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一)北元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73 🌺10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首都放在前线,一点战略纵深都没有,是明亡的一个很大原因

明朝就是吸取宋的教训,才采取占据形胜、重兵戍边、首都前置、皇帝亲临的办法来巩固边防的。漕运虽然糜费,但是以全国之力来应付还是有余的。南方没有重兵集团,但是经济上的产出可以支撑北方对野蛮人的战争。

这话不对,定都北京固然有便于对外作战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北京是朱老四的老巢,而朱老四得位不正,在南京不安心,加上燕军主力可都是北方人,人心思归。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朱棣才迁都北京的,而最主要原因在于北京朱棣经营多年,住得安心,套句现代的话,是有家的感觉。而事实上,当时中国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在北方支撑一个职能形消费形的首都并不合适。

象朱棣这么干的,还有一位皇帝,南梁的萧皇帝,也是得位有点问题,为了家的感觉,把首都弄到自己的封地,结果太靠近前线了,导致一下就完蛋了。

一般认为,在明帝国强势的时候,首都靠近前线,利于军事支撑,但是在帝国弱势的时候,首都太靠近前线,那么完全没有战略纵深的结果就导致首都极度容易受到攻击,就会重捣萧绎故事。

从行政安排和兵力配置上来讲,首都放在南边也是悖反的。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必然要派亲王或者得力大将守边,全国的国防资源(名将、悍卒、锐骑、利器)都要集中在北方(仍然需要大量漕运支撑),相形之下皇帝身边的兵力就少了,形成所谓前重后轻的格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打好仗自然必须给北方男一号以相当大的自主权和人事权,这简直就是催生独立王国。一旦北方男一号觉得南京那个小兔崽子或者老王八蛋啥屁不懂,还经常指指画画装领导腔,自己披星戴月浴血奋战反而是为他人打工,麻烦就来了——从北京到南京除了一条黄河一条长江,并无决定性的地理障碍,河防千里,北兵可以很容易选择一点突破,缺乏实战经验的南军不可能堵得住。

从行政上讲,帝国的经济命脉在南方,而且漕运的浪费巨大,在明朝开国之初,还浪费得起,但是这种毒瘤日长夜长,到了后期,那就是恶性肿瘤了。而且漕运本质上是为了供应首都而存在的,至于为军队运送钱粮各朝各代都有专门制度的,与漕运相比,其运输量首先就小多了,浪费也小多了。

至于北方的边防问题,明成祖之后一直就是处于防守了,于谦及其之后考虑的也是防守,和进攻就没屁关系了。而防守讲究的是战略纵深,首都靠前对于防守来讲,实在是太不妙了。同时,在防守的情况下不会有所谓的北方男一号出现,而必然是分隔北方为多个战区,各战区互不隶属互相支援又互相牵制(明末的袁崇焕也是如此,只掌控自己的战区)。各战区合作加上中央政府的调度支援,除非成吉思汗复生,否则蒙古人是攻不进来的。另外,明朝的军队体制很大程度是文官掌兵,要造反就更加不用想了。南北交隔,中间决定性的地理障碍不是没有,是多了去了,看看中国历史上南北分制的历史就知道了。江淮一线,如果北军不是被南军强很多的话,根本突破不了。所以你的设想不成立的。

至于靖难之役么,实在是建文帝白痴,竟然下道不允许伤害朱棣的命令,要不然是个朱棣都早死翘翘了。在正常情况下,参考价值基本为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