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元朝和清朝的发明创造 -- 任爱杰

共:💬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元朝和清朝的发明创造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到宋代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就逐渐走了下坡路。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蒙古和满清压制的结果。但事实上元朝和清朝并非没有发明创造。下面就列举一下元朝和清朝主要的一些主要发明创造。

元朝:

彩色套印。一九四一年,我国发现了一部元朝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零年)刻印的《金刚经》。这部《金刚经》是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木刻彩色套印本。它比欧洲第一本带色印的《梅周兹圣诗篇》要早一百十七年。

木活字转轮排字盘。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了活字转轮排字盘,活字印刷才得到迅速发展。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地叙述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此前,捡字和排字时间太长一直是阻碍活字印刷术推广的障碍之一。

这位王祯还写了《农书》。这是一部植物和农业百科全书。全书约有13多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重要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尤其是王祯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6大类,而对物种进行科学分类,对于植物性状进行描述,不但此前书籍不曾有过,西方也要到18世纪才由林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而《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

火铳。宋朝发明用竹管做的“突火枪”。但是发射一两次后就不能再使用。而且射程不远,又容易炸膛。元朝制出了大型的金属管形火器“火铳”。这才使火药枪进入实用阶段。

《授时历》。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制定。于1280年(至元十七年)颁布通行。《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现代测定的一回归年为365.2419日,两者相差只有26秒。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也采用365.2425日为一年,但它于1582年才颁行,较《授时历》的颁行,已晚了300年。《授时历》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郭守敬还设计、制造了简仪、仰仪和圭表等天文仪器,比丹麦人第谷的同样的仪器要早300年。同?r,他主张以实际观测为依据,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天文监测网。另外,郭守敬还设计、制造了大型计时仪器――七灯漏(大明殿灯漏),该仪器是反映中国古代计时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代表作。

棉纺技术的革新。黄道婆发明了新的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中国的棉纺织品从此成为出口大宗,直到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才被西方机织布打败。

地球仪。元朝天文学家札马剌丁自己制作的天文仪器有多环仪、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七种。这些仪器,当时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研究科学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谈及地球仪时说:“除公元前2世纪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仪(已失传)外,没有比马廷?贝海姆1492年的纪录更早的人。”可是札马剌丁的地球仪却诞生于1267年,比马廷?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225年! 札马剌丁的地球仪是球状的,体现了寰球这一科学概念与设想。这无疑对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进行了勇敢的否定,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数学成就。1280年,元代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王恂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不但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最为称奇。1303年,《四元玉鉴》问世。其作者数学家朱世杰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则在1775年由法国人别朱提出同样解法。朱世杰的另一项成就是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的研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在欧洲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1676-1678年牛顿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提倡理学,鄙薄数学,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清朝:

品种培育单株选择法。《康熙几暇格物编》下册记载:北京中南海丰泽园里,种了几区玉田稻谷,每年九月收获。这年六月的一天,康熙在稻田间的小路上散步。忽然,他发现一棵水稻,比其它水稻高出很多,稻穗沉甸甸的,已经成熟了,就把它收藏起来。第二年春天,康熙用这棵稻穗播种,到六月又成熟了。从此年年播种,年年收获,康熙吃了40多年这种米。这种米颜色微红,米粒细长,气香味腴,称为“御稻米”。

“御稻米”生长期比普通稻短得多。康熙认为它不仅适于关外无霜期较短的地方种植,而且适于南方1年两熟。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他“特赐”御稻米种子一石,命人在苏州试验。苏州百姓用六斗御稻种播在6亩半好田上,4月1日种秧、7月13日收获18石2斗5升,平均亩产2石8斗;收获后又立即用新谷育秧,7月28日插莳,立秋后苗虽长成,但结实很少,每亩不足1石。同时发现第1茬稻根在田中也能发苗结实。这次实验虽然收成不太理想,但却表明1年两熟已成为现实。康熙皇帝收到实验报告后,批示:“四月初十种迟了”。第2年,苏州百姓吸取教训,于3月28日插秧,6月4日收获,平均亩产3石7斗。收后,立即取谷育秧,6月16日在原田插秧45亩,9月15日收获第二季,平均亩产1石5斗。前后两季共收250多石,平均亩产达5石2斗。为了进行对照,苏州百姓还同时种了一亩本地稻。御稻与本地稻相比,生产期大约缩短45天,变一熟为两熟,平均亩产多收1石3斗。从而证明御稻确实是二种优良品种。

以后,御稻又在安徽、江西继续推广,均获得一年两熟。由于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栽培技术,苏州百姓种植的御稻,第一季平均亩产达到4石1斗,第二季平均亩产达到2石5斗,两季合计亩产达6石6斗,相当于对照田的1.7倍。新品种推广试验相当成功。

18世纪初,中国清朝康熙皇帝运用单株选择法进行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目的明确,步骤完整,有选育、推广、试种,品种对照试验的详细记录,跟现代单株选择程序吻合。这次科学实验,播种面积广阔,增产效果明显,品种质量优良,为世界选种史增添了一份极为重要的科学遗产。这比维尔莫林运用单株选择法给甜菜选种要早140多年。

自行车。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黄履庄曾发明过自行车。《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载:“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车。西方人要到18世纪末才发明不能转向的木制自行车。

首创计算金星火星凌日的方法。王锡阐(1628―1682)著《晓庵新法》、《历说》、和《五星行废解》等,为中国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他首创计算金星火星凌日的方法。不过他是明朝遗少(崇祯上吊那年他才16岁)。诸位力捧明朝的估计要把他算成明朝人。呵呵。

发明乌龙茶的制作方法。呵呵,此乃国计民生之大发明。没有这个发明,诸位就喝不到“冻顶”了。

汇票和期票。前者是银行保付,立即兑现的支票。后者是要到一定日期后才兑现的支票。虽然在唐代就出现了所谓飞钱,但是飞钱只是临时性的支付凭证,并不是真正的汇票和期票。清初经济发展,各地每笔生意的流通金额动不动以千两万两计算。运输十分不便。于是结算方式改变,专门办理汇兑借贷业务的票号应运而生。山西商人顺应时代的要求,发明了汇票。西方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要到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与中国票号的出现大致相当。而汇票和期票则由中国和欧美各自发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