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武学的困惑(一) -- 履虎尾

共:💬153 🌺19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武学的困惑(五)

第二天,听众早早的就跑茶馆来占座儿了,占座干啥呀?听书哇!这段书没听过哇!等啊等,等了半天,终于把醒堂木给等响了:

“书接上回,列位,话说包兴推门一看,大吃一惊:‘哎呀妈呀,这水都开这么半天了,咋就没人知道呢?也没个人来照看一下。这要是再烧一会儿,把水烧干喽,还不把壶底给烧漏喽?’”

似这样的噱头,第一次听人讲起,你必定会笑上一笑。第二次呢?不知道了;第三次呢?呵呵,恐怕是不言而喻吧。

履虎尾在中原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唱不过,爬旗杆”的说道。早年,大财主家办喜事,要去省城开封请戏班子,来家门口唱梆子,唱豫剧。请就请一个呗,不,财主讲排场,要么不请,一请就请俩。财主家大门朝南开,大门口外,一边搭一个戏台子。东边戏台子面朝西,西边的戏台子脸冲着东,俩戏台子脸对这脸,两个戏班子同时开唱,这就叫唱“对台戏”。看戏的哩?看戏的站中间,歪着脖子两头看,扭着脑袋两边听,觉得哪边好就往哪边挤。就见人群一会儿拥过来,一会儿挤过去。呵呵,这对台戏可是真难唱,就像俺同看剑、微风争论武侠小说一样,所有的演员,谁也不敢松劲儿,拼着老命也得比对面的同行唱得好是不是?可是哩?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时间一长,总会有一个戏班子被观众认可,看戏的都拥到这边戏台子底下来了。另一个戏班子哩,呵呵,戏台下边儿可就没人了。

没有观众了,唱输了,怎么办?认输?先别急哩。就见唱丑角的那个女演员,窜到财主大门前正中间旗杆子底下,忽忽连连,把上衣全脱喽,上半身一丝不挂脱个“广积粮”,然后,两手抓住旗杆子,双脚蹬住旗杆子,手脚并用,噌噌噌噌,一口气爬到旗杆子顶上去,在旗杆顶上吊着打滴溜。光脊梁,爬旗杆,又是一个女的,你说,稀罕不稀罕?看戏的人,谁也不看戏了,都来围着看大闺女光脊梁爬旗杆了。

对面戏台上的戏班子一看,停下来不唱了:呵呵,唱不过你们,还是你们能哩!你看看,看戏的都跑你们那边去了!

财主东家也笑了:呵呵,都不错,一个唱得好,另一个也不错,俩戏班子不分高低,一样给赏钱!

光脊梁,爬旗杆,一次两次还可以,多了,也就没人爱看了。

梁、古、金等新武侠作家,能活跃在当今,有古今中外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以参考学习,有古今中外大量的创作理论、美学理论可以学习借鉴,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是非常幸运的。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新的理论,新的内容,新的形式,都在迅速地产生,迅速地发展,并迅速地被淘汰。

文化娱乐方面也是如此,各种理论、内容、形式、价值观全然不同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各种艺术流派、艺术手法、艺术思想不断出现,不断更新。时代新了,变化快了,过去在舞台上能走红几十年,上百年的一个内容或者形式,现在,只流行了几年,甚至几个月就时过境迁了。

还有,新武侠作家所面对的观众也变了。过去,“小白菜”上十三级楼梯去见杨乃武,说书的艺人能一连唱上十几个晚上,上一级,唱一夜。好的唱家,唱上一晚上,小白菜不但没上去,反而退下来一级。而今天,你费大劲好容易写个帖子,刚贴到坛上,就有人通过GG,对帖子进行辨伪,进行考证了。

