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西藏问题的文化反思/王力雄(一) -- 麻子

共:💬39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西藏问题的文化反思/王力雄(九)(完)

九、结语  

回顾历史,毛泽东时代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之所以稳定,关键一点就在于把一体的藏民族分化成了对立阶级,从而打破了民族隔阂,使占人口多数的底层藏人成为共产党的同盟。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又在于毛泽东的体系能够与西藏传统宗教进行置换,从而才使底层藏人敢于与其束缚性甚强的传统进行决裂。  

邓小平时代放弃了阶级路线,恢复了西藏传统宗教,重新实行对上层的“统战”,一方面大大改善了藏人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也就失去了对藏民族的分化,使其重归一体。如果中国仍然象过去那样保持封闭,重归一体可能也没有问题,因为毛泽东时代已经使西藏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不会简单重复。但问题就在于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已经对外开放,国际条件,西方态度、苏联解体等都会成为对西藏影响至关重大的因素。而放弃阶级斗争,又没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进行替代,让出的空间就只能被西藏传统宗教和现代民族主义占领。当年之所以从“统战”路线转到阶级路线,就是因为宗教和民族两面旗只由民族上层掌握,外族人插不进手。而现在,掌握著宗教和民族两面旗的恰恰是达赖喇嘛。宗教上,他有最高精神领袖的天然地位,民族主义方面,他也是国际公认的藏民族象征。当藏民族重新在宗教和民族之旗下凝聚为一体时,藏人内部能够对抗他的力量是基本不存在的。  

无疑,从这个角度进行的讨论决不意味著不该改革。无论从道义还是从必然性上,改革都是必要的,西藏也不可能在整体改革的大气候中独自不变。毛泽东时代有其特殊条件,别的时代不可模仿。但是总结历史教训,应该得到这样一种启示,解决西藏问题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地炮制政策,想当然地搬用内地经验,在意识形态的框框里画地为牢,出现“好心不得好报”的结果是不奇怪的。对西藏的研究必须提升到广阔的人文领域,必须有自由研究和探讨的空间和条件,还需要把眼光尽可能地展向宏观,因为只有大的背景和方向明确了,具体的策略才可能行之有效。

注释∶【1】从1727年(雍正五年)开始,清朝开始向西藏派驻“驻藏大臣”,到辛亥革命185年间,共任命正副大臣173任次135人(有人被任命两次,其中23人因不同原因没有到任)

【2】《联豫驻藏奏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页89。

【3】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在其奏稿里这样谈到当时译员的情况∶“汉人之能解藏文者,奴才衙门中,不过一二人,藏人之能识汉字者,则犹未一见”。

【4】《卫藏通志》卷九,页315。

【5】恰白.次旦平措等所著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779-786页载有全文。

【6】《二十九条章程》中有十八条是与驻藏大臣代表清廷在西藏拥有的权力有关。分别以一句话概括列出∶第一条、认定包括达赖、班禅在内的西藏主要活佛转世灵童;第二条、管理西藏的进出境;第三条、监督西藏造币;第五条、任命军官;第六条、藏军兵饷由驻藏大臣发放;第八条、审查达赖、班禅的收入和开支;第十条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平等处理西藏行政,所有西藏僧俗皆需服从驻藏大臣;第十一条、任命西藏地方官员;第十三条、驻藏大臣每年两次出巡西藏各地及检阅军队;第十四条、负责外交;第十五条、确定边界;第十八条、决定各寺院的活佛人选;第二十条、决定税收;第二十一条、决定免役;第二十二、二十三条、控制宗教界串联交往;第二十四条、控制和提供交通条件;第二十五条、处置罪犯。

【7】丁实存,《清代驻藏大臣考》。

【8】《清季筹藏奏牍》第三册,《张荫棠奏牍》卷二页17

【9】《联豫驻藏奏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页47、48。

【10】同上,页16。

【11】把《十七条协议》的每一条以一句话概括,为∶一、西藏属于中国;二、西藏同意解放军进藏;三、西藏自治;四、西藏现行制度、达赖和各级官员的地位不变;五、六、恢复班禅地位;七、维护西藏宗教;八、藏军改编为解放军;九、发展西藏教育;十、改善西藏人民生活;十一、中国不强迫西藏改革;十二、对西藏官员不究既往;十三、进藏解放军遵守军纪;十四、中国掌管西藏外交;十五、中国在西藏设立军政委员会和军区司令部;十六、中国担负其在西藏所需的经费;十七、协议于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

【12】相当于县。

【13】陈竞波,《西藏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载《西藏文史资料选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专辑》,西藏自治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1年,页121。【14】同上,页120。

【15】赵慎应,《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页109。

【16】随十八军进藏的记者赵慎应对当时张经武护送达赖的情况有这样一段记述∶“到达泊龙泥石流塌方地段,筑路部队在三、四百米长的泥石流区的山坡上,布置了一个连的战士,一步一岗,两步一哨,手持红旗,在泥石流随时都可能爆发的一面山坡上,硬是人挨人地筑成一道人墙,保护达赖喇嘛顺利通过。当大队人马通过山石不平的泥石流区时,年已半百的老将军、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走在年轻的达赖喇嘛左边靠山一侧,保护著、搀扶著年轻的达赖喇嘛,张经武的副官李天柱,也不停地跑前跑后,忙著帮助搀扶达赖,他们紧张而又小心地一步步走过了乱石隘路。”

