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熊形 -- 一路狂贴

共:💬80 🌺4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各位请看这篇文章

文章较长,摘录其中的部分:

至于受经济或法门所限,独身入山,便需要懂一点强身的武功。蛮山旷野能夺人精气,有催眠作用,只是深夜凉气,一般人便难以忍受。许多人学道苦于找不到“下手处”的入门之法,其实太极拳便是。不但在下手处,在最深处也自有妙用。

李瑞东的七星太极,得自于杨露禅的别传,简略而言,只有劲法没有招式,几个字便可以练功夫,扩展开来,光桩法便有一百多种。笔者寻访一位七星太极传人,这位先生说民国时有人学走了几个桩法,成名成家,笔者叹息其人没有学全,而这位先生说:“你的想法错了,这是个聪明人,其实不要那许多的。”

从此事可以看出,门派之争,是耍给外行人的把戏,内行人并不太当回事,争到了也不过是蝇头小利,等于门面上挂的灯笼,不管多么漂亮,风真的大起来,也就灭了。

打坐姿势完全是太极拳法,坐起来身上没有太极拳,必然身形萎顿,越坐越累,谈不上精神修养。男子的生机从腿上来,可能站着练比坐着更好,因为重力贯在两条腿上,锻炼程度比坐着强。《大成捷要》中说女子的生机在胸口檀中穴,表现在两乳。女子站桩要谨慎,因为两腿本不是她们的生机发生地,静坐倒适合女子。

静坐法可以是最简便地坐在椅子上,要向前坐,臀部可以垫高,尾椎骨向外摆开。因为人体脊椎有着固有的弧线,坐着时,尾椎骨不外摆,整个脊椎便不舒服。尾椎通胃气,许多人坐不住,是因为胃气顶住了。外摆尾尾椎,也是顺一顺胃气。

然后头悬顶、沉肩坠肘,好像空气中有什么将头提了起来,两个肩膀日落西山般沉下去。提顶就是提神,沉肩就是沉气。提顶的刹那,全身也要提上,沉肩的刹那,全身也要沉潜。不是海浪般一起一伏,而是沉提要在同时,又沉又提。

这是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也是打坐的基本要领,太极拳上身了,方能坐下去。坐的时候,浑身松活,不能僵死地硬挺。如此一坐,生理就开始自我调整,直到两乳悄然一热,仿佛女子情窦初开,略略有点意乱情迷之感。

此时便要两手按摩双乳,直到热感增强,倍感鼓胀,气息骤然深长加紧。南方餐饮中有煲汤法,当熟热后,便要小火温炖,方能出美味。此时也正如煲汤般,不再按摩,两手一握,自然下垂,保持着这股热力,放缓放松,散漫一点,便可温养自己。此时人的精神肉体,都如小火,默默的,冉冉的。

当觉得火力渐退,可以重新来过,热力再起。也可以就此歇息,摩挲面部,敲敲后脑,脚尖向内点几下,慢慢起身,缓缓而行,身体便可以从那种状态中脱出来。

这是坤道的初步,起于一点太极拳的沉提功夫。有了这点沉提,会听到自己的呼吸自发地调整,或急或缓,都不要管它。调息,是用身体来调整呼吸,用呼吸调整呼吸,便错了。

一个技能,要从它的反面去练,练什么很难是什么。正如太极拳“斜中寓直”的道理,以失衡来练平衡,用平衡很难练出平衡感来,练时四平八稳,一遇非常便手脚失措,还是不能平衡。齐白石的名言“歪歪斜斜贵天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齐白石用偏锋写字用斜刃篆刻,却力道饱满圆润,一个画家也懂得“斜中寓直”的道理,中国的武艺、文艺在高层次上可以相通。

沉提身体的调息法,能将呼吸调整到何种程度?打太极拳酣畅时皮肤能呼吸,所谓“饮食从口入,空气从鼻入,元气从毛孔入”。更深一步,为“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可夺天地之正气矣。”——古人以诗将此形容为“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最终要达到“寂而不动,感而遂通。”

先看过以后再讨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