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水鬼传奇 一 -- 萨苏

共:💬375 🌺5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国水鬼传奇 十一

这俩字说出来真是谁也难相信。

原来参谋说的两个字是 – “斜眼”。

当然,不是我们谁一斜眼都能视力倍增,那属于天方夜谭,没有训练,想斜眼斜好都不那么容易呢,闹不好大家以为您在抛媚眼。可这位参谋的总结水平极佳,日军夜战的超常视力用“斜眼”这两个字解释是惟妙惟肖。

日本自古有忍者之术,在一些武侠小说中这种功夫被夸张得神乎其神,其实忍者无非是后代侦察兵的鼻祖而已。但日本人在“忍术”上面下的功夫的确很深,其中,有一项特别的发现就是在夜间视物方面的突破。日本忍者发现,经过训练的侧视比直视在夜间的辨认能力更强。现代医学证明,这一发现具有科学依据。因为人能够识别物体,要依靠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奇怪的是肉眼在弱光环境下能够感光的细胞,在瞳孔中央部位却远不如其周围多。

说到这个奇怪现象的原因,竟然可以追溯到古生物时代。现存最原始的灵长类是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狐猴,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是由和它类似的原始灵长类进化而来。狐猴有两只大眼睛,缺乏进攻能力,为了防御敌害,它发展成了一种夜行性动物,其性昼伏夜出,能够从生存竞争中挣扎出来没有绝灭,一双夜眼居功甚高。因此,人类祖先的夜视能力应该远比现代类人猿优越。然而,现代人类的视觉却主要依靠视网膜中央的感光细胞来实现,这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着自身地位的变化,逐渐转为昼行性动物,因此其身体也为了避免强光对眼睛造成损伤而发生了变化。

视网膜周围的大量感光细胞,应该属于人类进化留下的遗迹,就象耳朵周围的肌肉一样 – 我们看到兔子可以把耳朵转来转去会觉得很有趣,其实人耳周围依然残存可以带动耳朵的肌肉组织,只是没了用处,不再用它罢了。如果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耳朵动来动去的 -- 动是肯定的,要达到兔子的水平,恐怕还是不容易。

人体类似的进化遗迹还有手指间退化的蹼,眉间的松果体,肚子里的盲肠等,只不过都没有这些感光细胞那样有用罢了。

日本古代的忍者,就是通过对使用视网膜周边感光细胞的训练,实现适应夜暗环境的。而这套训练法被日本军队使用,就成就了所谓的“猫眼”传说。当然,习惯使用视网膜中央的普通人,要使用周边的细胞,就要“斜眼”了。

以上的说法,是姬路大学土屋龙太先生给我解释的,至于日本海军乃至皮司令采用猫眼训练法培养夜战高手的时候有没有这套理论,就不太清楚了。

估计皮司令没有闲心琢磨动物园里的猴子之间都有什么不同吧。

这套“斜眼”训练法,被福建沿海的雷达兵所掌握,并且效果显著。其在雷达屏上捕捉目标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给国民党方面的袭扰,造成了极大的不利。

这段材料和水鬼好像没有多大关系,但我依然把它放在这儿,其原因之一是它毕竟是水鬼故事的背景材料,之二则因为它是来自于潜水员的故事。

言归正传,福建沿海双方水鬼的“割头战”始于何时,双方都无法说清。按照台湾中央社驻东京分社社长谢正清在日本《丸》杂志上所说,发生在一九六二年的吴明豪叛逃事件,刺激大陆“水鬼”突然袭击国民党马祖守军,引发双方蛙人一连串对杀。

当然我们如果看历史记载,就会发现双方蛙人袭扰的时间,开始得远比这要早,五十年代,大陆蛙人甚至在金门发展出了一个岩洞基地,炮击金门,国民党方面发现大陆水鬼竟从金门向莲河报告炮击效果!而台湾方面向大陆的蛙人派遣,也一直没有中断。

但是,为了简化叙述,还是从一九六二年说起吧,因为从六十年代前期开始,蛙人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从配合其他部队进行军事打击,转变成割头战这样的互相袭扰,随着台海整体战争烈度的下降,蛙人这样的特种部队,开始变成作战的主角。

吴明豪叛逃事件,其实在当时本算不得一件大事。

吴明豪,原福建连江县湾区生产大队大队长,一九五九年入党,叛逃时年二十九岁。因对政府不满,一九六二年二月四日,他携一箱收集来的文件,与二十七岁的妻子王XX及两个儿子乘小船逃去马祖。

这本来是当时双方都经常发生的下层偷渡事件,一方被称作“投奔自由”,一方被称作“投奔新社会”。但吴明豪却有比其他偷渡者更多的价值,所以他成了台湾方面对大陆宣传战的很好素材。

因为吴明豪在偷渡的时候经过了一个解放军的哨所,不但没有被发现,还偷出了两颗手榴弹!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