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译之苏军在阿富汗战例节选[连载] -- asiavikin

共:💬67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连续堵截和清扫Anushella附近一个山谷的游击队

连续堵截和清扫Anushella附近一个山谷的游击队

本报告由P.A.Skovorodnikov少校撰写。他在1985-1987年间担任独立第70摩步旅空中突击营参谋长,获得两次红星勋章和一次勇敢奖章。

本次战斗发生地点位于坎大哈东北方向约60公里的一个山谷。这个山谷靠近从坎大哈经Sharhre-Safa到Kalat(Zabol省会)最终到达首都喀布尔的公路。

在1986年2-3月间,从坎大哈经Sharhre-Safa到Kalat沿线的游击队不断攻击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车队,在公路上埋雷,炮击军营和哨所并且护送从巴基斯坦入境的武器弹药等物资。

营长V.N.Tsarev中校不久接到下述命令:你营准备在几天内出动封锁并消灭Anushella山谷附近的敌人,旅属摩步1营(欠一个连)加强你营。

为此我营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山地条件下的战斗,扫雷训练,夜战,山洞搜剿,以及用爆炸物摧毁物资储藏点(为进行这项训练,每个连加强一个工兵班)

营长在3月24日22时下达了最后命令。

战斗示意图连接:

点看全图

“以摩步1营(欠摩步3连)占领山谷东部高地(译注:从示意图上看也没能占领东部的两个制高点)并防止敌人从该方向逃脱。封锁集团必须于3月25日6时前到位。1营会得到直升机支援。

第3空中突击连由南向北地攻取山谷西部诸高地,防止敌人从该方向逃走。封锁集团须于3月25日6时前到位。

空中突击营主力封锁山谷南部入口,营加强1个坦克排,1个反坦克炮连,1个喷火排和1个工兵排,2个152mm自行榴弹炮营,1个BM-22‘飓风’火箭炮连。空中支援由Mi24直升机以及1中队Su-25攻击机提供。 6时30分,在炮火准备后,我营将向北攻击并消灭敌人。”

各部均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进行了25分钟火力准备,包括用火箭布雷封锁山谷北部游击队可能的逃逸路线。营随后开始进攻。

摩步1营和空中突击连都在连一级配属了炮兵弹着观察员。1营还有一个空地协调组。1营和3连都攻占了制高点并向北部其余高地跃进(译注:请见图中标识的绿色和兰色线)。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始终能够支持谷地中的空中突击营向北推进(注:图中的紫色线)。

14时30分,扫荡结束,在战斗中我们击毙了20名敌人,缴获一批武器并摧毁了一些弹药储存点。

伏龙芝军校的评论:

我们发现对于山谷地区的清剿最好在夜间就控制住要点。而且,封锁集团和扫荡集团之间的密切配合对于保证清剿的进度和及时完成任务是非常关键的。这些都做得很好。

但是还是有以下缺点:炮兵和空中支援还是可以使用得更有效率些。太多时间被浪费在呼叫火力上了,敌人在留下少量人员监视战场的同时有足够时间把大部队转移到山洞里去。而且敌人还能在其阵地上铺设友军的对空联络标记来欺骗我空中支援。火箭布雷缺乏足够精度使得密度不均导致敌人仍旧可以穿过雷场从北部逃走。而且,敌人仍旧提前发现了我军行动并有足够时间在山谷和道路上布雷以迟滞我军。

最后,我们认为封锁和清扫敌人需要出动的部队在兵力和兵种上应该更多。本次战斗仅仅出动了苏军而排斥了阿富汗政府军。

美军军官评论:

如果事情已经搞砸了,那么出动空中力量还是有用的。但是在战场上直接使用对空联络标识(译注:可能是指T字或是“八”字对空联络布板此类的方式)属冒险之举,因为敌人可以很快学会并用来蒙骗空中支援。地面部队所需要的是与航空兵能进行直接沟通的能力。

(不知道各位感觉如何,我从战斗示意图上没有看出摩步1营和空中突击连有封闭游击队撤退路径的可能。苏军的计划是以这两部在战斗打响前就抢占山谷两侧诸高地,但是从示意图上看1营只来得及占据东部两个较矮的高地,两个制高点并没有拿到手。至于谷地西部,突击连也是逐次占据山头,不过游击队明显对西部高地重视不够,突击连攻击基本都能得手。总体看,这两支部队所做的不象是封闭游击队的撤退路线,倒很象从两翼保护空中突击营主力在谷地中的推进不受游击队来自谷地两侧高地的阻击。所以,这不是个围歼敌人的打法,更象是一线平推的变种。因此,既然苏军是逐次推进,游击队也自然是逐次抵抗,最后遁入深山。苏军此战出动2个营,还有豪华的空地支援(连Su25都出动了)加上152自行榴和飓风火箭炮,结果是剿灭20名敌人,实在令人咋舌。

苏军在此行动中表现出的空地协同水平基本等同于美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的水准:即对空联络仍旧以地面部队摆放标识为主。如果苏联空军在70-80年代基本都是这种水平我很难认为在大规模战争中其空地支援能力会比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有质的提高。

从目前的这几个战例看,苏军的近距空中支援在清剿游击队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用处。我个人也因此很怀疑在1979年中越之战里中方使用空中力量进行对地攻击能有什么成效?毕竟,越南山地比阿富汗山地的植被要丰富得多,而PLA空军1979年的对地攻击水平能有苏军1986年水准的一半我们就要烧高香了。因为当时越军在应付空袭方面的经验远比PLA强得多,而且与阿富汗游击队类似的是,在战斗中失利后的应对手段也是分散逃跑。由于他们都是在内线作战,这种分散逃逸的做法要比集中突围效果好得多。所以空袭越军能有什么效果是颇值得怀疑的。这个远不能和朝鲜战争初期美军对于志愿军山地防御阵地的空袭效果相比。在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本身从上到下缺乏应付高强度空袭的经验,而且志愿军的战术是穿插敌后扼守要点围歼美军,这就决定了部队在穿插到位后必须死守阵地数个昼夜,防御的弹性很小甚至没有,而美军却有足够时间施展其空中优势。而且志愿军的装备落后,仓促构筑的工事也不要指望有多好的抗炸强度。因此在二次战役东线战场上会在美军空袭中出现巨大伤亡。而越军在逃逸时没有这个问题,掩护主力的分散逃逸不需要下级部队死守某些要点好几个昼夜,顶多半天就够用了。阿富汗游击队也是类似情况,掩护主力撤退时只要拖时间就成了,防御的时候多准备几个山头高地保持足够的弹性,以运动防御方式既可以减少自己的伤亡还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所以,山地条件下对付这种并不想死守一地的敌人,空中打击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