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见微知著,关羽丢荆州的真正原因 -- 青色水

共:💬23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见微知著,关羽丢荆州的真正原因(三)

上面说的主要是荆州军民对蜀汉、对关羽的是否认同。我们再看看这支军队的责任感如何。关羽军出兵樊城,他知道东吴的孙权随时可能进攻荆州,恐大本营有失,故令人沿江修筑数十座烽火台。按理说关羽的这一安排是非常合理的,通过烽火台加强了北伐军与荆州留守军的联系,使之能够互相呼应,及时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但糟糕的训练、涣散的军纪再一次重重的惩罚了这支军队。

如果不是非常时期,为何要建烽火台?如果驻守烽火台的士兵平时受到了良好的训练,拥有着真正军人必备的责任感警惕性,在这么紧张的时刻,怎会让从东吴方向来的所谓客商到烽火台休息?即便让他们暂时停靠一下,又怎会不仔细搜查一下对方有没有带武器?怎会轻易在战场轻易接受贿赂?烽火台的重要性比今天的边防哨所重要得多,可以去问问边防军战士,哪个敢轻易让陌生人进哨所坐坐?

如果说是一个烽火台这样,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个别现象,有害群之马,但沿江数个烽火台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只能是关羽的责任。如果他平时的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各项军事行动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怎么可能发生如果可笑的事情?辛辛苦苦修筑的预警系统不仅没有为荆州守军提供任何报警,反而成了麻痹了守城友军的工具。

关羽下令修烽火台的时候规定好纪律:如“任何擅自靠近烽火台者杀无赦,违反此项军令的守将杀无赦”等。怎么还会让吕子明白衣渡江?多思者胜,烽火台的失守怪不得别人,怪不怪关羽的想法太不细致,存在许多漏洞。关羽的烽火台就像一排没软件的电脑,纯摆设儿。

再说荆州城内守军,怎么可以在三更天的时候只听城下几声喊就打开城门,此举甚至让我怀疑关羽的荆州军知不知道什么叫纪律,懂不懂战争常识。在那样的黑夜,如果关羽略懂兵法,即使是他自己回到荆州,后面又没有什么追兵,他都应该在外面逛到天明再进城,更别说一些下级军官了。汉武帝刘彻曾经出城打猎,回来晚了一点,守城军官听见皇帝的名字也拒不开城,而且那时汉朝的敌人匈奴还远得很,不属临战状态,这才是能够打胜仗的军队。处于战争状态下的荆州,守军如此肆无忌惮,深更半夜随意打开城门,真的无法想像这是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正规军。就是很多民团土匪的纪律也应该比这更好一些吧。

荆州多年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又是富庶之地,我相信荆州兵的身体都是强壮的,武器都是精良的,格斗技巧也是高超的,故此打了襄阳,围困了樊城,震惊了许都。为什么这样一支身体强壮、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从大胜到完败,如此迅速,如此彻底,就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士兵们没有信仰、没有纪律、没有警惕性、缺少血性,总结一下就是没有精神。而决定一支军队精神的就是他们的主帅。

这样的军队是属玻璃的,虽然很硬,但太脆。胜利时目空一切,失败时一泻千里。

有人会说,关羽的失败是因为关羽手中没有大将,刘备手下的四虎上将、魏延这几人都没在荆州。那我要问一句了,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想当初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的时候,都可以吸引、请来、留住大批人才,关羽身为荆州之主,(相当于当年刘表的地位)管理几郡土地,经营多年,怎么就连一个人才也吸引、培养不出来呢?兵是刘备留下的,将是刘备派来的,还要关羽做什么呢?

刘备这个人的亲和力超强,很少有人比得了,也不提曹操、孙策这些一方霸主,提袁绍袁术又会有人说人家四世三公。就说说吕布,吕布杀了董卓,被西凉兵所迫离开长安时,不说单人独骑也差不多,而吕布回到老家后很快组织起一支可以与曹操抗衡的军队,这支军队里包括陈宫这样的谋士,高顺、张辽这样的武将,而且这些人都对吕布忠心耿耿。关羽在荆州这些年都在做些什么?

有人会说荆州的人才都被之前的刘备、曹操抢光了。开玩笑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贤能的人即便是千里以外的人才也会被他吸引过来,岂在一地?无能的人即便对面住的是诸葛亮也会视而不见。退一步说人才是不能流动的,只能就地取才,荆州的人才在关羽接手的时候的确一个都没有了。设一个人20岁成材,关羽在荆州7年多,当年13-20岁的这些孩子也该成人了,他们当中全是饭桶吗?

喜欢关羽的朋友也可以说,关羽性格孤傲,招揽不到人才也属正常。行,我们再退一步,如果他能用好刘备给他留下的这些人也算他合格。但刘备的这些老臣又是怎么看待关羽的呢?身居要职的能降的都降了。为何关羽会众叛亲离到如此地步呢?

