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给大家“说”相声 -- 早生华发

共:💬62 🌺5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给大家“说”相声

相声作为一种北方的曲艺品种,以京津两地最为普及,演员也多出于此。我们天津人基本没有没听说相声的,还都自愿、非自愿的听过不少,不管喜不喜欢。作为喜爱相声艺术的天津人,对于京津两地的相声演员的感觉是不同的。

老一辈的演员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比较平均,大概来自同一祖师的缘故,虽然各有千秋,但各自都是一样的基本功,练不到一定的水平大概出不了师。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相声演员不是街头卖艺,就是在园子里各自谋生。那时候感觉更像自由的市场经济,个人没有一定的水平,靠说相声是生存不下来的。所以总体、个体的基本功扎实,专业技术娴熟,为了观众真的是煞费苦心,挖掘生活,大胆尝试。不管是天津的北京的,实力都不容小视。

可解放后好像就不一样了。解放后,市场经济没有了,地摊不让摆了。其实一开始还是可以的,我们家住在天津人民公园附近,从我爷爷那辈也有好几十年了吧。我爸小时候在人民公园围墙外一个丁字路口的把角,看过高英培、范振玉摆摊。那地方在我小时候早就改成个公厕了,我小时候路程最优之厕所。如厕时经常想到他们,怎么也捉摸不出那个脏地方怎么摆摊。那个厕所极其简陋,后来在稍远处又有了另一选择,我就不愿意去最优解了,宁可次优解。人民公园在我爸小时侯还不叫人民公园,而是李善人公园,但是这个名字活不到文革,地摊也一样。

说到李善人公园,我又要跑下题。小生不才,免贵姓李。幼时无知,祖辈既然一直住在李善人公园附近,便将那李善人认作本家。对于自家捐赠公园与国家自然是觉得无比自豪的。有时囊中羞涩又想踏青野游,天津那时可难寻绿地树林,不免学大侠样越墙而入。当然姿势是没有电影里美了,不过既然那是自家花园,翻墙越脊之时就不免多了些心安理得。后来上了高中,才知道自己物理老师兼班主任才是李善人正根正后,仔细观之又不似自家之人,才明白自己高攀了。后来学去南开物理,系里的教授又是高中班主任之兄长。高中班主任虽屡次让我找他拉关系、套近乎,自己却没脸再去高攀了。其实,自己物理资质甚差,别说世界级的诺贝尔,连国家级别的中科院也没戏,就不耽误他们厚爱了。

跑题太远了,咱还是说相声。哎,说到哪来着,您看一打岔就给忘了。可惜没个捧哏的,要不就没这段子了。对了,说到高英培在我们家厕所摆地摊,不对不是我们家的,那时候只有公厕没私厕。也不对,高英培那时还没有任何厕所呢。这一口就太荤了,能算三俗了。还是说相声,我不是说相声,我是“说”相声。

解放后,相声被国营化了,地摊既然不能摆了,剧院也是国营的,电台就更不必说了。一切就不是观众说了算了,表演以外的其它东西起了作用。一般天津的相声演员都比较低调,除了说相声,提高专业技术外,其它能力有限。这种情况下,光这么着相声说得好,国家电台不广播你,国家艺术团不组织你,也没什么名气。看看春节联欢晚会,从一开始相声很火的时候,就没什么天津演员说相声,北京的算是近水楼台吧。所以京津以外闻名的,都是一些北京演员,连马三立这样的泰斗,外地人一般都从他单口的挠挠开始听起的,那时王凤山都不能说了,还能听着多少马派?相声的衰落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自从相声不光面对观众了就开始了,好多人想新折了。当然说天津演员光吃亏也不绝对,天津演员如果想自身发展的话,就往北京发展,比较成功的就有高英培。今天才知道,原来高英培都是微软词组了,可见其名气。他在曲苑杂坛相声节目里领了好长时间的班,也拍过电影。可惜他去世太快了。在插个话,那时候看了小马哥第二集,里面的头号反面就叫高英培(高音培?)长得还有点像,自从他被小马哥二世费尽千辛万苦毙掉后,高英培的相声也没了。还有刘亚津,他第一次上春晚时,就算是天津人也基本没人听过他相声。后来他再回天津,才有机会让我们知道他是说相声的,还总提他就是那卖鱼的。也不知道怎么就一步登天了,反正现在春晚年年见,电视剧里也越来越火。不过相声也不说了,本来也含糊。大家都知道的冯巩是天津人,不过还真没见他在天津怎么说相声,好像说相声不是从天津说出去的。第一次是在某年春节后,中央台正月十五的相声会,他跟刘伟一起说的,那时还真没觉得怎么样。不过他自己挺努力的,也有人捧他。他那一代算是年轻一代了,当年跟他一起出道的都不知所踪了,他还越来越火了。跟他前后出道的一些人,不知怎么,都是马季的徒弟。从风格上不像,从精力上,他也带不了这么多明星。反正老马是真牛,除了相声,徒弟、师父什么都牛。不过基本上我把冯巩不算作天津相声界的演员。还有后来跟姜昆合作的戴志成,不过他本来在天津是逗哏的,在北京大概逗哏排不上,只好作凤尾了。还上过春晚的天津演员是刘俊杰,不过那年跟唐杰忠说的也不知算不算相声,他在天津相声界也不算突出的。我实在不明白央视遴选相声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早些年在春晚、央视常露面的如笑林(歌唱演员吧)、王谦祥(文哏,感觉还行)、李金斗(...不提了)、姜昆(捧哏捧的好,他的相声就好,不过感觉跟马季在相声外的功夫可以一比)、侯耀文(虽然有点父亲余荫,自己还不错,不过跟他父亲好像不是一路相声)。常露面的这些人都是北京相声界的,好像地方主义比较严重。要知道,天津在相声方面的地位丝毫不次于北京,甚至很多北京的相声老前辈都到天津才说出名气的。再说这些演员除了侯跃文外,其他人跟天津同一辈的相声演员比,还真有些差距。王谦祥算这些人里文哏比较好的,可是跟苏文茂比差的太多了,就算比另一位天津的文哏刘文亨也有不少差距。他基本不能靠文哏逗笑,只有在他放弃文哏时,才有些许笑料,为此他不得不在相声中弹吉它、跳舞。笑林不知道是不是选错了行,应该去唱歌吧,不知怎么,大概是革新吧,他唱的相声也这么火过一阵,现在不知道在干什么。说到相声,有四门功课大家都知道,说学逗唱,笑林除了最后一门,其他都不及格,看来属于专业特招生吧。