【17】在吉柚权的《西藏平叛纪实》(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中描述邓小平当时有些夸张地指示西藏工委联络部长徐淡庐∶“达赖、班禅住的这两个地方,如果有一个苍蝇飞进来由你负责。”

【18】《新华月报》,1952年12月号,页11。

【19】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西藏革命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103。

【20】《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

【21】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西藏革命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106;赵慎应,《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页126。

【22】达赖喇嘛,《流亡中的自在∶达赖喇嘛自传》,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页143。

【23】吉柚权,《白雪——解放西藏纪实》,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年,页476

【24】谭.戈伦夫(A.TomGrunfeld),《现代西藏的诞生》,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页220

【25】同上,页188

【26】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西藏民族问题的部分论述》

【27】《西藏的民主改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页314-315。

【28】同上,页310。

【29】同上,页26。

【30】同上,页333。

【31】图齐等,《西藏和蒙古的宗教》,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218。

【32】西藏宗教一个奇特之处也证实以上的结论∶它的神在很多情况下都显得极为狰狞。尽管那些神并非恶神,他们的形象却往往总是青面獠牙,怒目圆睁,手里拿著数不清的凶器,脚下踩著受尽折磨的尸骨。例如观世音菩萨,在内地佛教中是以极美女性的形象出现,在西藏宗教中,却往往被表现为被称作“贡保”的凶相——一个黑色巨人,一手拿著个头颅,脖子上挂著一串骷髅头做的项链,脚踏一具死尸。在五世达赖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记》中,负有在西藏兴佛教之使命的第一位藏王,其形象是“长有往下深陷的眼皮,翠绿色的眉毛,口中绕列著螺状形的牙齿,如轮支那样的手臂”。这种足以让人望而生畏的神,在藏人的审美意识中,显然代表著威严、强大、无所不能和说一不二。正因为他们能以恐怖主持世间事物和裁决正义,因而才更值得信赖。

【33】“汉蒙藏对话——民族问题座谈会”纪要,《北京之春》电子版54期。

【34】梅.戈德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页23

【35】李安宅,《李安宅藏学论文选》,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页270。

【36】同样是佛教居支配地位的泰国,出家为僧者只占男性总数的1%-2%

【37】拉巴次仁、罗布次仁《宗教、历史与民族精神》载《西藏青年论文选》页232

【38】Pierre-AntoineDonnet:《西藏生与死——雪域的民族主义》,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页130。

【39】西藏军区阿里军分区1975年编的一份宣传材料上,有一篇表扬改则县中队“平叛”事迹的文章。其中所提到的“叛乱”,有的是提出“要三自一包”;有的是保被罢官的中共干部;还有的是成立“造反组织”。(《世界屋脊上的英雄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阿里军分区编,1975年,页112-121)

【40】《西藏自治区重要文件选编》,页121。

【41】谭.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页277。

【42】《西藏大事辑录.1949年—1985年》,西藏农牧学院马列教研室与西藏自治区党校理论研究室合编,1986年,页268。

【43】同上,页288。

【44】同上,页390。

【45】《西藏自治区重要文件选编》,页212。

【46】郭锡兰1980年6月3日在党委二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载《西藏自治区重要文件选编》(上),,页97。【47】《西藏自治区重要文件选编》页15-32

【48】《西藏统计年鉴.199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页90,109;《西藏自治区基本情况手册》,表4-15、4-16。

【49】《西藏自治区重要文件选编》页3-4

【50】同上,页21

【51】《西藏自治区贯彻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文件选编》(二),页89【52】黄慕松在他的进藏日记中有这样一段∶“余意政府整理佛教,必先令高僧转世之小童,学习汉文,成年时考试及格,始准其承袭,斯亦统治上之要道欤。”(《使藏纪程》页50)

【53】《西藏自治区重要文件选编》,页29-30

【54】同上,页29

【55】同上,页51。

【56】《当代中国西藏人口》,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页200。

【57】张仕荣,《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宏观管理初探》,见《西藏青年论文选》页161。

【58】《当代中国西藏人口》,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页342。

【59】《西藏统计年鉴.199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页178。

【60】孙勇等,《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简明史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页122。

【61】刘伟,《西藏的脚步声》,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页194,253。

【62】《西藏自治区贯彻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文件选编》,页20

【63】白玛朗杰《现阶段西藏宗教的地位和作用》见《西藏青年论文选》页207。

【64】《人民日报》驻西藏记者刘伟在他的《拉萨骚乱纪实》记录了一些拉萨人的在89年拉萨骚乱后的看法,其中有这样的言论∶“政府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反省一下西藏的政策。笑脸总对著上层人士,老百姓的苦处很少有领导来过问,寒了群众心。”“现在是闹事的人不孤立,孤立的是我们干部,在社会上孤立,在家里也孤立。你们问为什么?有些群众说,共产党变了,五十年代要我们,八十年代要贵族,有个说法,上层人士的石头和狗都落实了政策,而老百姓呢?退休的工人、干部?没有钱,没有房子住。”

【65】M.C.戈德斯坦,《中国改革政策对西藏牧区的影响》,载《国外藏学译文集.第十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页366-3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