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读得我再次老泪横流 美国人怎么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打不下来?! -- 馋猫
伯玉这篇有关上甘岭的作品,早在其他若干个论坛贴过,用的笔名也不止一个,如“light”等等。当然,我在其他论坛看到这篇东西时,他还没有使用象“戳穿神话”之类的标题,而且还要假惺惺的说几句赞扬志愿军的话,以示自己是“公正”的。也许真如土人所言,这篇东西不是伯玉所写,我这里仅仅借用伯玉这一笔名指此文作者,其实伯玉其他作品的思路与这篇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其实反驳这类伪公正并不难,伯玉的一贯逻辑就是将具体战例从总体历史中割裂出来,再企图用这种已经孤立出来的战例做出结论来否定总体历史。象这一篇当中,伯玉声称要“最好的方式是把白马山和上甘岭串起来看”,可是他在行文中恰恰就把白马山、上甘岭与52年秋志愿军全线战术反击和双方争夺战场主动权这个大背景割裂开来,企图营造出两个战斗都是孤立的“小规模争夺战”这样一个氛围,特别是要说美军在上甘岭就是要打一场小规模战斗,所以上甘岭没有什么与全线相关的重大意义。
谁都知道,即便是大的战役,也是由许多小规模战斗组成的,这些小规模战斗与总体的战役行为没有关联么?显然不是。具体到52年秋朝鲜战场,大的战役形态是志愿军主动进行全线的战术反击,以获取全线的战役主动权。这一总的战役姿态由若干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小规模反击战斗共同组成,表面是一个个小战斗,实质是大的战役姿态,连美国和韩国的战史对此也称为“攻势”,那么这个“攻势”是否因为各个战斗规模较小、没有下一步进攻计划就不成立了?起码美韩有关战史不这么认为。另外,对这次全线战术反击称为“攻势”也是美韩方面的叫法,志愿军战史从来没把这次全线反击作战称为什么攻势也不会去要求美韩方面你不能管我这个反击叫“攻势”;另一方面,“金化攻势”是志愿军对美韩军以上甘岭两个高地为重点的进攻行动的称呼,美韩方面不可能要求志愿军你只能管我这个叫“摊牌作战”,不管你们知道不知道我这个绝密。按照这个逻辑,志愿军的全线战术反击和美韩军的“摊牌作战”,叫不叫“攻势”都不影响战斗的实际性质,除非别有用心要在“攻势”这个词上做文章。事实上,志愿军战史中提到“金化攻势”时都说明其作战计划是“摊牌作战”计划,而“金化攻势”的称呼,最早则来自当时的美国新闻报道,这些报道的谬误有待伯玉多年后去予以纠正。
白马山战斗是志愿军主动全线反击作战中的一个战斗,谁都知道这场战斗志愿军没有取得预期胜利。但这次战斗是否影响到整个反击作战不成功?显然不是,只是其中一个地段上的不成功,即便战斗规模不小,但没有影响到全线的反击作战,而且全线反击争取主动权的作战计划成功与否不是以白马山战斗是否胜利来决定的;另一方面,美军发动“摊牌作战”的目的是以反击争夺战场主动权,这个战场是仅仅指两个高地?显然这个主动权至少是指西方山、五圣山一带中部战线的门户,即志愿军15军防御地段。仅仅攻占上甘岭两个高地就能取得战役性的主动权么?美军还没傻到那个程度。上甘岭两个高地是五圣山主阵地的前哨阵地,失去这两个阵地,没有工事的二线阵地菊亭岘地形不利难于防守,五圣山主阵地将受到敌进攻威胁,至於敌是否进攻、何时进攻这个具有中线门户作用的主阵地,结合西方山那里对美韩军相对有利的地形条件,中部战线的主动权就掌握在美韩军手中了。而这个主动的态势,就是美韩军“摊牌作战”所要达成的目标。按照伯玉的逻辑,美韩军该告诉志愿军,我这个“摊牌作战”只要两个高地,还没有进攻你五圣山的意图,所以你不必担心。至於“摊牌作战”成功之后我还想干什么,嘿嘿,就不告诉你,打死我也不说。志愿军愿意接受这个中部战线的态势么?不愿意,於是上甘岭两个高地的争夺,就代表着中部战线主动权的争夺,美韩军在这场争夺中战败了。另外,所谓五圣山地势险要美军不会选这里进攻的说法,更是无知,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地形易守难攻连韩军都承认,美韩军还不是劲头十足要玩一把?“摊牌作战”之所以选择地形不利的地段进攻,因为志愿军15军的主要防御力量是针对西方山的,五圣山相对薄弱。从理论上说“摊牌作战”的选点带有“出其不意”的色彩。那么我就想问问认为为五圣山地势险要美韩军不会进攻的伯玉,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地势很适合进攻么?连韩国战史都明明白白地说,两个高地的占领将使五圣山“唇亡齿寒”,确认美韩方资料都是事实的伯玉,大概很不愿意别人也看到这一点。
