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钢铁时代的恐龙(一)(完) -- 晨枫

共:💬196 🌺3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钢铁时代的恐龙(二)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超级重炮非“巴黎大炮”莫属。“巴黎大炮”是由克虏伯380毫米舰炮发展来的。尽管 “大伯莎”经常和“长麦克斯”(Long Max,也是一种由大口径舰炮转用的要塞炮)和“巴黎大炮”混淆起来,尤其是法国文献,常常直指“巴黎大炮”为“大伯莎”,其实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这三种超级重炮都是克虏伯研制的,“巴黎大炮”由“长麦克斯”发展而来,但“巴黎大炮”和“大伯莎”没有相同之处。“巴黎大炮”的真实性能现在已经没人清楚。在协约国军队反攻时,“巴黎大炮”被撤退的德军炸毁,所有资料也被销毁,除了一个座圈部件被美军缴获,没有任何部分残存下来。事实上,关于“巴黎大炮”的很多数据都是猜测,包括其性能和总共发射的次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达到130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大炮”在克鲁伯工厂里,注意炮管上的加强装置,炮管太长了,不采用一点特殊的办法会在自重下下垂

克虏伯的大炮非常有名,北洋水师“定远”、“镇远”的主炮就是克虏伯大炮,厦门胡里山炮台的海防炮也是克虏伯制造。克虏伯在研究远程舰炮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如果炮弹的弹道延伸到空气稀薄的外大气层,空气阻力将大大减小,射程可以比大气层里的弹道更远。这极大地激发了克虏伯工程师们的想象力,开始着手把380毫米舰炮加装一层210毫米的衬里,极大地加长炮管(196倍口径!),以把炮弹送入近地空间,达到极大的射程。这就是“巴黎大炮”的起源。

“巴黎大炮”的口径为210毫米,弹头重94公斤。这在今天是非常大的口径和弹头重,但在超级重炮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不算很了不起。“巴黎大炮”最牛的地方是其超远的射程,达到闻所未闻的130公里!弹头在空中要飞行172秒,最高可以达到40公里,这已经差不多是亚轨道的近地空间水平了!“巴黎大炮”重256吨,由于其舰炮“出身”,由80名海军炮手操纵,由一名海军少将指挥。“巴黎大炮”一共制造了7门,但配用的铁路底盘只有两个,所以不是所有“巴黎大炮”都能同时上阵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大射程,“巴黎大炮”的膛压非常高。于是口径虽然是210毫米,但炮弹对炮管的磨损惊人,每一发炮弹都要把炮管磨掉一圈,所以炮弹是编号的,后一发比前一发的口径略大一点,以补偿膛线的磨损。这一定要按着顺序来,否则可能出现炮弹卡在炮管里的事。等一轮65发炮弹按顺序发射完了,膛线也磨得差不多了,这时要送回克虏伯,重新镗膛线,并把口径扩大到240毫米,再接着用。两轮用完了,炮管寿命也就差不多了。

“巴黎大炮”的射程之远,以至于精确瞄准的时候,要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巴黎大炮”的部署地点是在巴黎东北的Coucy森林里,地球自转使落点比瞄准点远393米,也会侧向偏离1343米。不过对于这样的精度斤斤计较其实意义不大,“巴黎大炮”的精度不好,只能概略地保证打到巴黎,瞄准埃菲尔铁塔打到蒙马特尔高地,那还是算命中的,没有人对命中精度寄予太高的期望,本来就是吓唬老百姓的东西。“巴黎大炮”的首次使用时1918年3月21日清晨7点18分,在不长的生涯里,共发射320-367发炮弹,造成256人死亡,620人受伤。

“巴黎大炮”没有能够改变德国在战场的颓势,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战败告终。即使在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下,克虏伯仍然没有放弃对超级重炮的研制,希特勒在30年代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希特勒对奇迹武器的变态的狂热使超级重炮重获新生。

超级重炮低劣的机动性和发射速率,甚至在拉锯战时期已经引起战地指挥官的不满。“巴黎大炮”虽然通过铁路机动,但在发射前要在地面建造方木或钢质底座,所以不能算真正的列车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机动性问题,各国已经开始将重炮安装在特制的铁路底盘上,通过铁路来实现战略和战术机动。铁路底盘的承载能力容许超级重炮可以完整地机动,不需要耗时费力的拆装就可以迅速投入战斗。特别重型的列车炮仍然需要一定的拆装,但比非列车炮还是要快捷多了。相对宽大的铁路底盘还容许装上重型的装弹机构,加快发射速度。然而,这些超级重炮的旋转瞄准和后坐问题没有解决,必须建造环形铁路,依靠列车的前进和后退来改变瞄准方向;每次击发后,必须容许火炮沿轨道后坐相当距离,用刹车制止,给重新瞄准带来很多麻烦。两次大战期间的改进重点转移到可以旋转的发射平台以方便瞄准,和减少后坐。解决旋转瞄准的方法是“弗格森”转动炮台,就是建造环形轨道,使铁路底盘的前后两个轮车组可以分别搭在环形轨道的相对侧,把轮车组转90度,横向沿环形轨道运动,实现360度瞄准。反后坐的事比较麻烦,需要复杂的液气反后坐装置,甚至在发射前用液压千斤顶把大炮抬高,以争取一点后坐距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为列车炮的发源地,美国也有自己的列车炮,这是14英寸列车炮,时间是一战刚结束的时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12,“巴黎大炮”的直接后裔,只试验性地研制了两门,没有正式装备

列车炮最早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成功地在北军进攻Richmond的战斗中首次使用,后来各个列强纷纷装备,美国的产量最大,但是还是德国的列车炮最出名。德国将“巴黎大炮”的基本设计复活、更新,设计了K12列车炮,但K12只试验性地研制了两门。列车炮中最最出名的,还是要数“多拉”大炮。

元宝推荐:海天, 通宝推:mezhan,浣花岛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