说到功课,以上这5对算是北京相声界那时候的顶尖人物了吧(起码在影响上),但是从没听说过他们说过八扇屏、报菜名这样的大段贯口。在我听过近期(文革后)说这两个的有李伯祥、马志明、姜宝林、赵振铎。前三个都是天津的,最后一位赵振铎是北京的。姜宝林后来基本算是去外地发展了,不过我真没觉得他的相声逗笑。贯口很说明相声的功底,侯跃文虽然我没听他说过,但我相信他是有这功底的。有些明星听着他们嘴皮子就没劲,不像是用过功夫的。平常人没从小练过,就跟他们那个嘴皮子一个味,就不够专业了。老一辈和很多练过功课的相声演员,嘴劲一听就不一样的。要是那几位说上贯口,台下是肯定要打伞的。对了,天津还有个年轻演员,演过电视剧里的马三立,他以模仿秀出头,学李伯祥说报菜名,也是有这功夫的。马季就算了,虽然相声半路出家也没关系,但是既然说相声,怎么也得照着练练功吧。他说了几十年的相声了,那嘴皮子还真像个玩票的,稍微长一点的词就得断好几次,像个领导讲话。赵振铎的八扇屏真的让人非常赞叹,真功夫是装不出来的。可惜他英年早逝,才六十岁就去世了。北京相声界这样的精英,春晚、央视也没给他什么机会。另一位北京说相声的贾继光也不错,基本功扎实,难得的是在天津演出敢于表演跟观众互动的顶针续芒,可见脑筋快、肚子里有货。相比而言,一些相声演员都不敢到天津现场演出,知道天津观众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

那位说了,你是天津人,当然向着天津说。不错,我肯定有偏向。

不过相声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很多东西要来自生活,才能引起老百姓共鸣。这种艺术有即时性、批判、讽刺性,跟观众互动,才有跟笑话、评书、小品迥然相异的风格,保持自己独有的活力。从这方面说,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应该越有相声的生存环境而不是相反。北美的同胞知道,本地也有非常类似相声的表演方式,talkshow。在小剧场里跟观众即时表演,针砭时弊,讽刺、揶揄某些现实社会现象。这种表演中,也不乏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研究透了的东西。可国内的现实就是那样,许做不许说,只能歌颂,能鞭挞的只是弱势群体、只能打苍蝇,不能打老虎。这种恃强凌弱哪能得到观众认可呢,相声不衰才怪。现在相声回归小剧场、茶馆,应该说是很好的现象,起码能随意发挥少些禁忌。北京的一些相声演员都成了高干,严重脱离了生活,还能说出让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相声么?于是我们就看见,从网上摘抄笑话做笑料的相声。相声是用来表演的,不是光有笑料就够了的,这就需要演员的表演功底了。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没有功底的人,即使是很可笑的东西,说出来也像挠人胳肢窝,逼你笑似的。这就需要深入生活,了解平常人的喜怒,揣测、学习说话的语气、方式,达到需要的效果了。

我们平时看到一些老的表演艺术家,不单指说相声的,演起什么来都像这么回事。看演过大赤包的李婉芬、水浒传电视剧王婆扮演者李明启,都不是天津人,说的天津话让天津人都听不出来,这没有丰富的生活是没法做到的。年轻演员中就少有这样用功的人了。都太急功近利了。

天津的相声演员一般都比较低调,比较深入群众,这样的演员说出相声来才能达到以上几点要求。而有些演员在好年节把自己当成大腕了,相声疲软的时候又赶快找其他门路,相声就指望不上他们了。不是说说相声的就不能干别的,我看冯巩、刘亚津、刘威做演员挺好的,我也替他们高兴。但是有些人,明明没离开相声圈子,还靠着相声吃喝,却不务正业,还捣乱。就像某位据说是物理学家的院士,没听说过他物理学搞出过什么,就知道他是搞马列主义的里头物理成绩最好的,搞物理学里的马列水平最高的。很长时间,我国很多专业必须是这样的双重人才能在本学科登峰造极,实在让人扼腕。当初,阿基米德要是有一点这种觉悟,也不会横死了。

其实我了解的京津两地相声演员,也都是10多年前主力了。这些我所熟悉的老一辈,渐渐都凋敝了,很久没有听他们说新段子了。今天查资料,才知道刘文亨也过世久已。新一辈的成长不知道怎么样。在海外,尤其是相声回归小剧场后,新相声真是难得一见了。

我父亲跟相声有不解之缘,在入伍以后在部队文艺团体里表演、写作相声。那时候老一代相声演员都被打倒,我父亲也算是一枝独秀了。后来复员转业条件不错,也就没继续下去。不过也一直关心相声的发展。本人自小也喜爱相声,上学的时候也跟同学搭伴说过。当然没怎么挖掘,毕竟不是那块料。现在虽然在海外还是非常热心关注着相声事业。不过,我想相声真正的发展,恐怕还得等到社会上能给更大的发挥空间吧。

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