有这么一个事实,伯玉大概不知道或是故意不提:参加上甘岭战役的许多当事人,特别是基层指战员的回忆中都提到战斗的名称一开始就是“五圣山战斗”,战后改称上甘岭战役,不少基层人员还不知道上甘岭原本是个村庄的名字呢。这说明志愿军方面对两个高地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判断与五圣山这个主阵地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甚至贯彻到了基层。所以,为了宣传上甘岭两个高地战斗的重要才把五圣山拉进来的说法,恐怕倒是为了贬低上甘岭战役的重要性才编出来的。
伯玉所谓“摊牌作战”仅是对白马山的报复一说,实在令人困惑。按他自己列的时间表,白马山战斗发生前(10月6日),“摊牌作战”计划已经上报,而仅是在上报的两天前(10月3日)才得知志愿军要进攻白马山。也就是说,以第九军团这个级别制定且需要上报到在日本的远东指挥部的作战计划,是两天之内拿出来的草率作品;白马山血战几天后,计划才得到批准,白马山战斗结束时,计划才开始实施。这里的问题在於,如果这个计划是针对白马山战斗的,该计划的实施却在白马山战斗结束之后,可以说实施这个计划对白马山战斗的结局没什么影响。按照伯玉的说法,“第9军不可能在已预知白马山会被攻击,或者在攻击已经发生,但战斗胜负还未分晓的情况下,在附近地域发动大规模的攻势。”那么当美韩预知白马山要被攻击时(6日),完成了在附近的上甘岭发动进攻的计划;在胜负还未分晓时(8日),开始准备在附近的上甘岭发动进攻(能说白马山8日就分清胜负了么?);等白马山战斗基本结束了(14日),上甘岭的“反击”才刚刚开始。在伯玉看来“更合理”的说法是,美韩军发起“摊牌作战”是为了“你踢我一脚我打你一拳”的报复,照这么说矛盾就来了,白马山战斗的胜负好象根本无关“摊牌作战”是否该发动,美韩军反而为准备这个作战削弱了支援白马山的力量,而且是在白马山胜负未分之际开始的“摊牌作战”准备;更令人困惑的是,志愿军全线反击的点很多,不止白马山一处,美韩军倒没有积极组织去踢一脚打一拳,倒要为自己打了胜仗的白马山去报复,而在上甘岭两个高地打了败仗(伯玉在此文的一开始就不得不承认志愿军在上甘岭是胜利了),倒没兴致玩踢一脚打一拳的报复游戏了。看到这儿,就足以看明伯玉把白马山与上甘岭两仗与全线关系割裂开来的手法了。
有关兵力对比和伤亡数字的问题,SPK的帖子已经写明,我就不重复了。仅说一点别的。伯玉在引用有关资料时,先列志愿军方面的资料,然后在“事实是” 的前提下列美韩方面的资料,倾向性何在不用我来多嘴。可就是在他奉为瑰宝的韩国战史(中国翻译为《朝鲜战争史》,韩国战史编纂委员会编,超星图书馆里就有),对於志愿军投入上甘岭战役的人数,列有三个师的番号,明确写为20000人。综合各方资料,不难看出这个数字就是志愿军直接作战的步兵数字,而志愿军方面的4。3万人,则包括炮兵工兵等等及各方面支援部队的数字;同样,志愿军战史中指美韩方面投入的6万左右兵力,与志愿军4。3万人之比为3:2,而伯玉计算出美韩参战的步兵数字为3万人左右(他想用这个来比志愿军的4。3万),与韩国战史中明确的志愿军2万人恰恰也正是3:2,是不是伯玉想用自己的计算来证明志愿军战史计算的准确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读得我再次老泪横流 美国人怎么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打不下来?! 13 馋猫 字11169 2005-12-03 00:03:47
【文摘】谈谈“浅论上甘岭”一文的独特思路--作者: 铁流
让鬼子看看老兵故事就知道为什么打不下来了 红金龙 字0 2006-02-10 02:49:44
【文摘】综合评论上甘岭战役[讨论] 1 嘉兴 字17014 2006-02-09 23:54:33
战史沙龙的帖子 2 p3p2p1 字4377 2006-02-10 01:09:35
呵呵 倾向性如此之强 而且还沾沾自喜的论坛 q42474112 字55 2006-02-10 04:02:06
想不通是正常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1 黄裳元吉 字38 2006-01-30 23:47:28
刚才忘了 罗思文勋爵 字2 2005-12-04 08: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