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河南话 -- 刀光

共:💬21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河南话

河南话(我讲的主要是豫西洛阳一带的河南话)

作为一个半吊子河南人, 在东北出生,北京长大, 家乡话主要靠家传,为了在新兵营里练级,只好找个半咸不淡的话题--河南话.

河南话闻名的特点: 简洁. 这在候宝林的相声里证明了的.河南话里很多双音字被简化成一个字.最有名的是 咋 念 zua. 中.

还有

没有: 瞄1

明天早晨: 明儿腔

昨天夜里: 夜儿黑(h-er)

靠里头: 靠留

河南话有个特点: 没二声. 基本上是四声. 但四声很高. 像是三声的反面, 什么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发的是四声还是二声的时候. 就差不多了. 有时候会有些带升调意思地一声四声, 仅仅是有点而已, 类似于4-2, 但绝不是像北京话里那么正宗和夸张: 干嘛2222哪?

总的说北方方言重要的在其儿话音. 北京的儿话音, 东北的儿话音, 山东的儿话音, 河南的儿话音.. 完全不是一码事儿(这个是北京味儿的), 而河南话的儿话音,又细又重, 戛然而止. 其念法:

恶狠狠地咬住 恶 这个字的口型. 重重地念成四声加儿. 舌头靠前. 舌头下僵硬.

临近的地方有人把二念成 乐儿4 口型也是差不多的.

说归说,掌握起来很难.我有一个同学.学北京话把馅儿饼, 念成馅饼儿. 乐翻了我.

还有, 方言在家族称呼,厨房用语方面保留最多, 差异最大. 也是我知道的最多的.

家族称呼:

爹妈

爹 一般了, 现在都叫爸了.普通话差别不大.

妈就不同了

妈有三个:

妈, 呐, 娘:

妈: 自己的妈, 念m-儿/m-二 介乎两者之间.

呐(暂代吧): 对婶婶的称呼. 念 na 1

娘: 大伯的配偶. 念 娘 4

这里看得出河南的封建传统, 三个词都有妈的意思. 妈是亲娘. 但大伯的配偶才是正统的"娘" 而呐并不是仅仅对婶婶的称呼. 婶婶是妗子. 叫呐表示她是你另一个妈. 而骂人话里用的是这个字 如, 呐亩年.( 妈的)

叔叔: 叫大大 念 da(低音, 轻) d-er

伯伯: 伯 念 掰

爷爷奶奶好像差不多, 大概是 爷 4 奶 1

但在双音词里轻重音是不一定的:

舅爷: 念: 舅(低音, 轻) 爷 4

姥爷: 外爷: 念 喂4 爷( 轻)

五奶: 五4 奶(轻)

姥姥: 婆婆: 念: 婆(低音, 轻) p-二 1

厨房用语:

面条: 面(低) ti-二 4!

糊糊: 糊涂

疙瘩汤: ge (去掉 e 元音全在 g 上) 大(轻) 汤

辣椒: 秦翘 ( 重音在前)

(锅)溢了 : 淤了

馒头, 饼: 馍 4 , 饼馍( 重音在前)

打嗝: 打疙瘩 g4 d-二

大碗: 大 g4 lou

补面: 面补儿 b-er 1

锅盖: 锅拍

其他:

脑门: 顶门盖儿

胳肢窝: 个老之

肘: 个老半儿

玉米: 玉蜀黍 ( 玉米的学名, 厉害吧)

撮子: 猜瓢

等你能熟练掌握发语词,感叹用语.如哎-呦-(俩字分说, 尾音拐呀拐) 或丰富多彩的形容词, 特别是叠韵词, 如白生生(白生丝儿) 平展展(平4不占咂儿), 你的河南话才算是登堂入室了.

最后, 民谚:

就身缝4,就身说42, 谁pian ch xx 谁是鳖

吃饭看做(zou)活

疙瘩疙瘩消消, 老娘老娘昭昭(看看)

颠倒话,颠倒颠, 拿起牛(欧4) 屎 猜(撮) 木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