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假如中日可以放弃前嫌, 共同对付俄罗斯, 会是什么局面? -- meow

共:💬54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中日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友好吗?

中日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友好吗?

  讲起中日关系来,常上网的朋友大概是比较关心的。最近两年,中日之间大大小小的问题和摩擦是接连不断啊,几乎隔几天就有一个事情跳出来,刺激大家这方面的神经。网上的民意反应也是比较激烈的。网友们都知道,现在网上有许多民间的反日声音,有些还相当偏激。不但如此,这种声音还不仅仅是停留在虚拟的互联网上,而且还开始逐渐走进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许多相关的人和事。比如:保钓行动、反日货行动等等。

  在怎么看待这些民间的反日活动的问题上,部分社会“精英”的看法是倾向于负面的,甚至还是持批判性立场的。这个当中,以马立诚和时殷弘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们一方面反对对日关系上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提出了“中日战略合作”的设想。马立诚的《对日关系新思维》注重于泛道德标准,例如“非暴力准则”、“反对舆论暴政”、“避免泯灭人类公义”、“信任邻国”、“尊重个人行为”、“摒弃小农思想”、“极端民族主义有害”、“宽恕和容忍”。比较象是散文或者随笔。总之,重点是说外交除了讲究“利益”,还要讲究“道义”。相比之下,时殷弘写的《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就远远比马立诚专业得多,他的逻辑大框架是:1、改善中日关系可以提升中国的国家利益;2、应该使用5种不同方式来改善中日关系:搁置历史问题、提升对日贸易额、默认日本军队现代化、接受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总体来看,时殷弘不象马立诚那样鼓吹道德原则,而是把“对日新思维”建立在国家利益基础之上,对马文的不足进行了补充。他的“对日外交革命”论立足点和假设是:作为有比较大的抱负的亚洲国家,中国和日本都有共同利益,那就是反对和遏制美国,因为美国是中日向地区性领袖国家成长的最大障碍。基于中美日三角关系当中的“中美关系”难以改善,而改善“中日关系”可以给美国施加压力,所以中日关系改善可以达到迂回改善“中美关系”的效果。

  那么,到底这些“精英”们说的对不对呢?是不是中日之间的不和谐是单纯的民族主义问题呢?是不是真正阻碍中日发展友好关系的不是日本政府,而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中日之间到底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友好关系。

  讲这个题目之前,我们要先确定一下,怎么样的国与国关系才算“友好关系”。排除表面上的虚情假意和文字游戏,再结合马立诚和殷时弘的阐述,我们大概可以这么说:“两国之间没有重大的政治分歧;有较大的利益共同点;相互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战略合作行为。”对照这种标准,五十年代的中朝关系、六十年代的中越关系、以及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巴关系等,都可以算真正的“友好关系”。

  由此可见,“友好关系”不仅是实实在在的、荣辱与共的,而且还非常现实。当利益共同时,大家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成为朋友甚至战友;可一旦时势变化,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大于共同利益之后,相互疏远、甚至反目为仇也是平凡事。历史上,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是体现这种特点的最好例子。两国在近代史上的不同时期,为了不同的战略目标,时而是盟友、时而是敌手。翻来覆去,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这四个字。我们和越南在最近百多年的关系也有这样的特点。

  回过头来再看我们刚才的问题。同样是用国家利益来衡量,马立诚和殷时弘认为对日本展示亲近,拉拢日本成为战略伙伴,才能实现中日友好,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而民间反日人士则认为,只有保持对日本的军事警惕,追究和清算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甚至要在战争中打败日本,才有可能实现中日友好,才能获得中国在这方面的国家利益。那么,谁的看法正确呢?

  我认为,他们的看法都不正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双方在考虑中日关系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从中国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并且都认为日本会根据中国的对日姿态来调整中日关系。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日本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和冷静地看待日本政府的话,我们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不论执政者是谁,作为统治集团来说,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是日本政府的首要职责。这里面包括对外关系的政策走向在内,都不是跟随他人的意愿而动的,而是根据日本的国家利益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日本的利益是什么?

