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我的一次失败的经验 -- liqueur

共:💬22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谈谈我的一次失败的经验

说说我的臭史。

早年练武的时候,为了了解一下实战的感觉,报名参加了一个当地的散打比赛。当时情况是:练武(传统)了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练过一些外家拳如螳螂,侠拳等,刚开始接触形意和太极,没有过实战经验。提前两个月开始训练,开始是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力量型训练,因为当时体重比较不利(体重级别分的比较粗,我当时是150斤,落于150~175斤的级别),所以就针对同级别的对手狠练力量。然后练一些柔韧性和耐力,接着进行模拟对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负重深蹲蛙跳等训练方法外,采用的基本是传统的训练手段,事实证明传统训练在力量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对练的对手除了自己的几个师弟外,还和两个练拳击的,一个练太极的朋友切磋过(除了一个师弟,其余的体重均比我大,都把时间用在体重力量比我大的对手上了)。和他们对攻也不咋吃亏,可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对比赛也比较有信心。总的来看,练拳击的优势在于移动很快,可能是不太注意起脚的关系,说切入就切入,进身的组合拳比较有威胁。这时散打腿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基本上不让他们靠的太近。不过还是能感到体重的优势比较明显,其中有一个练过职业拳击的,200多斤,基本上我只能绕着他走,其人还相当灵活,忽上忽下的进攻开始让我很是吃了几次亏。好了,到了快比赛的时候,在一次练习中我的一记高鞭腿结结实实的踢中了师弟的头,正在大家叫好的时候,我感到彻骨的疼痛,后来发现脚背肿了一块,而师弟反而没啥事(事后我们专门检察过他的头骨构造,发现其两侧的头骨特别厚而坚硬,算我倒霉),还被人耻笑了一番。幸好骨头没什么事,可之后训练大打折扣,只能希望脚能尽快恢复。到了比赛的那天,一过磅发现体重居然只有134斤,看来散打训练是减肥的捷径阿!这样就被划到了130~150斤组,我为这个结果还很是兴奋了一阵。之后碰到了同一级别的一位选手,我以前见过他,专门练实战的,据说经常和别的武馆交流切磋。但我觉得他麻杆似的(怎能跟我的对练选手比呢),心理的底气又足了一些。其实包括我和他的师傅,都不看好他。结果抽签结果我第一场就对他。好啊,这回我还不吃定你了?于是我在比赛之前就忙于跟其他师兄弟加油摄像,到比赛前才急急忙忙的换上服装护具。事实证明轻敌是我犯的第一个错误。

当裁判把我们交到一起讲比赛规则时,我突然发现护裆忘记带了,于是在观众的哄笑声中我急急忙忙的跑到厕所把护裆带上,又脸红耳赤的跑回赛场。裁判当众宣布扣掉我的一分。心神的混乱是我的第二个错误。比赛终于开始,当我扑向对方的时候,对方却开始游走,大概他看出来不宜跟我硬碰。而我却没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因为以前对练的对手都是很猛的和我打对攻,硬碰硬的拳来腿往。可以说他确实比我有经验,位置变幻,转身都很快,往往在我停止追赶时突然回身给我一下。我当时有点蒙了,不知该怎么办,反而吃了他反手的一记重锤,外加一脚正蹬。虽然一点事没有(他的力量是其弱点),但知道点数已吃了大亏,心里更加着急,脚下一滑,竟然摔倒了。看着对手得意洋洋的高举双拳绕场时,我鼻子都快气歪了。裁判朝我读秒时,我稍稍冷静下来,想了一下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必须引他出击再找机会揍他。于是我不为所动,只在他要过来时给他一拳或一脚。很快他失去耐性了(估计力气也耗了不少吧),居然抱住我想摔,我于是轻松的把他放倒,一雪之前倒地之仇。然后又逮着一个机会一轮组合拳直把他打出了界外(本来想把他直接揍倒的,可是他逃的很快,临出界前我还踢了他屁股一脚,可见他是背对着我逃的。只是这一脚引发了旧伤,使得我再起脚时不得不有所顾忌)。大概是打蒙了,他再也不敢和我正面硬碰,只是利用规则继续与我周旋。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他弯下腰拦腰抱住我想摔,露出后背大大的破绽,这在实战中是不可想象的,我条件反射的给了他一肘,又被扣了一分(不能攻击后背)。只不过比赛不能用膝和反关节,否则的话我直接就上膝或套住脖子摔了。不久比赛就结束了,虽然只打了两分钟,但加上读秒和暂停打了大概有5分钟,感觉比平时训练时要累得多,一是没经验,而来体能确实不行。最后裁判示意,两位判我赢,两位判他赢,只能算小分。由于我之前被扣了一分,有犯规扣了一分,最后差两分饮恨。后来对方一直打到亚军,把我气坏了。不过想回来,确实自己做的不够,对这样的对手不能有效KO,即使靠点数赢了也是胜之不武的。

总结我的这次失败,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训练不全面,光注意力量的训练,身手步不够灵活,以至于遇到灵活的对手不能有效攻击,浪费了一部分体力。一击即倒,那是建立在对对手节奏的很好的把握上的,而且如廖白所说,力短的打力长的。二是经验和体能不足,这估计是大部分练传统的弱项,想想人家练散打和实战的,几乎是每周有几次对练的机会,可以以多种方法来和你周旋,拉开距离寻找机会攻击你,根本不用跟你硬碰。据说东北形意名家杨俊秀有一次平手就是因为对方太灵活了,打不着。看来练拳不能光想着打对攻啊,否则遇到年轻灵活的一不小心就着道了。看看陈吴之战,吴公仪在近身时的优势还是明显的,陈克夫占不到什么便宜,但陈年轻力壮,吴硬是赶不上施展有威胁的打击。另外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发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李小龙所说的忘我也是有这方面的意思。三是轻敌,我之后就不敢轻视看似瘦弱的对手了。再就是对擂台的规则问题,用拳套护具的问题和对自己的保护问题,若不是脚伤,我的腿部攻击应该是能发挥更大威胁的。抛开擂台与实战的区别不计,这次比赛的经验给我的警示远远大于其结果,我觉得我们在大谈境界之余,还应多注意距离感,位置角度和节奏的把握。每当我埋头练功时我都会思考着几个问题:怎样练短,怎样练活,怎样把劲全放进对方身上,怎样让对方觉得委屈,逃无可逃。另外形意八卦太极,真的缺一不可。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就实战的经验多发表意见!

关键词(Tags): #散打(当生)#练武(当生)元宝推荐:老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