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哈军工的来世今生之迁校 -- ameng8000

共:💬39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学院的分建、改建与改制

早在1952年3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的建院方案中就提出,军事工程学院的各系应尽量包括未来(各军兵种军事工程学院)教学组织的全部雏形,在条件基本具备时单独成立各军兵种的军事工程学院。在学院基本建成和培养的学员还远远不能满足各军兵种的需要时,陈赓就考虑学院的分建问题。1959年11月16日,陈赓在北京给在学院主持工作的领导同志打电话,征求他们对学院分建、改建方案的意见。谢有法、刘居英、张衍、张文峰等同志一致同意陈赓提出的方案。11月19日,陈赓正式给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学院分建改建的意见。

第一节 陈赓的建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

陈赓在写给中央军委关于调整军事工程学院任务的报告中说:由于我军技术装备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对工程技术干部的需要量日益增大,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也日趋复杂、繁重。建院初期,只有常规武器方面的几个系,培养目标是维护使用工程师和研究设计工程师两者兼顾。根据当时情况,建设这种综合性学院是有利的。以后,各军兵种不断要求增加招生人数,特别是导弹、原子等尖端技术专业增加以后,学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校学生已达7000人,仍不能满足需要。从长远考虑,尖端技术方面的任务必须扩大…… 根据军委以导弹为重点的方针,建议对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作如下调整:

将现有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工兵、导弹等六个工程系和防化兵的三个专业改变为五个系,即空军工程系、海军工程系、导弹工程系、原子武器系(把附属导弹工程系的原子武器专业扩大)、电子工程系(把空军、海军、炮兵三个系的雷达、无线电专业集中起来并加以扩大)。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和防化兵三个专业以及空军、海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气象、海岸炮、舰炮指挥仪、鱼雷、水雷、舰船消磁等专业分给有关军兵种,单独成立工程学院或并入有关工程学院。

军事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研究设计制造工程师,学制定为八年左右,分作两个阶段:前五年属大学性质,招高中毕业生,后三年属研究生性质,吸收本院优秀毕业生和研究设计单位中大学毕业有培养前途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深造。至于空军、海军维护使用工程师的培养任务,则交空、海军自己解决。

陈赓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说:无论尖端或常规,今后所需工程技术干部的数量都会增长很快,全军只办一所综合性学院无论如何不能满足需要,势在必分。从现实可能性看,军事工程学院常规武器各系已具有一定规模,分建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至于基础课师资问题,只要抓紧,划分阶段,也是可以逐步解决的。这个问题,即使再推迟三、五年也同样有困难,与其晚分,不如现在就有步骤地分。培养人才的工作要五、六年乃至七、八年以后才能见效,规划迟了一步,就要耽误很久。因此,建议军委及早把这个方针确定下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筹划。

中央军委第五次办公会议原则上同意这个建议,并提出分建、新建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双方兼顾,照顾尖端”。

1959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第15次办公会议决定:将军事工程学院现有的炮兵、装甲兵、工兵三个工程系分出,分别成立炮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海军、空军各新建一所工程学院,并将军事工程学院的军械科学研究所拨给炮兵建制。经过这样调整之后,我军培养技术干部的体制,即可形成三级,即:中级技术学校,培养一般技术干部;新建的军、兵种工程学院,培养维护、使用工程师;军事工程学院专门培养研究、设计、制造工程师。各军、兵种工程学院的分建,基本上靠各军、兵种自力更生,军事工程学院可将原兵种的系及其设备分出,有关部门大力协助,并争取时间尽快建成。

1960年2月17日,杨成武副总参谋长召开有关负责同志会议,研究军事工程学院分建与各兵种工程学院建院问题。刘居英副院长在会上提出了分建的具体办法,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同意。此后,学院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开始紧张繁重的分建、改建工作。

第二节 分建工作与新系的建立

1960年1月11日,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军委第五次办公会议关于调整军事工程学院任务的决定。大家一致拥护这个决定,认为这是加快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势在必行。军委虽确定了照顾尖端的原则,但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从全军出发,处理好分建、改建的关系。学院师资与物质力量比较充裕,各军兵种工程学院属于初建,应尽可能地考虑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人员、设备原来属哪个系的就由哪个系带走,学院储备多的可适当多带一些。

为了做好分建、改建工作,会议决定各系成立筹备小组,尽快提出具体方案。对分建的学院,应指定一名负责同志和有关兵司取得联系,参加兵司的筹备工作;对军事工程学院的改建问题,责成院、部有关领导尽快提出具体方案和落实措施。

1960年5月,中共军事工程学院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在分建工作中,必须按照军委“各方兼顾,照顾尖端”的原则去教育群众,服从整体利益,反对本位主义;维护党的团结,反对分散主义;爱护公物,反对破坏;加强组织观念,反对无组织无纪律行为;提倡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共产主义风格。有分建任务的各单位,应本着由无到有,由小到大,边建、边教、边学的原则,按军委预定步骤,圆满地完成分建任务。军事工程学院改建任务将更为艰巨,应即着手拟定学院发展的三年规划,经军委审批后,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付诸实施。为此,必须大力抓紧基本建设,争取两三年内建成综合机械厂,加强实验室建设,本着自力更生为主和土洋结合的原则,向高、精、新的方向发展。大力培养师资,力争在两三年内培养出一批能开高级班课程的教师,以适应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大会号召全院同志,为圆满完成中央军委给予的分建、改建任务而努力。此后院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各系的分建工作。院领导还多次与有关军兵种商议分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促进分建工作的顺利完成。

