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资料】一九六三--九七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 -- 别急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资料】一九六三--九七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

中央科学小组、国家科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三--九七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

[生的伟大活的憋屈] 于 2006-01-30 19:38:46上贴

  (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主席、中央: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现已编制完毕。这个规划是在原有的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参照世界科学技术进展的情况,加以发展而制订的。规划的制订,实行了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方法,直接参与制订规划的科学技术专家约一万多人,许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的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提供了材料和意见,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分别主持了各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十年科学技术规划分为农业、工业、资源调查、医药卫生、技术科学、基础科学等部分(不包括国防科学技术系统的规划),同时还编了重点项目的规划。这些规划已经分别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科学院审议同意。在此基础上,综合编制了规划纲要和事业发展规划。整个规划的方针、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措施,都已综合写在这两个文件上面,特报请审查。

  一、执行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成绩显著

  在这次制订规划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检查了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现况。

  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到1962年底,已经执行了七年。检查结果,在十二年规划的五十四项任务中(另有三项是国防科学技术、喷气技术和原子能利用,不计在内),有四十六项任务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原规划1962年的目标;有一项任务,是规定基础科学主要发展方向的,不能按具体目标检查,但是这方面的成绩也是显著的;其余还有七项任务进行了大量工作,但尚未达到原定目标。

  应当说明,自1958年以来,随着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在执行规划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因此,按整个研究工作的规模来说,和原规划提出的1962年底以前应做的工作比较,不是做得更少,而是更多。这在发展某些现代工业技术和尖端技术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为着配合原子能、喷气技术和若干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在新型材料、精密与重型设备、计算技术的研究试制等方面,工作的规模与工作的质量都超出了原规划的要求。为工农业生产建设,特别是为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提供依据的我国边沿地区的综合考察工作,成绩也比较显著。

  七年来,科学技术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到1962年底,全国科学研究机构由三百八十一个增加到一千二百九十六个,在主要的学科和技术领域内,几乎都已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从一万八千人增加到六万八千人,其中大学毕业程度的五万五千人。

  1956年主席和中央提出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宏伟目标,1958年又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号召;根据这些指示,我们用大跃进的精神来办科学技术,现在看来,这的确使我们争取了几年的时间,初步打下了自力更生地发展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基础。这样,在赫鲁晓夫撕毁合同、撤退专家时,我们才能够比较快地运用自己的科学技术力量,把许多本来要依靠苏联帮助才能进行的经济和国防的生产建设工作,独立地继续做下去。经过最近一段时期的调整、巩固,科学技术事业走上了更加健全发展的轨道。

  二、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与国家建设需要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差

距尚大

  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呢?经过反复讨论,各方面的专家和各部门的同志大多数认为: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已经大体上达到世界上科学技术先进国家四十年代的水平。但是,应该看到,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经历了巨大的飞跃,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国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同我国农业、工业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相比,同国际上六十年代的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例如:

  (一)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工作的现况,还远不能适应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农业技术改革的要求。许多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也还没有掌握。几年来,为了改变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广阔国土没有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虽然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是还缺乏综合性的研究。全面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研究工作,做得还不够。对发展畜牧业、改良草原,研究得尤其不够。对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改良、黄淮海平原盐碱化治理以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等,也未研究出一套综合技术措施。农业区划、区域性耕作制度、区域性综合治理方案等工作,还远不能适应生产建设的要求。在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方面,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在有关支援农业的工业生产中,还有不少技术没有过关。现在,真正过了关的拖拉机,只有东方红54一种。现有的机引农具品种,还不能满足需要的十分之一。化肥品种不齐,肥效不高,而成本却相当高。农药的基本品种,国外常见的约一百种,我国经常生产的不到二十种。

