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明朝的那些事儿之14.烽烟再起 -- AleaJactaEst

共:💬37 🌺10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贴点作者自己的话,也挺好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下不是李亚平啊,呵呵,他的大宋政界往事我看过,水平很高,提出了比较新颖的历史观点,可惜不是本人,呵呵确实比较遗憾。另外懒猪同志,虽然你的id是这个,但在我看来,你可不懒,呵呵。关于捕鱼儿海的问题,我在写的时候考虑过,有的资料说是贝加尔湖,有的说是贝尔湖,有些还考证出,苏武当年牧羊的地方就在贝加尔湖附近,但老兄指出后,我去翻了下地图,感觉贝加尔湖确实太远了点。十五万人在后勤不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达到那个地方的,还是贝尔湖比较可靠,特此更正,呵呵,谢谢懒猪同志。

  另外有些朋友觉得心理描写多了些,呵呵,这也是个老问题了,之前有不少朋友提出过心理描写太少,名不副实(原名还有历史心理分析),当然有人觉得少就会有人觉得多,口味不同,我会尽量协调好的。但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些心理和情感分析并不是仅靠推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史实依据的。以蓝玉决定进攻或是撤退为例。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在前面曾经写过蓝玉在洪武五年的远征,其实在历史记录的这次远征中,蓝玉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而且还打了败仗,我之所以专门把蓝玉列出来写,是因为作为远征经验不多的蓝玉而言,这次失败对他应该是有很深影响的,中过埋伏的人对深入敌境必然有较大的恐惧感,那么后来十余年的努力却一直是副帅也会让他有建功立业的向往,这些都是史实,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就能够理解蓝玉在沙漠中的犹豫(这也是史实),才能明白做出这样的决策对他而言需要多大的勇气

  同样,之前蓝玉和纳哈出的矛盾在明史中其实只有很短的一段,但在我看来却意味深长,我用较多笔墨来写这里,并且详细分析了矛盾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因为从这个矛盾中可以看出蓝玉的某些弱点如骄狂等,事实上,这些弱点也是蓝玉后来案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朱文正的悲剧也是一样的,在历史上他喜好玩乐,不甘人下的性格对其后来的短视也是有着相当的影响的。

  其实有些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我在文章中会有意留下一些伏笔,到后来才会使用,比如蓝玉、朱文正的性格描写及分析,还有御史周观政的正直和偏激也是为后面描写的言官斗争做个预告。类似的伏笔还有,后面我会为大家一一揭晓。

  我之所以研究分析史料,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笔法,是有原因的,说实话,这一写法确实很累,不但要熟悉史料,还要对前后跨度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看上去互相孤立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这其实源自于我对历史的一点个人体会。

  说来我看历史也有不少年头了,在看过很多不同观点的史书后,我发现,其实那些历史上的王侯将相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是人,也有感情和痛苦,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满怀理想,他们也曾经退缩,懦弱。而且我们口中常常提起的所谓正臣在历史上其行为看来也未必都正,奸臣也未必处处都奸,而再坚强的人也有软弱的一面(如朱元璋哭马皇后,此为史实),再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们可能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把他们当成人来看,而是当成了模型。他们都是人,都有感情,所以在分析客观史料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进行探究,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再说一下读书的问题,有的朋友希望我推荐几本书,在下水平不够,班门弄斧两句吧,我认为记录明代史书中明实录的水平最高,史料价值最丰富,但读起来难度也最大,足有一千多万字,如果不是要写文章或者搞历史研究,大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去看就是了。明史和纪事本末及孟森的书,水平也是相当高的,特别是明史,虽然是清朝编撰,对其祖先的历史多有隐讳,但还是比较不错的,素有“良史”之名,写作班子也很强大,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组织翰林院的一群人写的。

  这些人饱读诗书,文字优美简练,在此也说点趣事,由于他们积极性很高,分工合作,每人都被分派写不同人的传记,像于谦、张居正、戚继光等人的传记很多人都抢着些,为此这些书呆子还打过架,后来不得已用抓阄的方法决定,据说抓到于谦的那个人高兴得几个晚上睡不着,可见明史之水平。呵呵,就到这里吧,有时间继续交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