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旅顺口 之 明清之争(一) -- 小青

共:💬20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旅顺口 之 明清之争(二)

二、毛文龙被杀与黄龙平乱

从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到1633年(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的七八年间,包括旅顺在内的辽南一带,是双方争斗最激烈的战场。明王朝为了加强防御,先后3次更换驻守旅顺的战将。在这期间,明朝内部君臣猜忌,边将“贪淫骄横”,以致不断发生兵变与枉杀。继明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裨将李(金广)旅顺哗变之后,又有崇祯二年(1629年)的毛文龙被杀事件和崇祯六年(1633年)的黄龙平定叛乱的军事行动。这种内部战乱给后金夺取旅顺、进兵关内创造了有利时机。

毛文龙,仁和(杭州)人,天启二年(1622年)任辽东总兵,挂将军印,驻守皮岛。他以皮岛为基地“分布船哨,联络登州为犄角计”,屡次出兵从侧翼攻打后金,使努尔哈赤的西进广宁、南下旅顺的计划遭受挫折。但因“舟师”孤悬海隅,与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整体防御战略缺乏配合,毛文龙擅自攻打后金的镇江,“发之太早”,乱了“三方并进之谋”,引起明朝内部派系纷争。毛文龙拥兵自重,在朝廷银饷粮秣无济时,以“开市营利”的办法自筹给养,这便造成朝野的猜忌,诬他“能敌叛国,课税自肥”,终至酿成枉杀毛文龙事件。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明蓟辽总督袁崇焕以谈饷阅兵为名,邀毛文龙到旅顺双岛湾一古庙中,当众历数其“冒饷饰功,不受节制”等十二条当斩罪状,命部下张国柄“以尚方剑斩杀于帐前”。毛文龙死后,朝廷命副将陈继盛任皮岛总兵,统率毛的旧部。不久,发生内讧。起因是皮岛游击将军刘兴祚在山海关外的青山营与后金作战时身亡,其弟刘兴治认为总兵未表彰刘兴祚的战功,心中不满,便于崇祯三年(1630年)聚众作乱,杀死了新任总兵陈继盛。辽东督师孙承宗闻变,派党华岛副总兵周文郁到皮岛安抚诸将。随后,兵部尚书梁廷栋、登莱巡抚孙元化推荐毛文龙部将黄龙任皮岛总兵,处理“东江之乱”。

黄龙,江西南昌人(一说辽东人),原是援辽的下级军官,锦州大战中杀敌建功,迁升副总兵。崇祯三年(1630年)继任皮岛总兵。在危难之中,他一面抗击后金侵扰,一面铲除内部叛军。崇祯四年(1631年),斩杀叛军刘兴治和阴通满洲的内奸耿仲裕,击走高成友,除掉岛上心腹之患。同年,毛文龙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在山东作

乱,攻陷登州,祸及旅顺和海上诸岛。黄龙遣尚可喜等抚定诸岛,诛杀叛逆。叛军高成友占据旅顺,黄龙又派游击李惟鸾等击败高成友,随后黄龙本人引军驻扎旅顺口,从而打通了一度被叛军切断的旅顺与天津之间的联系。

崇祯五年(1632年),孔、耿乱军在登州拘捕黄龙的老母和幼子,逼迫老母以金簪招降黄龙。黄龙“拜簪而不从”。黄龙幼子年十二岁,叛军设酒席对他威胁诱降,幼子“即席大骂,被杀,头落几上”,后黄龙老母也因骂贼遇害。

在国土破碎,亲人被杀的情况下,黄龙坚持战斗,先后平定了广鹿岛、长山岛、金州和旅顺的战乱,斩杀和击走了孔、耿在旅顺的党羽。

崇祯六年(1633年)春,在明朝官兵围剿下,孔有德、耿仲明从蓬莱水城逃出,渡海北上。3月16日,耿仲明、毛承禄夜袭旅顺,结营于旅顺龙王塘,孔有德自率精锐部队驻扎双岛湾。3月18日,黄龙督舟师在双岛湾打败叛军,擒毛承禄等16人,俘兵卒1000人以上,旅顺之围解除。5月,孔有德、耿仲明等带士卒2万投降后金。至此,旅顺内乱虽平,但明与后金的旅顺最后争夺战却在酝酿中。

(待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