  (二)工业科学技术方面,总的说来,还处于工业先进国家四十年代前后的水平(也有些工业技术处于五十年代的水平,有些则仍是三十年代的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大体落后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包括新装备、新工艺、新原料、新材料。这些新兴技术,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像石油化学工业、合成材料工业、电子工业、仪器仪表工业、稀有金属工业等,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工业部门。而我们在这些方面,大都还处在实验室或者中间试验阶段。现在已有的工业部门,技术水平也比较低,工厂的建设投资、品种、质量、生产成本、劳动效率、耗用原料材料等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落后。工业技术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金属材料尚不能完全立足于国内。大约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金属材料品种,主要是耐腐蚀、耐高温、高强度等特殊性能的合金材料,特厚、特薄、特宽、特细、异型等特殊规格的材料。尚不能全部解决。常用的钢材,质量规格也不能满足要求。在炼钢技术上,氧气转炉炼钢,投资省、建设快、成本低、少用废钢,已经成为现代炼钢工业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在平炉上采用氧气,也可以大大提高炼钢效率。日本在1956-1961年五年间,钢产量每年平均增加三百四十万吨,其中由于采用氧气炼钢而增加的占百分之六十八。而我国的氧气炼钢却还处于试验阶段。

  有色稀有金属,更是当前突出的薄弱环节。我国有色稀有金属的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但又有不少中、低品位矿或难选矿,由于选矿和冶炼技术没有解决,不能加以利用。一些复杂共生矿,如云南锡矿、包头稀土矿等,其中有些宝贵的成分,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色金属合金,除常用的铜合金和铝合金外,品种欠缺较多,由于加工技术的薄弱,规格更不齐全。稀有金属在国外已有相当规模的工业生产,而我国基本上还处在中间试验阶段。

  合成材料工业还未建立起来。目前,世界上已经工业化生产的常用的合成纤维已有十多种,按我国需要,至少要有五、六种,而我们目前生产的只有一种,而且技术尚未完全过关。塑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的情况,也大体相仿。制造合成材料用的原料,国外主要是从石油、天然气中取得,这是最经济的方法,如 1960 年美国全部有机合成材料产品中,百分之八十来自石油化学工业,日本也达百分之五十三。而我国大部分还来自煤化学工业或乙炔化学工业,一部分还用粮食做原料。

  燃料动力的构成不合理,技术比较落后。工业先进国家的燃料消耗,石油、天然气的比重,一般占二分之一左右,个别的高达三分之二,而我国百分之九十还靠煤和木材。我国陆地和浅海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是丰富的,但勘探和开采技术跟不上。若干炼油的新技术还未掌握。经济和国防需用的石油产品,有少数高级的还不能生产。煤炭大部分直接烧掉,热效率低,回收的化工产品很少。我国有机丰富的水利资源,但已经开发利用的,还不到百分之一。

  机械设备品种不足,水平不高。各部门近期需要约两万多种基本型号的机械产品,能生产的只有三分之一强。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许多设备还不能成套供应。现有产品的质量不够稳定,技术经济指标低。许多先进的机械工艺还未很好地掌握、推广。重型、精密的机械设备尤其不足。如发展新型材料急需的十种轧制和锻压的重型设备,还在设计。精密机床,在五十六种基本型产品中,已试制出来的,不到四分之一。化工、石油等重要的设备,我们的设计、制造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无线电电子技术和仪器仪表的薄弱情况,十分显著。1958年美国生产的晶体管型号已达一千种以上,电子管的基本品种有三千种左右,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八种晶体管和二百十六种电子管。通用电子计算机,几个先进国家已投入运行的近二万台(其中美国约一万五千台,苏联约一千台),而我国已运行的还不过十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国外最高已达每秒百万次,而我国已生产的还只有一万次,正在试制调整五万次的。仪器仪表品种,近几年内至少需要四千种,而目前能生产的不过八百种。而且短缺的品种,大多技术上要求严格,材料、设计、工艺等问题,都需要很大努力才能解决。

