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科学院系列】小熊,老熊,熊老夫人 -- 萨苏

共:💬73 🌺18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小熊 小熊,老熊,熊老夫人 续完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萨爹没有打官腔或者玩斗兽棋,而是回答得痛快之极,一点都没有犹豫。

熊老是华老的老师啊。

哦?这次轮到我吃惊了。

慢慢的,才知道熊老的学生远远不仅一个华罗庚。

熊庆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研究员,1893年生于云南弥勒,1969年含冤去世。曾留学比利时,英,法等国,1933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国家博士学位,在数学界极有建树,同时专注于人才教育,主张“科学救国”,主持创办南京东南大学数学系和清华大学数学系。

熊老在中国数学界的威望之高,确可用泰山北斗形容,这不仅因为他自己的研究深度,更因为他的门中人才辈出。熊庆来以“伯乐”著称,其提携,培养的弟子,成为中国数理学界的一代脊梁。

如果认为萨这样说是夸张,那么,熊老有“熊门十大弟子”之称,看看这些弟子都是何许人也,就可判断。哪十大弟子?据称这只是个表示其多的虚数,类似“七擒孟获”,实际抓了多少次是没准的,熊老的得意弟子并不仅有十位,大致除了前面提到的严,华以外,还有钱三强,钱伟长,赵九章,陈省身,彭恒五,赵忠尧,杨乐,张广厚等。

这些名字我大多知道一点,当时的感觉就是好像看戏台上,十员大将陆续而出,分立左右,一边是华罗庚赵九章陈省身杨乐张广厚,一边是严济慈钱三强钱伟长彭恒五赵忠尧,然后一声报号,熊老着大元帅服上场,亮相。。。

威风啊!

值得一提的是,熊庆来的弟子虽然众多,但这些弟子和他都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教学之外,都受到过他极大的帮助,比如华罗庚本是店员出身,没有熊老的支持,他根本不可能到大学读书,严济慈,是熊老送去法国留学,并且个人负担他的学习费用。

熊庆来并不是富有的人,他资助严济慈纯粹是爱才,有一段“一件皮袍子”的佳话就是讲需要给严济慈汇款的时候,熊实在没有钱了,便脱下身上的皮袍子送去典当,将得款汇给严济慈读书。工资到手后,熊将皮袍子赎了回来,不久另一个学生刘光也遇到经济困难,熊又让其妻(也就是熊老夫人)送这件皮袍子去典当。

严济慈果然不负众望,在法国用优异的成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成为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法国承认中国的大学文凭,就是从严济慈开始。

既有师如熊庆来,乃有徒似严济慈。

论起辈分来,萨爹是熊老徒孙一级的,谈熊老他如何能不如对大宾呢?

我当时听得似懂非懂,毕竟内容太丰富了,但对熊老,从心里存了一份敬仰。

萨爹还连说了两句 – 太好了,太好了。

联系刚才他如释重负的表情,萨觉得这里面有些文章,细问下去,才发现自己无意间逃过了一场劫难。

原来,刚才萨爹神不守舍,并非琢磨什么定理,而是准备和小萨来一场谈话,内容就是发现小萨最近学习不够用功,老是和同学一起乱跑,这样下去要影响成绩的,此后自然是重申加强调家规一二三。。。 这人学数学出身的,一旦认真起来你哭都不知道该冲哪边哭。

他正在琢磨怎么和我开口呢,我忽然问起了熊老,一谈之下萨爹觉得惊喜万分,原来你最近写作业的时间少了,是因为去熊老家啊,本来我们还有些担心你不用功,去熊老家我和你妈太放心了。

是了,数学界看来,熊老家应该是学术圣地阿。

说完萨爹还笑眯眯的补充一句 – 和人家小熊同学相处要谦虚一点,多向人家学习。

萨爹是放心了,小萨却暗叫不妙,熊老是好教授,小熊就肯定是好学生?这逻辑上大有问题,小萨可没他那么天真!