面临着这种种的巨大变化,对梁、古、金等新武侠作家来说,这也确实是一种的巨大压力。

面对着压力,就要求新,就要以变化来对应速度。金庸先生自觉地求新求变,力图使自己地作品与时代更为贴近。

在故事情节方面,金庸先生力图设计出更加曲折、更加离奇、更耐人寻味出人意表的情节来。在场面铺陈方面,金庸力图渲染铺陈出更加恢宏庞大的场面。在人物塑造方面,金庸力图刻画出更丰满、更充实、更有血有肉、与现代人更贴近的形象来。而在创作思想方面,金庸则是有一个对英雄主义的从肯定,到怀疑,再到否定的一个转变发展的过程。

金庸先生前期的作品,如《书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碧血剑》等,热情地歌颂了行侠仗义的英雄,为国为民的豪杰,可以说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到创作的中期,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连城诀》、《侠客行》等作品中,金庸先生对武学的价值,对侠义道的功用,提出了疑问,这种武学上的虚无主义,直接促成了反英雄主义倾向开始产生和发展。

到了创作的后期,以《依天屠龙记》和《鹿鼎记》的问世为标志,金庸先生终于正式地走上了反英雄主义的道路。

张无忌是《依天屠龙记》的主人公,金庸先生是这样设计这个形象的:

张无忌身具“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三大武学绝技,在武学方面堪称是武林第一高手;

他不畏强暴,不欺弱者,慷慨仗义,古道热心,抚危救困,排忧解难,赢得天下英雄的共同尊重;

他把四分五裂的明教重新组织起来,把各大门派团结在明教周围,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反元大军。

但是,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才华出众的侠义英雄,在成长的道路上,在现实的生活中,却经常失败,处处落在赵敏、周芷若等女人的下风,最终败在了陈友谅、朱元璋等一流龌龊小人的手上(或许,金庸是在印证“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一笑)。金庸在《依天屠龙记》的“后记”中写道:

“象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里。”

象张无忌这样的英雄,武功不可谓不高,但是,高超的武功并没有帮助张无忌在政治舞台上获得胜利,高超的武功,在阴谋诡计面前败下阵来。金庸先生在“后记”中提出的政治领袖的条件我们暂且不论,但金庸先生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武侠不是政治家、阴谋家的对手,武功无法与阴谋诡计相抗衡。

这种反英雄主义的思想倾向,在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与《依天屠龙记》的主人公张无忌,是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韦小宝不学无术,狗屁不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市井流氓。韦小宝初出江湖,就用流氓手段杀了黑龙鞭史松。紧接着,韦小宝混入宫中,成为康熙皇帝身边不可或缺的宠臣。韦小宝又加入了天地会,成为天地会青木堂的香主。他五台山救驾,剿灭神龙教,策动罗刹国宫廷政变,挑起三藩叛乱,签订尼布楚条约。韦小宝官拜抚远大将军,爵封一等鹿鼎公,出将入相,不可一世。他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呢?就是吹牛拍马,钩心斗角,撒石灰、揪辫子、挖眼珠、捏阴囊、熏闷香、下蒙汗药、背后捅刀子、脚下使绊子等市井无赖手段。

如果说,在《依天屠龙记》中,金庸先生对于武学及侠义道还抱有一线无奈,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并没有完全脱离过去武侠的模式,而且,小说对武学武功,对侠义道,作者的价值取向还是一个正值,表现出对武侠小说的一些留恋的话;那么,在《鹿鼎记》中,这种对武学价值观的留恋则完全被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所代替。在金庸的笔下,韦小宝“不值一钱,有如狗屁”的市井伎俩,战胜了几乎所有的“古往今来天下第一”。无论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大奸臣熬拜,第一大反贼李自成,第一大汉奸吴三桂,第一大武功高手神龙教主洪通,第一外邦女摄政王苏飞霞,第一割据势力郑克塽,第一大帮派天地会,第一大邪教神龙教,第一大分裂势力葛尔丹,等等等等,都被韦小宝玩弄于掌股之上。《鹿鼎记》的问世,标志着金庸先生在反英雄主义的道路上,达到了自己所能达到的顶峰。

关键词(Tags): #对台戏#光脊梁爬旗杆#杨乃武与小白菜元宝推荐:雪个, 通宝推:黄土布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