  工业各部门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还很低。反映在劳动生产率上,比工业先进国家水平,一般相差好几倍,而且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如煤炭,我国每个工人的日平均产量为0。736吨,而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平均为3。7吨以上,其中,美国已达到14。7吨。至于建筑、矿山采掘、公路、铁路、装卸搬运等繁重体力劳动的机械化程度更低,仅装卸搬运一项,占用的强劳动力在百万人以上。我国建设的新工厂,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和没有采用新的工艺过程,因而和国外水平较高的工厂比较,投资、占地面积、职工人数等指标,往往都大一倍甚至还多。

  此外,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调查、勘察、利用和保护,还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才能适应生产建设的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的调查、勘探工作,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医学科学技术方面,虽然我们在临床医学,例如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以及防治主要传染病等上面,取得了某些突出的成就,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基础医学的研究工作,以及各种新药物、器械等的研究、试制工作,还比较薄弱。

  (四)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除少数杰出的工作外,一般也落后二十年左右。特别是在实验装备和实验技术上面,差距较大。研究试验队伍的水平,总的来说,也比较低,而且在某些学科中,还有一些缺门。

  在这次十年规划中,我们强调了有意识地从国家建设需要、世界先进水平两个方面去找差距,并以此作为确定规划任务的根据。 三、为了实现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

  的宏伟目标,十年内,必须先在重要

  和急需的方面,赶上六十年代的水平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经过艰苦努力,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赶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既要立足于现实,清醒估计各项可能条件;同时,又要高瞻远瞩,尽最大可能往前追赶,力争尽早实现这个目标。

  在科学技术上赶世界先进水平,今后十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这十年内,在重要和急需的方面,赶上六十年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并准备向七十年代的水平过渡,才能适应工农业和国防发展的要求;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力争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赶上世界先进的水平。

  在今后十年内赶上六十年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可能的。我们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我们有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有勤劳勇敢、团结一致的广大人民群众和科学技术工作者。我国的科学技术,是一定可以高速度地前进的。

  在科学技术上,还有以下几点有利于完成上述目标的条件:

  第一,我们目前已经大体达到了四十年代的水平。在一九五六年的时候,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至多只相当先进国家三十年代初的情况。七年就大约赶上了十几年。现在基础比过去大了,又吸收了过去发展中的经验,今后十年赶国外二十年的发展,应该是可能的。

  第二,在这十年内,赶六十年代水平,主要是去掌握人家已经取得的成果。我们自己固然要做大量的艰苦的研究试验工作,但是毕竟比从头创造容易。按国外一般的情况,一项新技术,从开始研究到可以用于生产,大体上也只需要五年到十年时间,何况我们还有可能引进国外技术,并以国外经验为借鉴。

  第三,所谓六十年代科学技术,在工业技术的研究试验方面,对我们最重要而又最急需的,就是冶金、机械、化工、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中的一批新技术,以及几项新兴工业技术(如原子能、喷气技术、石油化学、稀有金属、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等)。只要我们真正看准了技术关键究竟在哪里,就可以集中力量,在主要的方面突破。日本、法国等国家在近十年来,也经历了这么一段集中力量、努力追赶的阶段,进展并不慢。我们应该努力追赶得更快一些。

  第四,我国有长期积累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传统,有丰富的祖国医学遗产,这些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我们在农业和医学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独特的成就。

  在十年内赶上六十年代水平,固然有很大困难,但是如果不这样赶,我们的困难就更大。这不仅表现在许多急需的新技术能否初步过关上面,也表现在如果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论农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就要少、慢、差、费得多(例如化肥的生产,不采用新技术,成本就比进口价格约贵一倍,大量施用就有困难)。要不要用最大的努力去赶六十年代水平,关系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速度,关系着经济、国防实力的加强。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采取革命的、积极的态度,不应该采取保守的、犹豫的态度。

  因此,在这次规划中,我们提出的总的要求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迅速壮大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六十年代的科学技术,力求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道路上,实现大跃进。

  整个十年规划的目标,简括为下面的七点:

  (一)为农业增产提供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系统地解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问题;

  (二)重点掌握六十年代工业科学技术,为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发展重要的新兴工业、提高现有工业的技术水平,提供科学技术成果;

