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保卫西河——原创】萨所知的电影传奇[全文完] 一.兵临城下 -- 萨苏

共:💬143 🌺3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保卫西河——原创】萨所知的电影传奇 六.明星故事

明星公司的消亡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明星公司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名义上说在一九三七年就已经不复存在。日军侵占上海,明星同仁不愿附逆,一部分在洪深的带领下沿江撤退,更多的则进入当时的文化孤岛 – 上海租界。而原来显赫一时的明星公司旧址,包括办公楼,仓库,摄影棚,演员宿舍等,则变成了日军兵营。到一九三九年,已经投日的明星败类邢少梅到租界拉拢明星旧部,以投日作汉奸为条件恢复明星公司,遭到明星同仁的集体抵制。拉拢不成,日军一怒之下将明星公司原有厂房设备付之一炬。

进入孤岛的明星公司成员,干什么的都有,日子过得极为艰苦,可以和侯宝林的相声“改行”有一比,周曼华,舒适等去演话剧,大导演张石川改行去造纸。这些“不务正业”的举动一方面给市民阶层增加了不少趣谈,一方面因为文不对题这些过去的明星们糊口都成问题。

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别的办法,只盼着能再有机会去拍电影吧。此时靠明星自己是不行了,场地,设备,资金都不称手。时势造英雄,1938年,柳中浩,柳中亮两兄弟提供资金,和明星旧人合办国华电影公司,又揭开了电影史上新的一页。

这柳氏兄弟,在电影界可算一对奇人,有人评价他们是电影界的巨子,贡献很大,因为他们开办的国华公司,国泰公司,大同公司,都是电影史上数得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说他们是电影界的恶棍,因为他们俩都不懂电影,只是出资就取得利润的大头,而且还是青帮杜月笙的弟子,有黑社会背景。其实,抛开评论,单看二人所为,用“唯利是图”,“掉在钱眼里”而言,最是贴切,他们办电影,决非作为一种事业,而是要种一棵摇钱树,但正因为是摇钱树,所以二人种的也颇为尽心。这样的人评价起来是好是坏十分难说,如果喜欢看玄幻的朋友,也许还记得酒徒的《明》,里面有一对开拓世界保险事业,同时热衷贩卖妇女儿童的北平詹氏兄弟,活脱脱就是柳氏兄弟在另一个世界的影子。

说国华是明星的后身应该没有争议。因为作为一家电影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不是摄影机和胶片,而是演员,编剧,导演等人才的集合。国华的台柱子周璇,白云,张石川,吕玉堃等都是明星旧人,拍戏的独立性也很强,与柳氏兄弟只是利润分成而已。

明星的班底十分雄厚,来源则五花八门。胡蝶是从天一公司拉来的,阮玲玉是招聘的,这总是来路还正,来路不太正的大有人在。

比如Handiman介绍过的中国著名早期电影摄影家董克毅(耀川),就是发明武侠片吊钢丝的那位,其实来路就相当的不明。他最初不但和摄影风马牛不相及,而且根本没想到和电影搭上关系。最初,明星的老板张石川是个小买办,他的岳父大商人何泳昌重其才华,送给他一笔钱开拓事业。张石川想想什么赚钱呢?他和蒋委员长想法一样,认为股票交易最赚钱。于是利用这笔资金筹办“大同交易所”。董克毅就是当时应征招聘的交易所实习生,以后应该是穿红马甲的。要一切照着这个轨迹走,中国电影史就得改写。筹备到一半,申请执照颇多曲折,张石川的两个朋友郑正秋和郑鹧鸪聊的兴起,发现电影更有搞头,于是改弦更张,干脆开电影公司算了,这一改主意,就诞生了明星电影公司。那已经招进来的实习生呢?大部分遣散,少数伶俐的就留下来打杂吧。董克毅就是打杂的之一。

不过那时候董还没有机会当摄影师,摄影师是请的外国人。洋人太贵,几位老板心疼钱,觉得应该培养自己人,就让张石川的弟弟学习摄影,而董给他打下手。谁知道张的老弟为人不端,放老哥的鹞子,第一部片子《孤儿救祖》拍到一半跑了自己开公司去也,几位老板好玄集体上吊。幸好董人很聪明,打下手的时候学了不少,老板们都看在眼里。这时老板们一咬牙,就“让他顶!”,这回换到董差点上吊,因为他的手艺纯属半吊子,根本没正规学过啊。他是全凭自己钻研硬顶上来,竟然半吊子的把这部片子拍了下来,而且一下子畅销,就此出人头地,成为当时最出色的电影摄影师,也成了明星的台柱子之一。

除此之外,中国第一代大反角王献斋也是“来路不明”

王献斋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中,地位等于陈强,葛存壮加上陈述三个人的总和,几乎包揽了明星公司所有的反面角色。他的表演火候精到,真实准确,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是好人,从这个角度说,后来中国反面角色的脸谱化问题,王还有一定的责任。