但逃过一劫总是好事,我又何必去给自己找不自在呢?只得含糊答应。

第二天再见小熊,忽然觉得这小子高大了许多,竟有些打闹不起来,后来忽然想到一个话题,就向小熊细问那天老夫人究竟说了些什么。

小熊想了想,说我奶奶讲了两个事情,都是和严济慈先生有关的。随口复述出来,竟然十分生动。

第一件事是严济慈每年都给熊家送来一袋小苹果,据说是六零年送苹果来受到师母表扬,以后养成的习惯,然而师母表扬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大背景下,并非师母嗜好小苹果,严先生就没有想通。一番心意熊老夫人不好点破,而这样的苹果又实在不好吃,她喜欢做干花(来的客人送花的不少,经常看到老夫人把花倒吊起来晒干,虽然干了,花的形色依然保存很好,也是一门技艺)所以老夫人干脆把它晒干,和晒好的干花放在一起,用在装饰上倒显得别有情趣。这件事我曾经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件事是熊老夫人提到自己怕熊老的脾气影响和学生的关系。按说熊老对学生可称“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这样的好老师学生怎能不感恩图报呢?但是老夫人深知熊先生和他的学生们的关系还有另一面,那就是熊老对学生十分严厉,不留情面,即便严先生成名后依然一如往昔。往往让已经成名的弟子在熊家的客厅惴惴不安。要说被揭了面子面生恼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时间久了,夫人不免背后想,严先生他们对熊老 是敬多一点,还是畏多一点呢?问于熊老,熊老却微笑不语。六九年熊老去世,当时他正处于被打倒批判之中,严济慈先生却立即赶到中关村,不顾政治上的风险,在熊老灵前痛哭哀悼,老夫人才理解熊老对自己的学生,是有怎样的信任和了解。

熊老五七年归国,当时已经半身不遂七年,因为身体原因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只专心作研究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在这种身体条件和年龄之下居然还自学了俄语,达到阅读原文文献的水平。熊老带出了两个关门大弟子 – 杨乐和张广厚。只是,因为右半身偏瘫,熊先生写字极为艰难,常常只能用左手勉力写简短的评语。而他去世之前,却用同样的左手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一代数学大师,留下的最后作品,是一份“交代材料”。

仰天一叹。

以后,再到熊家,就总觉得那三室一厅的“豪华”单元,竟然是那样的简陋。而电子游戏的兴趣,竟然也大减,总觉得有熊老那张照片挂着,在那里玩不踏实。

八二年,萨和小熊一起考中学,小熊考了个数学一百,语文九十一的成绩,当时重点中学分数线为一百九十二,好在小熊多才多艺,特长可以加分,不过,手续自然是满繁杂的,陈阿姨跑得几乎断气。

等消息的时候,又见到熊老夫人。老夫人皱着眉头说了一番话。

小熊“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是,已经考了一百分还不够好,不知道这学校要招多少分的学生。

看来,在熊老夫人的眼里,只有数学是需要考试的,其他的,也许根本算不上学问。。。

[完]

写完文章,查询的时候发现严济慈义祭熊庆来一事,严先生的儿子严陆光老师也曾提到,不过他没有提到熊老和严先生关系曾有紧张的一面,这一点,也许非当事人是很难说清的。

熊老夫人,真名姜菊缘,与熊老同岁同月,但大三天,在科学院诸夫人中居然很有名气,是“贤妻”的典型,1980年她已经八十七岁高龄。熊夫人和熊老在三岁时订婚,十六岁结婚,萨爹的一位好友曾经写文纪念熊老,文中也提到夫人,内容如下:“在共同生活的60年中,夫人对他的工作十分理解,并大力协助.熊庆来三次赴法国,前后共17年,家中全赖夫人独立支撑.”

这可谓十分中肯的评价了,这一对老人只有用相濡以沫来形容。夫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一生相夫教子,是熊先生的贤内助。年轻时候的熊老夫人,居然是一个薛宝钗类型的人物,在大家庭中游刃有余,以她一生对家庭的贡献和阅历,开口护护小熊,自然也是“既然老太太都这么说了,那就照着办吧。”陈阿姨实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

有一件趣事,当地风俗成婚时新郎需要从新娘头顶跨过去以示威风(过分?福建婚俗有更过分的呢,要求新郎必须手刃新娘带来的侍女之一,名为“逞威风”,更邪!),熊庆来却不肯从妻子头上跨过,坚持互行鞠躬礼。二人从此开始了共同的生活,这一过,就过了六十年。熊庆来对家庭很有责任感,无论是作大学校长,还是兼了其他职务的高官,熊先生始终“糟糠之妻不下堂”,对夫人亲敬有加。他在清华大学担任系主任的时候,不时向校工订菊花放置在居所,就是因为夫人名字中带有菊字。而一九五零年熊老半身不遂以后,夫人则尽心尽力的照顾,使熊老继续工作了二十年的时间。熊老工作认真,经常半夜起来工作,夫人随时起来伺候,毫无怨言。

有一次,我曾试探地和老夫人交流,说到熊先生晚年的疾病缠身。老夫人用清晰的普通话喃喃道:(六九年)“当时他已经恢复得蛮好了。”,脸上忽现痛切之色。

我始终无法把这位看来平凡的熊老夫人,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姜菊缘女士统一到一起。

虽然,她们是同一个人。。。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