  (三)切实保证国防尖端任务的初步过关;

  (四)加强资源的综合考察,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研究,为国家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根据;

  (五)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防治主要疾病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上,作出显著成绩;

  (六)加速发展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充实科学理论的储备,加强科学调查和实验资料的积累,建立和加强重要的和空白薄弱的学科;

  (七)大力培养人才,充实现代化实验装备,在各个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形成研究中心,建立一支能够独立解决我国建设中科学技术问题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在任务的安排上,拟着重打基础,抓两头。一头是农业和有关解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要抓好这两头,就必然首先要求工业科学技术,特别是基础工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要求基础科学中许多学科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十年当中,前五年着重打基础,补全缺门,配套成龙。这样做,我们今后的前进,会是更扎实、更迅速的。

  四、确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由于我们基础薄弱,差距较大,全面赶上六十年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是这个十年能够实现的。因此,必须“有先赶,有后赶;有所赶,有所不赶。”必须看准我们急需的、重要的科学技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九五六年制订十二年规划时,我们曾经选定喷气技术、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计算技术、自动化六个新技术部门作为重点,采取了集中力量的紧急措施。这六种新技术,原来几乎是完全空白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粗具规模的现代化试验基地和一定水平的研究队伍,作出了不少成绩。这个经验说明,正确选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我们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方法。

  在十年规划中,根据生产建设的重要问题,各学科、各专业共提出了三百七十四个重点研究试验项目,将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选定了国家重点项目三十二项。这是实现十年规划过程中的第一批骨干项目。拟由国家科委会同国家计委、经委、农办与有关部门、地方,在国民经济计划中逐项作出切实安排,并组织有关科学技术力量,全力以赴,务求尽早作出结果。

  在这三十二个项目中,农业方面有十项。这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十项综合性的关键科学技术任务(已另有详细报告)。例如黄淮海平原的整体改造问题。这里有四亿亩耕地,位于我国心腹地区,但洪旱涝碱淤五害并存,年年要调进粮食,必须综合治理,找出完善有效的方案。又如,为了在机械、化肥数量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四、五、八的指标,按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区划,分片搞出切实可行的样板,以供推广,这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大任务。大体说来,如果这十大研究试验任务都作出了切实的成果,那么,我们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方面,在治理我国农业生产上几项影响较大的不利的自然条件方面,在适应我国情况探求农业高额丰产和技术改革的途径方面,都能提出一批比较有效的、可供推广的综合技术措施。这些都是为多快好省地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所必需的准备工作。

  工业、交通运输、资源勘探方面的国家重点项目十三项。主要是首先补全基础工业的技术缺门和为发展新兴工业、新兴技术准备条件。这十三项重点,是为了解决以下技术关键:

  第一,发展石油化学的技术,包括:掌握以石油为原料制取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的生产建设技术,建立一批样板工厂;掌握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备合成氨,采用全循环法制取尿素的技术;掌握天然气化工利用的技术等。

  第二,补全材料工业的缺门,主要是解决高温合金、高纯度稀有金属、精密合金、特殊性能的合成材料、特种硅酸盐材料、人造晶体、高能燃料、润滑剂等新型材料的品种问题;加速试制十项重型轧制、锻压设备,解决特宽、特薄、特厚、特细、异型等材料规格的问题。要努力使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国防技术所需要的材料,在技术上能够完全立足于国内。

  第三,解决发展氧气转炉炼钢、真空冶炼的技术问题。

  第四,解决发展高精度机械和仪器仪表工业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先掌握已经选定的五十多种基本型高精度机床和一百五十多类重要精密仪器仪表的生产技术。配合冶金、化工、石油等部门应用新技术的需要,解决高真空、深冷和大容量制氧设备等的制造技术。

  第五,研究、设计、试验适合各地条件的成套的农业机械。

  第六,为了满足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技术改造和国防的需要,加强内燃机和液力传动的研究试验。