可是这位“王坏蛋”本身却根本不是学电影的,他本来是上海一家有名的眼镜店的店员。一天,张石川到他那里修眼镜,因为王技术好,服务热情,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此后,经常到他这里来修眼镜,一来二去,张发现这个王献斋表情特别丰富。善于观察的张石川动了心思,于是不断动员王辞职跟他出来拍电影。王后来演反面角色出名,为人却是十分古道,他对自己的工作并无不满,只是架不住张三番五次的相邀,最后却不过情面决定出山一试,在《孤儿救祖记》里面演了个谋夺叔叔家产的恶侄,就此一炮打红,在上海滩“千夫所指”,成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反派演员。

还有贺绿汀,陈波儿等,则是另一家电影公司电通影业倒台后被明星集体收编的。

说到这里,多说一点陈波儿,因为和老先生谈到她的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奇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去绥远前线返回上海的陈波儿,左二。这位英年早逝的电影明星不但在银幕上留下了婀娜的倩影,也留下了颇多难解之谜,比如她的投奔延安,她对周恩来的崇拜,她和蓝苹的密切关系,等等。至今,我对她依然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那是谈和电影无关的事情。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在国外接待国内来的朋友,有的时候说着说着就会谈起国内的一些禁书,其实这和政治倾向无关,倒有点儿和看毛片一样,越是禁的东西,越让人好奇。

老先生也不例外,兄弟便弄了一本给他看,老先生房间那天晚上到夜里三点还没熄灯。

第二天,老先生委靡不振的把书还给我,说:浪费时间,这纯粹是胡说八道么。

我说可不是,现在写什么的都有,还有写书自称总理私生女的呢,结果她亲妈都出来作证了,就差作个DNA鉴定。

哈哈,老先生说总理帅么,编排他的早就有了,这回说的孩儿她妈是谁啊?

上海的。。。我就把那本书的内容大致描述了一番。

老先生听着听着忽然一愣,冒出一句来:我还以为说的是陈波儿呢,不是阿?

嗯?兄弟脑子里那根弦就绷起来了。因为这件事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陈波儿对周恩来的崇拜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而我也曾在一位四十年代到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的作品中看到过陈波儿和总理间的一些流言,只是言之凿凿,却全无证据,当时只当作笑话来看,难道。。。

无奈再怎样问,老先生也绝不肯多说,问得急了,说你去问伊琳先生吧,拍《大浪淘沙》的,他是陈波儿的学生,都知道的。如此打发走了老萨,五分钟之后我又回来了 – 伊琳先生七十年代就去世了,您不能就这样打发了我啊。。。总理夸过陈波儿身材好么?总理是在重庆期间和陈波儿经常有交往么?外国人写的《XXXX》这本书您看过么?

我的问题,都是那位外国记者的作品中来的。

老先生却一反常态,不再多说,只是最后终于开了金口,告诉我:那是国民党和美国人的造谣,当不得真的。。。

只好打住,陈波儿,依然是一个谜。

言归正传,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沦陷,国华公司解散,明星同仁再次星散,重新聚首,已经到了抗战胜利。此时,柳氏兄弟重建国泰,大同两影业公司,不过,胡蝶远走,石川已老,能够重新聚集的明星人少了很多。

很快,解放军就占领了上海,明星旧部纷纷选择出路,大体走了三条路。一条是留在上海,后来随柳氏国泰电影公司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主要是一些左翼成员;一条是前往台湾,这支的主力是徐欣夫摄制组,他们在台湾拍摄电影,因为战争被迫截留台湾,后来创作了《高山青》,成为台湾电影的早期骨干;第三条是去香港。当时去香港的人很多,右翼的主要是不看好国民党,不敢跟着去台湾,中间派主要是看不准形势,在那里等一等看。在香港的很多明星同仁加入了比较保守的永华电影公司。

不久,永华经济困难,面临破产,此时,又一个“国泰”出现了,这就是马来西亚巨商国泰集团开始了在香港的电影事业,建立了电懋影业公司。从永华公司出来的明星人又有不少进了国泰。国泰老板陆运涛很会做买卖,当时香港的两大影业,一个是“空降”的国泰电懋,一个是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双方竞争激烈。邵氏也很老辣,曾经一度挑起陆运涛和洋人的官司,试图牵制国泰。但陆镇定处置,终于把官司打赢。值得一提的是和陆对簿公堂的对方律师,名字叫作李光耀。

因为国泰的名字与当年的国泰影业相同,很多人视其为名星-〉国华-〉国泰/大同-〉永华-〉电懋(国泰)的终点。陆运涛才华横溢,又有资财,眼看振兴国泰有望,却不料于1964年在台湾台中遇空难而死,国泰电懋一蹶不振,到一九七一年终于倒闭。此时,明星早已是昨日黄花,终于连公司带人员走进了电影的历史。

陆运涛的空难,我另有文章说明。

链接出处

这一部分,内容多,所以写多了,下次,说说《火烧红莲寺》,写短一点。

[待续]

关键词(Tags): #陈波儿#柳中亮#陆运涛#张石川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