1960年下半年开始,分建工作全面展开。

炮兵工程系1960年6月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不久又迁往南京。随炮兵工程系迁走的专业12个,教职员工1219人。其中教员270人,实验室工作人员174人,学员775名。

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5月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随迁专业2个,教职员工1068人。其中干部、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296人,学员772名。

工兵工程系1961年6月迁往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随迁专业5个。教授、副教授5人,讲师27人,助教44人,学员599名,战士281名。

原子化学防护系(1959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学院分建时,原子化学防护系尚未成立,1960年6月该系成立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迁出。)1961年8月迁往长春,成立防化学兵工程学院。随迁8个专业,教员72人,实验室工作人员73人,学员397名。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学院还帮助空军、海军、炮兵三个军兵种筹建了三所培养维护、使用人才的导弹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和气象两个专业于1962年1月12日移交给空军气象学校。海军工程系的海岸炮、舰炮指挥仪、鱼雷、水雷、舰船消磁五个专业于1962年1月16日移交给海军工程学院。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调整军事工程学院任务的指示,在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各系分出以后,在海军、空军、导弹三个系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改建工作,为在三年内初步建成新的军事工程学院而努力,以适应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调整后军事工程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军队需要的尖端技术研究设计人才,为国防建设事业服务。设空军、原子、海军、电子、导弹五个工程系。

空军工程系 以设计新型飞行器为主,培养空军各方面的工程干部。

原子工程系 培养原子武器、热核武器、原子动力等方面的工程干部。

海军工程系 以设计新型舰艇为主,培养海军各方面的工程干部。

电子工程系 培养雷达、军用电测电视、自动控制、遥控遥测等方面的工程干部。

导弹工程系 培养各类型的战略、战术导弹方面的工程干部。

全院设64个专业,在院学员总数为11710名,其中基本班10000名,研究生班1710名。学制八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五年,为基本训练阶段,目标是把学员培养成具有工程师水平的干部;第二阶段为高级阶段,为期三年,目标是把学员培养成具有高级设计师或研究员水平的干部,在编工作人员总数为9165名。

根据中央军委批准的1960-1962年建院规划纲要,学院为准备办“万人以上大学”而加紧建设高、精、尖、新实验室和大型综合机械厂,大批订购设备,大批培养教师、工人,扩大招生人数,还准备筹建学院第二基地。

正当学院进行紧张繁重的分建、改建工作需要苏联顾问帮助的时候,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突然袭击,中苏关系进一步破裂,苏联顾问全部撤走井带走全部科技资料,给学院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以奥列霍夫中将为首的苏联顾问团,对学院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互相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遵照中央“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多做工作”的指示,学院把苏联政府与顾问个人分开,对顾问热情招待,友谊为重,感谢他们过去的真诚帮助,临行前设宴饯行,赠送礼品,并派人送到国界车站。他们怀着依依借别的心情离开了学院,表现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面对苏联顾问撤走和学院分建、改建等一系列困难和艰巨任务,院党委号召全院同志,“顾问走了自己干,鼓足干劲争取新胜利”。全院干部、教师发奋图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按照新的培养目标,夜以继日地进行筹划、建设,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新教材,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合格人才,把学院办得更好。58级以后的学员,从1961年起,都是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培养出来的。1960年至1962年学院改建的规划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国力不相适应,在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1962年6月22日中央军委第134次办公会议决定,学院在校生规模由11710人压缩为7200人,其中本科生7000人,研究生200人。专业由64个调整为45个,每年本科招生1275人。根据上级批准的新编制,1962年全院精简干部、职工1100人,第二基地建设下马。

第三节 学院退出军队序列

1964年,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实行研究设计和试制生产相结合,原属国防科委序列的几个研究院集体转业,同相关的国防工业部门合并,归属国务院领导。1965年,一些研究院提出,为他们培养科技干部的几所军事院校,学员入学穿军衣,毕业分配到研究院脱军衣。增加不必要的思想问题。这几所军事院校同国防科委领导的其它地方院校应当体制一律,待遇平等。

1965年8月15日,国防科委路扬副主任通知学院领导:研究院体制改变了,学院也跟着变一下好。8月20日又通知说:关于体制问题,学院仍属国防科委领导,但要退出军队序列。9月4日,路扬副主任带领工作组参加院党委扩大会议,在讲话中指出:学院体制改变军委已批准。军委首长说,给大家讲清楚,穿军装是革命,不穿军装也是革命。全国比较,还是不穿军装的多。需要就穿,不需要就脱,再需要再穿。更多的道理也没有。

1965年9月18日,国防科委(65)科办字第785号文件转发军委办公厅通知:“关于军事工程学院、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和炮兵工程学院的改制问题,第351次军委办公会议决定如下:军事工程学院…… 的改制问题,林副主席已同意。请科委即抓紧做好思想动员、准备工作,于1966年1月执行。”由于学院组建领导班子、调整交流干部、移交武器装备、接转供给关系需要一定时间,经中央军委批准,从1966年1月推迟至4月1日,全体军人集体转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