  第七,尽早掌握近期需要的大约一百种晶体管、九百种电子管以及一批新型无线电元件的制造技术。系统地掌握半导体的工业生产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半导体器件样板厂。

  第八,有重点地进行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试验。

  第九,加强特种资源的勘探、利用等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铬、铂、钽、铌、稀土元素、钾盐、压电石英、金刚石、云母、金红石、钻、铍等)。建立采矿学和选矿学的研究基地,加强燃料动力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利用的研究。

  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选择了六个标志着新兴科学技术方向的项目(如光的受激发射、分子生物学等)。这些研究试验成果,在得到应用后,将会带来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的若干重大变化,我们要及早安排有关这些方面的工作。例如光受激发射,将引起国防技术、工业技术和现代物理学中多方面的重要进展,国外近两三年来开始大力发展,我们要集结力量,加紧追赶。

  医学科学技术方面,列了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大力充实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两个研究中心,以便在掌握与发展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上面,在整理、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上面,作出显著成绩。

  适应工农业、国防和科学研究的急需,把全部建立二百余种计量基准、标准和统一量值传递系统的工作,作为一项国家重点项目。

  为了及时地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更好地进行引进国外技术的工作,把加强国外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工作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进一步改进科学技术情报工作。

  这三十二个重点项目完成后,大体上说,可以在农业增产和农业技术改造方面,提供比较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工业方面,从技术上补上了最急需解决的若干缺口,提高基础工业的水平,并且为发展几门重要的新兴工业提供样板。同时,也开展了可能成为七十年代尖端技术的探索研究。这只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项目,还不是全部的关键项目,今后十年内还要根据情况发展,看准了就再安排第二批。通过两批、三批重点项目的完成,加上与此相适应的各方面的研究试验工作,就可以使我们在重要和急需的方面,在科学技术上,达到六十年代的先进水平。

  当然,在强调重点时,规划中还注意了全面安排,充实基础。必须防止对理论联系实际作狭隘的了解,防止忽视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倾向,否则重点的科学技术任务还是上不去,而且对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很不利。因此,规划中既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又在安排上注意积累各种基本的科学资料和实验数据,掌握最新的实验技术,进行探索性的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在制订规划中,对于这两方面任务安排的比例和做法,争论相当热烈,经过多次的研究,最后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并且根据各门学科和专业的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具体的安排。比如,在基础科学的重点课题中,为生产建设服务的课题与探索性的课题,大约是七与三之比;在技术科学和各专业规划中,这个比例约为八与二或九与一之比。科学家们认为,这样安排是适宜的。

  五、为了保证实现规划,要下决

  心迅速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目标是比较切实、比较先进的。在我们这样一个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要用这样短的时间,来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是史无前例的。特别是世界上各强国现有基础比我们厚,并且都在拼命地发展科学技术;近十多年来,科学技术工作的规模愈来愈大,进度愈来愈快,从科学研究成果到生产、军事应用的周期愈来愈短。在这种情况下,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更不容易。从几年来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深感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虽不神秘,也不简单。一年一年的时间,是很容易在开会议论、停工待料当中滑过去的。如果不能雷厉风行地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千方百计地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个规划,确实有完不成的危险。我们在战略上,固然要藐视困难,但是在战术上,一定要充分重视困难,扎扎实实,循序前进,努力去克服困难。

  在十年规划的纲要中,根据科学工作者反映的意见,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保证科学研究的各项工作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十二条措施,并在事业发展规划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要,作了大致的安排。

  为了使各项措施能够落实、规划能够实现,我们觉得,有七个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第一,把科学技术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主席把科学实验突出地提出来,把它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放在一起,作为建设我们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这个伟大的号召,提高了全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认识,给科学技术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对全党来说,自然科学的实验毕竟是一项比较新的任务,关于这方面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我们要自力更生地迅速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和国防事业,一定要能够独立地解决其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应该努力使它走前一步,为经济和国防现代化作好准备。但是,在一部分干部中,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以致在具体工作中,科学技术工作往往排不上队,甚至把科学技术工作当作是“可有可无”或“远水不解近渴”的事情,没有认真去抓。科学技术工作的顺利进展,必须要有各个方面的支持。这次的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是大力促进我国科学实验事业,使它更好地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服务的全面规划。各部门、各地方的领导干部,应该把从各方面促进科学技术十年规划的实现,加强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看作是自己的一项重大责任,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面来。

