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简评】《郎咸平10月1日在墨尔本的演讲》 -- 语迟

共:💬86 🌺5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文革中“二月逆流”和“天安门事件”在当时是如何定性的?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言论被封杀不等于该言论没有公开发声过,而在于发声之后官方对它的态度,按照您的逻辑,当年林昭、张志新等人也公开发出过异端言论,就可以算是言论自由了?

逻辑确实混乱了 [天空黑鹰] 2006-02-13 00:24:53

照你这么说:文革还有“二月逆流”和“天安门事件”。老毛还说要大鸣大放,那不成了自由的典范了。文革的失败也不光是老邓的良心发现吧!!

哈耶克的书我读了7编,没看出法西斯和极左有关系。西特了的所谓: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和左派没关系。要按你这么说,名字可以代表人和党派的主张。

那我起个名字叫:全正确。

你们还别和我辩论了呢!!

极左和极右都压制言论自由,那么为什么你只看见乌鸦黑?看不见煤球黑呢?至于麦卡锡和法西斯不过是50步笑百步罢了。

辩论的基础在于我们都是中立的。屁股坐歪了,道理就说不清。

很高兴能和您再探讨。

文革中确实大鸣大放,那。。有“反对文革”的声音的大鸣大放么?文革的失败确实不是光靠邓的良心,只是到了那样的一个都混不下去的地步了,即便林彪当政一样会改革的,而历朝历代到了同样的境地也都会有人出来改革的,会改革不是某党的专利,那。。麦卡锡时代的结束是不是也是因为美国混不下去了而要改革的呢? (还比如越战的结束是不是也是因为美国国力不支以致混不下去了的原因呢?)

至于说到麦卡锡时代的乌鸦一般黑,转河友的一个帖子。

链接出处

麦卡锡主义:量变与质变 花 5 [海天] 2005-11-18 02:53:36

呵呵,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一来即便是很亲美的人士,也大多把这件事当成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二来现在的国际情势,不少朋友认为中美有打起来的可能,如果为其“辩护”,实在是犯了大忌。以下言语,版主斟酌,如有可能影响西西河,立刻删掉就是了。

“PS:顺便回胖兄,麦卡锡主义和文革如何不是一路货色?利用掌握的公权力,指控别人叛国或阴谋叛国,却拿不出一点实际证据。然而倚仗着高压的政治气氛频频得手,将很多人害得极惨。和文革里“揪出走资派”“特务”“反革命”以及划分“黑五类”的方法及后果有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美国的制衡制度确实比中国完善很多,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麦卡锡主义,造成的危害与后遗症自然也远不如中国严重罢了。”

说文革的东西太多了,咱还是拿“烈度”比文革差很多的反右来说说罢----------反右抓了五十多万个右派,最终除了极少数都平反了。这些人,活下来的大都受了20年左右的“特殊待遇”,中途死了的当然受罪年数要少些。[cchere.com 西西河 海天]

-------那麦卡锡运动呢?hess判了五年,出狱以后也没继续“管制”(这个case有别的情况后面还要提到)。大部分牵扯到的公职人员最多丢掉政府工作,找私营企业的工作并未受影响(美国是所谓“小政府”,政府提供的岗位只占少数,和当时中国的“超级政府”完全不同),更没听说过送去劳改的事。人数呢,和50多万相比,少得可怜(刚刚回国,资料在国外的家不在手头,确切人数一时忘了)。列举上面的事实,不是要为麦卡锡主义请功,而是要说明,在“深度”和“广度”上两者的后果在“量”上的差别太大了,大到没法比的程度-----比如,两个氨基酸叫二肽,多个叫多肽,成千上万个呢-----那就得叫蛋白质,要比较蛋白质和二肽的“生理功能”,几乎无从比起。反右都已如此,文革就更加不用说了。

黑兄说“指控别人叛国或阴谋叛国,却拿不出一点实际证据。”果真“拿不出”吗?----原子间谍案资料已经很多了,说说hess案吧:hess咬死了自己不认识钱伯斯,后来在大量证据前不得不反悔;被转交给外人的秘密文件,其打印“指纹”和hess家里的打字机一模一样,这些还不算证据吗?再说说来自敌方的:45年底苏联驻渥太华使馆的古琴科叛逃,带走的苏联秘密文件供出了北美间谍网,原子间谍和多起间谍案即由此暴露;90年代以后解密的前苏联档案也指认出了30-40年代在国务院高层的“鼹鼠”,其中有的“描述”和hess极其吻合。[cchere.com 西西河 海天]

转回到国内的文革--------仅仅在道县惨案和大兴惨案这两个“地方事件”中,一两个月内就有数千“出身不好”者被杀。对比一下,在“麦卡锡主义”时期除了卢森堡夫妇,上了电椅的有几个?

“一个冤狱也嫌太多”,麦卡锡反共运动也是黑暗的一页---------但我以为,要拿文革和麦卡锡比,并不合适。

至于纳粹德国到底是极左还是极右,还是各自保留看法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