团,后与第一支队合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中原突围时大名鼎鼎的“皮旅” 是也!第一支队原辖三团和三十五团,如不出意料的话,五十九团应被编为第一旅的第三团,“皮旅” 胜利突围后到了华东解放区,短暂地在陈老总手下当了一阵子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华北军区成立后,老聂得了晋冀鲁豫的人马还嫌不够,还得把晋冀鲁豫散在外面的部队如“皮旅” 招回麾下,组建了全班人马来自晋冀鲁豫的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皮旅” 为其第三十七旅,后来整编为第18兵团第61军第181师,据前分析,五十九团应该是其第543团。五十九团一小部(留守部队)46年与一些地方部队合编成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一团,因为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急需骨干,陈赓的四纵是准备去东北的,所以四纵留下的空缺就需要成立一个新纵队来填补,于是成立了八纵,但后来四纵没去成东北,这个八纵也撤销了,二十四旅归四纵为其第十二旅,虽然是四纵的人了,可十二旅基本上没跟大部队在一块儿待过,大部分时间是在陕南独立战斗,人称“陕南十二旅” 的是也,后被编为第19军第55师为第164团。前二一二旅缩编的五十四团也编入了八纵二十四旅为七十二团,跟以前的战友又并肩战斗了,后来经“陕南十二旅” ,再被编入第19军第55师为第165团。

再往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简单带一笔:

第14军第40师:一直到今天都是第14军,今天的第14集团军的主力;

第13军第38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第38师;

第61军第181师:1951年归第60军还为第181师,69年统一番号改成第180师,实在是不堪背负抗美援朝时期第180师的重壳,85年百万大裁军,第60军被裁,老“皮旅” 改归第1军,赶紧改名字回到了第181师,这是解放军所有部队独一无二的举动,96年改为武警第181师;

第19军第55师:第19军存在的时间不长,建国后不久即被撤销,所以第55师就编入了陕南军区,老地盘啊,直到69年重建第19军,第55师再归第19军还是这个番号,85年第19军被裁,第55师划归第21军,98年缩编为第55旅;

第62军第184师:这个比较复杂,有兴趣慢慢往下看。

第62军解放四川后奉命组建西康军区(包括西昌、雅安、康定、昌都等军分区),第184师分配组建西昌军分区,51年调出,只留第552团在西昌,调第185师第554团填补三团空缺,师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第184师被调到河北定县准备入朝,但后情况有变,第184师赴秦皇岛接替第200师的防务,只派出所有步兵第2排代表师参加抗美援朝,补充第19兵团和第3兵团,后来这部分兵源再也没有归还建制,好一个天女散花,此处没法继续追踪。

第184师不久后撤销,师直与战车第52团合编为装甲兵第2坦克学校,后与西安装甲兵工程学院合编为装甲兵技术工程学院。

第550团调归第28师,第28师是原2野第10军的部队,现已归属董其武起义部队改编之第23兵团,后来的第69军,69年全军重整番号时第28师随军改称第205师,第69军85年被裁军,第205师调归第28军,98年缩编为旅,不久第28军也被裁,第205旅目前归属内蒙古军区,经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和多次裁军再加上是原第28师外来户的原因,原新八团的成份即使有也不可能很多了。

第551团调归工程兵,改为工程兵第26团,现为第二炮兵第21基地第124团。

留西昌之第552团后改为公安第21团,现在不知如何。

本来第554团可以省略,因为它并不是决死第一纵队的任何一部,但一个伟大的战士使得这个团队出人头地。第554团调归工程兵为工程兵第27团,现为沈阳军区工程兵第125团,雷锋团!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