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所见过的演艺名人系列[1] 朗朗的天,朗朗的人[上] -- handiman

共:💬58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所见过的演艺名人系列[1] 朗朗的天,朗朗的人[下]

先来两张照片吧。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说到朗朗就不能不提一下李云迪了。两个人年龄相当,出名时间也相近,都属于少年有成,前途无量这种。前途无量在这里的意思是变数太多,不可估量的意思。的确,他们干好了能像马友友那样年轻轻就独步乐坛,成为领军人物(好像他今年刚50,给我感觉他好像出名就出了半个世纪了);干不好,将来就会像林昭亮一样,名也出过,唱片也出过,而后成为一个乐坛暗星。(您要是不知道林昭亮是谁,那就对了,这样的演奏家太多太多。)

插一个马友友的小插曲,马友友在美国是亚裔里面发行单碟唱片销量最高的一位(包括所有音乐门类)----直到去年。谁把它超过了呢?北美或香港的朋友都知道去年从美国“Amarican Idol”(美国版超女超男) 里蹦出来一位William Hung (孔庆祥)。他本是在选拔赛上唱得太差又长得难看被拿出来当笑柄的,谁知阴差阳错被他学校的同学一捧,反而成了不畏权威的另类英雄。于是频繁出现在各种全国性访谈节目中,(现在还在香港拍片)并最终导致了他的专辑的出版。借着人气的东风,竟把老马拉下了马。不过按老马的性格,不但不会妒嫉,反而会笑岔气儿。

音乐家靠的就是人气。不管是小甜甜也好,帕瓦罗迪也好,站在街边拉的也好,坐在卡内基音乐厅中弹的也好,都要有人捧才有意思。据说朗朗深受美国老头老太太(他们是美国古典音乐听众中的中流砥柱)的喜爱,而李云迪深受日本少女的喜爱,甚至因为他在日本掀起了一阵年轻女孩子喜爱古典音乐的热潮。看来日籍女子一直就以嫁到天朝为荣啊。远的有郭沫若夫人,蒋百里夫人,华罗庚夫人…;近的日本少女崇拜蔡国庆,崇拜李云迪,崇拜萨苏。(不过萨苏被人定义为“著名旅日网络作家”,旅日好像有点儿倒插门的意思。)

两个人出名后的路子不尽相同。朗朗主要是在Curtis音乐学院里迅速吸取养料,并满世界飞,和各大一流乐队,指挥合作,而且演出曲目种类繁多。Curtis是一所坐落于费城的音乐学院,声明不次于纽约的Juilliard音乐学院。当年的创办人Curtis Bok夫人的宗旨就是为没钱上学的音乐天才们尤其是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穷孩子们提供一个机会。这些孩子们有的在家饭都吃不饱,到了这里可以无所顾忌地专心学习。每天的下午2点多,夫人还会准备一些茶点,让孩子们打扮得得体,出来享用这上流社会专有的内容,学习上流社会的习俗。他们要学会如何拿杯子,如何文明地吃食物。我在收音机里听过一些Curtis学院老毕业生回忆那时的日子都很动感情,没有人会忘记那样的岁月。功德无量啊。Curtis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很多很老的教师。我的一位朋友当时曾想把14岁的孩子送到一个Curtis的90岁的老太太那儿学钢琴,但后来没送。我听了后一阵埋怨他。你想啊,90岁的老太太,当年她学琴的时候拉赫马尼诺夫这些大师们都还健在呢。对于老太太的学生来说,他们与当年的大师之间就隔着一个人,当年传下来的东西少掺了多少水啊?(后来知道朋友另有隐情,孩子大病刚逾,受不了一天正常的普通课业负担外加6小时练琴。看来天才也要有物质基础。后来那个孩子跟了一个朗朗的师兄学琴,挺得意地说“朗朗是我师叔”.)Curtis出的有名人物有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和山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 等。刚发现孔祥东也是那儿毕业的。

与其说是朗朗满世界乱飞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那些一流乐队的指挥一个个也都是成了精般的人物,一人让你领悟一点就够你用小半辈子的了。所以这种训练和金庸小说里的很多主人公的练功过程很相似,用金庸的话说就是让的各个师傅的内力源源不断地注入他的体内。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迅速渣干他们身体里的每一滴艺术细胞。朗朗也确实从频繁的演出中尝到了很多甜头,比如著名的“十钢琴联奏”里就有他一个,这种机会不是每个音乐家都有。我看过DVD版的演出花絮,这家伙手持一个卷饼边吃边听讲边溜达,和旁边的钢琴家比起来真的还是个孩子。他还把桌子上放的钢琴模型抓起一台来问这是不是巧克力做的,整个一个长不大。

回过头来我觉得李云迪这些年来有点过于专注在肖邦上了,其实这只是我个人感觉。他自己有一次还在访谈节目中为自己澄清了一下自己并不是只谈肖邦。当然个人爱好不同,人各有志,专弹肖邦也没什么不好。肖邦本人不也是专攻钢琴,不管其它吗?李云迪的演奏我听得很少,但感觉挺不错的,人家评委那个大奖没白悬空那么多年。

有朋友说朗朗讲话比较狂,也有说他台风比较夸张。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他对人很和善。而且不管在哪儿看到的他的照片都是孩子般的笑容,朗朗的天,朗朗的人。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只有一个对前途充满希望,内心充满光明的人才能做到这样始终如一。所以说如果他小的时候学琴吃了多少苦,到了这般时候也都成幸福的回忆了。他是不会后悔自己走这一步的,因为如果不出岔子的话,他能够轻松地把自己的优势保持到老,始终处在世界级钢琴家的行列里,这个职业和老中医差不多,终身制,越老越吃香,而且他又有年龄优势。

就在前几天,我在联合国的网站上发现朗朗接受了联合国的亲善大使的头衔,这让我有点对他刮目相看了。我一直觉得大师级的音乐家应该像老和尚一样和善,要把全地球人都当自家人才好。我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到很多的音乐家都不是校门进校门出的,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你像马友友当年拿的就是人类学的学位,而后才在Juilliard把书念完。朗朗这回看来是要走正道了,其实这也是一条捷径。

朗朗的作品我听得不太多,前些天雪太傅链了一个他的拉赫马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上来,听完了感觉他开始稍有些拘谨,后半程不错。细腻之处表现的非常到位,华夏男儿们感情细腻这一优点用对了地方是相当大的财富。从成品年代来看,拉2是拉赫马尼诺夫的早期作品,有着其年轻时代的浪漫和不羁。拉3则成品晚拉2八年,更多了一些人生体验和积累,所以对演奏者要求较高。SHINE那个电影里的David就是弹它出的事。朗朗没走那条路是幸运的,其实也是性格使然。

朗朗版的拉3我到现在也没看着,不过我不急,朗朗还年轻,他和他的音乐也会越来越成熟的。等真正成了一瓶XO再开也不晚。非用一句最近被大家用俗的话形容,我就等他个“人琴具老”吧。

在这里祝朗朗,李云迪两位国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元宝推荐: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