  第二,认真改进研究机构与各级科学技术领导机关的工作。

  目前我们各级科学技术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水平,一般还比较低,存在着许多缺点和漏洞。这是实现规划中最大的问题之一。通过最近的五反运动,揭发了许多严重的官僚主义,如:解决问题很慢,任务、计划多变,力量分散,协调不够,行政管理工作紊乱,财力物力的积压浪费很大等等。再加上工作方法上,有时没有认真研究科学技术的特点和需要,往往满足于一般化的办法,钻研业务不够,不大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因循保守,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都是同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很不相称的。

  我们的物质条件,不如各工业先进国家,要比他们取得更高的速度,就更要靠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这两条。现在规划已经定下来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准备花很大力量,来提高各级科学技术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订出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执行。我们希望,经过两年或三年的努力,在各级科学技术工作领导机关和重点的科学研究机构内,都能有一批能够正确掌握党的科学技术工作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熟悉必要的科学与业务知识、作风较好、办事效率较高的工作骨干。

  各级科学技术机构的领导干部,应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虚心学习,参加研究试验单位的工作和生活,亲自摸透一两个典型,总结经验,并且要切实钻研业务,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把科学组织工作的水平大大地提高一步。

  第三,加强科学和生产的联系,缩短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

  在前几年,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许多项目,采用国外设计、成套设备或根据国外技术资料仿制的办法,从设计到生产建设,很多都是照搬国外的研究试验成果。自己的研究试验成果还不多,把研究试验成果用之于生产的系统经验,也比较少。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研究试验成果来解决生产建设中的技术关键,这样,在研究试验到生产建设应用的各个环节之间,就暴露出许多脱节现象。这就要求研究工作与生产的相互联系更加密切,要求科学研究的选题方向,应该进一步适应生产建设的需要,并应尽可能走前一步。

  从科学研究到生产应用,一般需要经过中间试验(包括农业上的大田试验)、设计、试制、投入生产等环节,而且要解决相应的材料、设备、协作等问题。这个周期越短,研究成果的应用越早,生产中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越快。现在我们的许多研究工作,大都只做到在试验室取得成果为止,由于中间试验、设计、试制等环节的工作没有相应地配合,以致不少研究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或者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拖得很长。试验室取得成果以后这一段工作,光靠研究机构去做,当然是不成的。生产部门一定要积极组织研究成果的中间试验、设计、试制、推广应用等工作。双方配合得好,周期可以大大缩短。目前我们有不少研究工作,特别是新兴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开始的时候,和国外的差距只是两三年,后来差距反而拉长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学和生产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我们正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拟陆续提出中间试验、设计、试制新产品、推广研究试验成果,以及研究机构与生产单位相互衔接、相互协作等方面的具体规章办法,以便改善这种情况。

  开展工厂、农场中的研究试验工作,是加强科学与生产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工厂、农场中开展研究试验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它们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条件,可以更加密切结合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其研究试验成果也能够更快地应用推广,这是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为此,应该配合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的发展,加强工厂、农场、农业推广示范单位中的研究试验工作,并从制度上解决研究试验的经费条件问题,以促进这些工作的开展。

