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努尔哈赤(十八) -- zzw78

共:💬23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姚老好像没说过这样的话

姚老的《李自成》,我从8岁读起,到现在差不多20年了,读了二三十遍,不敢说倒背如流,姚老在什么地方说过些什么话,我还是记得清楚的。姚老对火器的描写主要在五卷本第二卷的第49章,我引用如下。其中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文人,对军事知识所知都仅仅来自于书本,所以他们引用其它文人的夸张记载并不奇怪。姚老自己并没有明确表示红衣炮有效射程到底有多少,但他在注解中明确说了书本记载的所谓二十里不是有效射程,可见他对这个数字是持怀疑态度的。至于所谓一炮打一亩地更是不知从何谈起。姚老在书中很明确的说了当时是没有爆破弹的,霰弹也不可能打一亩地,而且射程会近很多。

姚老在第三卷中对第二次开封战役的描写说明了他对当时火器威力的观点,如果陈永福的炮能打10里,一炮一亩地的话,农民军还攻什么攻啊,早给打死完了

“牛金星和宋献策也想听一听李岩的意见,都请他不要过于谦虚。李岩想了一下,说:

  “我曾看到上海徐相国①几封奏疏,极言火炮的厉害。去年冬天宋军师枉驾寒舍,

曾作数日畅谈。论及当代军旅之事,军师也十分重视火器之利。不知义军中火器多少?

这种东西,目前虽然不一定用得着,但将来进攻坚城或两军野战,威力很大。”

  ①徐相国——即徐光启。详见本书第一卷第829页注释。

  闯王说:“如今我们还只有些小的火器,没有大炮。虽然军师提过军中需要大炮的

话,可是一则没人会造,二则将士们也不很重视。等咱们破了洛阳之后,自然要收集一

些火器。太大的,携带不便,也不必要。便于携带的火器,倒是对咱们很有用处。”

  宋献策明白闯王自己和刘宗敏等大将们对炮火的使用都不十分重视,只偏重将士们

的勇敢和弓马娴熟,这是十几年来流动作战的形势使然。他趁李岩提到此事,赶快说:

  “目前弓、箭、刀、剑虽然仍为战争利器,然论到攻城与守城,或两军对阵相持,

火器最是威力无比。火器的长处在于能及远命中,能摧坚,能一弹杀伤多人。目前因闯

王才到河南,诸事纷忙,自然以招兵买马为首要急务。目前已经有了十几万人,所练精

兵日多,可以腾出手来编练一支精兵专用火器,如明朝的神机营①那样。至于火器,我

们只要重视,就可以陆续收集;将来找到名匠高手,可以自制。晁错说:‘器械不利,

以卒子敌也。卒不可用,以将予敌也。’火器就是今日利器,远过前代。”

  ①神机营——明成祖得到一批西洋炮铳(火器)和制造方法。后来专门成立一支使

用各种火器的部队,定名为神机营,为京军三大营之一。神机是对各种火器的美称。

  牛金星笑着说:“前年弟在京师,听说朝中也有一些儒臣不同意多制造大小火器以

御满洲。他们说,火器本是夷人所长,非中国所习用。中国自有中国长技,何必多学夷

人。自古作战,兵精将勇者胜,未闻一个名将有用夷技取胜于疆场的。”

  李自成和宋献策、李岩都笑了起来。牛金星又继续说:“这些儒臣不知道军旅之事

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应墨守旧规。如说火器来自西洋夷人,然自元、明两朝即被中国采

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再说,这班在朝中的老先生们忘记,倘若不用夷技,那么,我

们如今只好仍旧乘兵车打仗,连马也不要骑了。”说毕,拈须大笑。

  宋献策见牛金星和李岩都主张采用火器,就接着发挥他的意见说:“自古迄今,作

战之道,其不变者为奇、正、虚、实之理,其他则因时兴革,因地制宜,代有变化。然

自春秋以来,最大的变化有两次。春秋末年,赵武灵王学习匈奴人胡服骑射,这是中国

有骑兵之始。骑兵与兵车相较,不但便利得多,而且省钱得多。可是尽管骑兵有种种便

利,却因古人喜欢墨守旧规,不愿革新,所以大约又过了两百年,到了战国末期,兵车

在战场上才被淘汰。这骑兵代替了战车,是中国军事上的第一个大变化。到五代和北宋

时,在攻城时已经知道用炮。但那时的炮是以机发石,不用火药,不用铁弹,力量不大,

与今日的制法不同。所以前人写炮字只写作石字边,不用火字边。从元朝以来,虽然改

用火药发炮,炮弹也改用铅、铁,不再用石头了,但是直到如今,人们写炮字还是用石

字边,这是因袭宋朝人的写法。到了元朝……”