  请大家打开世界地图,看看日本的版图。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水,本土资源稀缺。矿产资源除煤、锌有少量储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森林面积2464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6.6%,但木材55.1%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近20年来,日本除稻米自给有余外(1993年例外),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增加。现在,日本的食物热量自给率只有46%,食用农产品综合自给率65%,主食谷物自给率66%,饲料自给率26%。1993年,日本的肉类自给率下降到65%;渔业自给率76%。据世界银行1990年的统计,日本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7.1%(农业占6.4%),第二产业占33.3%,第三产业占59%。2000年以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到5%以下,第二产业变动不大,第三产业增加。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日本是一个极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对日本来说,对外贸易不仅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而且直接关系到日本的生存问题。如果日本无法保持对外贸易和物资运输的畅通,日本不仅没有维持工业生产、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甚至连老百姓的肚子都难以填饱。这种最可怕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在二战末期,被隔断了与占领区之间运输的日本本土就发生过严重的饥荒。而失去了海外的矿产运输后,日本最后的神风突击队甚至要驾驶木结构的飞机去执行任务。日本二战期间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就是只带着单程的燃料踏上最后的死亡征途的。今天的日本,由于已经踏入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行列,人口也比二战时大幅膨胀,对物资进口的依赖只有更为加强。所以,对日本来说,维持安全畅通的对外贸易货运是国家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由于日本四面环海,没有陆路通道和其他国家相连;而空运不但成本昂贵,而且还有难以提高的运量局限,所以,维持日本海运的安全畅通是日本实现对外贸易运输安全的基本内容。日本政府在制定任何国家政策的时候,都要不得不考虑到新政策对日本海运安全的影响。如果某个方案会严重影响日本的海运安全,即使在其他方面有一定的利益诱惑,日本政府也很难冒着国家陷入生存危机的风险而坚持采用。

  对于日本来说,维护自己的海上运输安全有三种途径可以选择:

  1、 依靠自身的军事能力。这个途径日本已经在历史上尝试过了,但是历史证明,由于日本的工业生产本身就是依赖于海外运输的安全,而战时的运输必然大打折扣,所以一旦进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性战争,日本会很容易陷入无力维持海军补充性生产、进而无法维持海运安全的困境。二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 依靠超级大国美国保护日本海运安全。二战之后,美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远远超出任何其他国家。即使是曾经与美国争霸天下的前苏联,他们的海军也是战略核突击能力较强,而常规海军力量,尤其是海军在全球的海上护航力量,和美国相比也仍然差距明显。古巴导弹事件就暴露了苏联海军建设上的这一弊病。最终苏联由于无法保证导弹运输船的安全而只能被迫妥协。日本在二战中就已经领教了美国海军的强大力量,在沦为美国占领区之后,日本战后政府被迫选择了美国作为自己的军事保护者,同时也付出了主权的代价。但是这一代价在冷战时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作为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日本不但依靠美国的保护维护了受到苏联威胁的海上运输安全;而且还使得自身在美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成为美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所以,时至今日,在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的背景下,日本更坚定了依靠美国军事力量保护海运安全的这个基本国策了。

  3、 依靠与日本比邻的东北亚国家保证日本物资来源。随着冷战结束,中国和俄罗斯成为离日本本土最近的两个地区性强国。这两国的海军力量也是除日本之外,东北亚地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近有近的好处。这两个国家虽然海上军事力量无法和美国相提并论,无法提供日本在全球的海运安全,但是由于离日本本土距离短,相对来说,维护本国和日本之间的海上运输还是有可能的。加上这两个国家都资源丰富,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就可以满足日本在战时低标准的物资需要了。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两国的海军一个还羽翼没有丰满,另一个则内忧外患、后继无力,即使两国和日本结成三角联盟,共同维持日本的物资来源,恐怕在这个方面也是提升有限。很难想象日本会舍弃美国提供的全球海上运输安全,而选择这两国提供的有限的局部海上通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日本海运安全,即:对日本海运安全的破坏能力。

  如果日本依靠自身军事力量维护海运,那就意味着他有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成为敌人的可能。那么,如果仅依靠自身的军事力量,即使日本海军比目前的水平再进一个台阶,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中、美、俄三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能力在持久战中击败日本。更何况这三国都有强大无比的战略核力量,而且三国都拥有破坏海运安全最有力的常规武器——潜艇部队。数量和自制能力居世界前三位的潜艇国家恰好就是这三国。所以,如果仅靠自身力量,无论和这三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军事冲突,日本的海运安全立即就会陷入危机之中。

  假如日本获得美国或中俄联盟其中一方的支持,而与另外一方为敌的话,情况就有所区别了。前面已经讲过,中国和俄罗斯即使和日本结成三角联盟,两国在和美国的海上军事对抗中,最多也就是勉强维持一个有限的局部通道接济日本,而根本不可能维护日本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海运安全。而美国则不同,美国不仅有能力在中俄联盟的压力下维持日本的全球海运安全,而且还有能力破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全球海运安全。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之内,除了终极零和游戏“核战争”外,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改变这种局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