  第四,建立制度,切实解决科学研究、中间试验的投资、经费和器材。

  科学研究和中间试验所需的投资、经费,要有固定的解决渠道,在国家预算中占比较稳定的比例。建议在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中,把科学研究(包括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中间试验的投资、经费,列为单独的一类,由国家科委审核后,经国家计委审查平衡,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实行分级管理,专款专用。这样,科学研究和中间试验的条件,才能有比较切实的保证。从1964年开始,就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科学研究和中间试验所需器材,特别是各种仪器仪表、非标准装备、试剂药剂等,问题比投资经费更复杂。由于这些东西的品种繁多,比较难于计划(不可能像工厂需要的材料那样能完全预计,而且这些科学器材又不是工业生产计划中的大宗产品),有许多还需要工业部门安排试制,目前,往往不容易排上队。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着工作的进度,并且使不少研究人员常常处于“窝工”状态,或者到处为器材奔跑,感到“有劲使不上”的苦恼。这同我们要加快速度的愿望正是相反的。重点科学研究试验任务所需的经费和器材,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是很有限的。而这些科学技术问题能否迅速解决,对经济和国防的现代化,影响却是很大。对科学技术部门来说,要认真贯彻勤俭办科学的精神,坚决反对浪费。从总的安排来说,对于重点研究试验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必须采取坚决保证、优先解决的方针。拟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一个工业部门优先为研究试验任务提供科学器材设备的生产与分配办法,同时对国内一时还不能生产的器材,安排必要的进口、仿制,以便迅速改进这方面的工作。

  第五,坚决实行科学技术工作的集中领导。

  在科学技术战线上,要抢时间、打硬仗,一定要有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机关。同时,我们的科学技术力量薄弱,任务很重,如果不认真反掉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不克服某些工作中存在的力量分散、行动迟缓等毛病,规划的实现是没有保证的。

  几年来经验证明,凡是任务明确、力量集中的工作,都完成得较快、较好,反之,就完成得较差。过去,我们对集中这一面抓得不够,协调工作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根据十年规划规定的重要任务,逐项安排,进一步强调全国一盘棋,更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全国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对研究机构设置、任务分工、人才和器材安排使用上的各种不合理现象,要坚决进行必要的调整。这项工作,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第六,制订使用、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具体政策,加强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目前科学技术人员的成长,总的说来,是不算快的。科学技术队伍中,中级、高级骨干严重不足,同时,又存在着对优秀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不放手使用、不积极培养的问题,还有不少浪费人才的现象。这是我们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很大弱点。这里,不仅要解决对科学技术人才的一些认识问题,而且还必须要有一套有利于人才迅速成长的制度和办法。现在,在科学技术人才的管理上面,具体政策还不完备;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分配、调动、考核、晋级、学术称号等,缺乏统一的系统制度;对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成果,缺乏系统的奖励办法。科学研究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劳动工资,也还需要有适合科学工作特点的若干规定。我们准备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的政策和办法,分别专题报告。

  第七,注意引进国外技术。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对于我们争取时间、加强自力更生的力量,具有很大作用。苏联在建设初期,从这方面得益不少。日本近十年来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很快,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即使是目前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也都互相引进先进技术,来加速自己的发展。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困难,矛盾很多,除那些特别机密的技术以外,只要我们有外汇和工作得法,大多数技术都是有可能搞得到的。配合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要求,已会同各有关部门拟订引进国外技术的计划,以便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这一工作,包括:加强国外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和情报资料工作,利用贸易、文化、友好等活动开展工作;派遣有水平、政治坚强的科学技术人员出国留学、考察、实习、驻厂验货;根据我国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有选择地从国外购买必要的技术专利和设备等。建议由国家计委、科委、经委、外办、外贸等部门组织一个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引进技术方面的活动。

  以上报告,请中央予以指示。这次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制订工作,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反复研究讨论,但是,由于客观条件与认识水平的限制,其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有些专业的重点和方向还不够明确或不够准确,措施还要继续落实等等。同时,今后在生产建设中还会出现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在研究工作中还会出现新的苗头。所有这些,均有待于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补充。如中央在审查后同意,建议原则批准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技术事业规划,批转给有关部门、地方。各专业、各学科的规划和重点项目,则可由国家科委会同各主管部门下达。

                      中央科学小组

                      国家科委党组

                   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