  由于炭火的熏烤,宋献策忽然咳嗽两三声。在他的话暂时停顿时候,李自成轻轻地

点点头,对他说:

  “是的,我听说火器的使用从元朝就开始啦。”

  宋献策接着说:“元朝的蒙古兵远征西域,得到西域大炮①,用以攻金朝的蔡州②,

这是在中国使用火器之始。又过了四十年,蒙古兵攻破宋朝的樊城,并威胁襄阳的守将

投降,炮火更为著名。然而元朝的火器尚不发达,制法也不曾广为流传。到了永乐年间,

从交趾得西洋铣炮甚多,并用越南大王黎澄为工部官,专司督造,尽得其传。成祖又特

置神机营肄习,编人京营之内。铳炮称为神机,足见多么重视。此后火器品类,日益增

多,大小不等,大者用车,次者用架,用桩,小者用托。大者利于攻城守城,小者利于

野战。说起它的厉害:小者能洞穿铁甲数重,大者能一发而杀伤千百人,能破艨瞳战舰。

弘治③以后,又传人佛郎机炮④,转运便捷,远远超过旧制铁炮。万历以来,火器益精,

佛郎机反而渐被淘汰。有些西洋人寄居澳门,与中国通商;有些人在北京传教,并在钦

天监供职,朝廷待以外臣之礼。这些人颇精于格物致知⑤之学,善造火器,称为西儒。

徐相国精于天文、历法、水利、火器制造,就是跟这班西儒学的。近代火器大兴,实是

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二次大变。劲弩及远不过百步之外,而今日大炮远者可达十数里至二

十里以上⑥,远非劲弩可比。故今日必须详察古今兵器变化,因应时势,多收集一些好

的镜炮,令一部分将士认真肄习,将有极大用处。”

  ①西域大炮——指欧洲的大炮。从元朝初年到明朝末年,在这三四百年中欧洲的大

炮和中国的大炮发展水平大致相等,都停留在后胜发火阶段。元朝的大炮是从欧洲夺得,

而明朝后期的大炮是在国内制造。

  ②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公元1233年,金哀宗由开封逃至此地。元兵攻破蔡州,

金朝亡。

  ③弘治——明孝宗年号,自公元1488年至1505年止共十七年。

  ④佛郎机炮——明朝人泛称西班牙、葡萄牙人为佛郎机人,即FrmkS的译音。由西

班牙、葡萄牙人传来的一种大炮,称佛郎机炮,亦简称佛郎机。这种大炮又名大将军炮。

大批仿造,开始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

  ⑤格物致知——古人对自然科学的说法。

  ⑥……二十里以上——明末所仿制的红衣大炮,射程可达二十里左右,但不是有效

射程。由汤若望口授而由焦勗编述的《火攻挈要》中说:“近有鸟枪短器,百发可以百

中;远有长大诸铳,直击数十里之远,横击千数丈之阔。”当时制造火器的专家李之藻

在一封奏疏中谈到西洋大炮的威力说:“二三十里之内,折巨木,透坚城,攻无不摧。

其余铅、铁之力,可及五六十里。”

  闯王点头说:“咱们的老将士也都知道火器的厉害,但大家没有用惯,还怕用不好

伤了自己人,所以在火器上不是那么很重视。今后如得到好的工匠师傅,咱们也要仿造

一些便于马上携带的轻便铳炮,至于攻城大炮,怕不好造,暂时夺官兵的吧。如遇到精

通此道的人,大炮也是要造的。”

  献策忙说:“闯王所言,实为英明远见。找到精通此道的人才也不难。自万历末年

以来,住在北京的西洋人如利西泰①等,传授制造火器秘法,已有很多人通晓其技。将

来我们多方物色,重礼相聘,总可以请到一二位懂得的人。即令不是精通,也不要紧。

凡事难不倒有心人,经过一段摸索,自然会一旦贯通。”

  ①利西泰——即利玛窦(Matteo Rjcci,1552-1610),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明

万历八年到广州,后到北京。仿中国士大夫习惯,以西泰为表字。

  金星接着说:“军师所说的那些在北京的西洋人,我也知道。他们就住北京宣武门

内的天主堂里。听说西洋有所谓欧罗巴国①、红毛国、佛郎机国,均离中国数万里。那

红夷大炮就是从红毛国传来的。这红夷大炮又写作红衣大炮,能射二十余里。崇祯十一

年冬天,东虏突人北京附近,北京各城上都摆着红夷大炮,遣官祭炮。后因东虏没敢攻

城,也未曾用。”

  ①欧罗巴国——明朝人多把欧罗巴当做国名,将荷兰国称为“红毛国”。

  关于劝闯王重视近代西洋火器的建议,已经结束,所以大家在牛金星说完这几句话

以后,都没有再说别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