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 民主与腐败 -- 子玉

共:💬40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逻辑纠偏

1.2.3步没啥异议,可得出结论:是人上位就要捞。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个结论中,如何上位以及上位多长时间都没有涉及,也就是说这些都不影响上位者“捞”的本质。实际上,制约“捞”是所有上位程序都面临的课题,“监督”是目前唯一的药方,至于如何监督这是个细致活,复杂程度远大于配药,所以不好笼统的说是中药好还是西药好(这个比方可能容易引起误会,换个词,是蒙药好还是藏药好)。

关于短期行为。从前面的结论中已经看出短期行为不是造成“捞”的根本原因,因此可以说不论是长期行为还是短期行为,“捞”都是存在的。那么如果上位者在位足够长,长期行为下的“捞”是否比短期行为危害性小呢?恐怕很难说。因为长期行为的“捞”可以更隐蔽。有了足够长时间去铺垫、准备、隐蔽、掩盖,可以细水常流,可穿千里之堤。当然,真正严格的比较又是个细致活,不好笼统的说谁大谁小。

关于59岁效应。为什么是59岁而不是39、49岁呢?因为在大陆是60岁退休。为什么成为一种效应呢?是因为许多人此时“捞”被捉住了。所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效应也许更为全面:一、临退休前开始“捞”;二、临退休或退休后被捉。对于第一点,难道所有的上位者都是一夜之间从雷锋变成了周扒皮?还是由于权力即将失效引起的焦虑使“捞”从隐性变成显性?由此引出了对第二点的思考:为什么偏偏是临退休或退休后被捉呢?是不是因为人走茶凉才使得监督有机会发挥作用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的选举,民主还是腐败的催化剂吗?还是一张疏漏的但偶尔露峥嵘的大网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