世人都骂傅士仁、糜芳失节,我并不这么认为,傅士仁书中前文没什么故事,但糜芳是什么人呢?糜氏兄弟从徐州即跟随刘备,几经磨难,无论刘备如何狼狈、落魄,糜氏兄弟始终对其不弃不离,誓死追随。且刘备称帝后,糜芳又是正宗的堂堂国舅,前途似锦,投降东吴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即使糜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势力小人,如非万不得已,他也没理由投降孙权啊。

简单说一下情节,傅、糜二人为先锋,却在出征前醉酒导致失火,于是关羽定要杀此二人,只是碍于朝廷重臣费诗的面子才没有杀,但还是每人重责了四十杖。看起来完全是傅、糜二人咎由自取,关羽不过是秉公办事罢了。但我有个怀疑,傅、糜二人为什么要在出征前喝得烂醉如泥,是因为受到关羽的重用而开心的吗?我看不像,傅士仁究竟什么人物,没多少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个以武力著称的人,在刘备手下也没有领兵打过仗。糜芳的事迹相对多一点,基本上是个文官。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先锋对一支军队有多么重要?先锋的人选必须是久经沙场的勇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别的不说,就说三国演义,大家所熟悉的先锋都是赵云、徐晃、张郃这类的人,从没听说过曹操用郭嘉,孙权用张昭当先锋的例子。为什么关羽放着关平、廖化这二位久经沙场的猛将不用,而一定要让没有领兵经验的糜芳、傅士仁当先锋呢?难道没有人觉得这和逼张飞绣花一样可笑吗?

真正的情况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我们只能用已知的事实来推测,傅士仁、糜芳二人喝的一定不是因受到关羽的重用而高兴的喜酒,而是知道前途凶险、此行基本上有去无回的闷酒,故此才醉酒误事。两个缺少武力又没领过兵的人当先锋,结果就只可能有两种:或被曹魏军杀了,或做错了事被关羽杀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换谁会不郁闷呢?借酒浇愁也就顺理成章了。

话再说回来,傅士仁、糜芳之错的确很严重,但无心之失,罪不至死。尤其是对糜芳这样的老臣,即使是刘备也一定会法外施恩。军法不外乎人情,如果一定按军法办事,第一个该杀的就是投降过曹操又放走过曹操的关羽。傅、糜之罪和关羽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为什么刘备能因他是老臣而网开一面,关羽就不能给傅、糜二人一次机会呢?若非刚好费诗在,关羽不好拔其面子,相信傅、糜二人直接就被关羽砍了。

即便这样,关羽还没有完,我直接引用一下关羽催粮的命令“白米十万石,令二将军星夜解去军前交割,如迟立斩。”这哪里是催粮?根本就是成心找借口杀傅、糜二人。十万石是小数目吗?即使库里现成的,不必现去征粮,装车也要装一阵子吧,也很难做到关羽要求的星夜解去。

假设去樊城的道路没有被吴军封死,南郡库里也有现成的十万石粮(糜芳好富啊),这项任务也够苛刻的,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完成,但只要稍有一点意外、散失,就会误期。过过分的是那句“如迟立斩”,关羽每次下命令都有那句话吗?还是只对糜芳、傅士仁这样?

如果关羽真的需要军粮,先让二人送去五万石,另五万石晚几天再送,行不行?最起码也应该早点给个预防针,这样促不及防的任务谁受得了?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我们扪心自问,换成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奋勇杀敌,坚守城池,然后迎接关羽回来杀掉自己吗?

对于上面的种种疑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关羽早已有杀傅、糜之心,只是因其是重臣未有借口,故令其做先锋,则二人或被曹军杀之,或做错事借军法杀之。视之以国士,人亦以国士之礼待之;视之以草芥,人亦以草芥待之。关羽的众叛亲离,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再补充一点,关羽如果聪明一点的话,他即使想杀傅糜二人,也可以像诸葛亮杀刘封那样,先稳住对方,等回城解除对方兵权后,再随意找个借口动手不迟的。关羽如此迫不及待,一方面也许是他十分恨此二人,(为什么会这样,只能去猜测了,也许傅、糜为老臣,不像其它人那样对关羽俯首贴耳,令关羽觉得没面子吧)另一方面是因为关羽太骄傲了,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从来不屑于去体会别人的想法、感受,觉得自己的话就是真理,自己说话别人就不敢不听,即使让人引颈受戮别人也会照办。平时他大权在握,别人慑于他的权势的确是这样的,可一旦他失了势,众叛亲离,墙倒众人推也就不足为怪了。

还有,刘备对张飞说过“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如是,关羽又何尝不是这样,缺少做人的智慧。另一种可能就是关羽将傅糜二人延杖罢官也不解气,定要找机会杀此二人,若将其贬官为民就很难找出什么借口了。还有第三种可能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